關於唱片代理的一些想法
※ 引述《pulp (Before Sunrise)》之銘言:
: (文長恕刪)
: 台灣的唱片還是很便宜的,一套Mansun的Box台灣只要六七百,
: 美國這邊要一千多。也許會說美國這邊有一堆東西是台灣不會
: 【代理】的,但從今以後就讓我們忘了【代理】這兩個字吧,
: 與其靠別人還不如靠自己,大家就自己當代理商,想聽啥就代
: 理啥,再也不用擔心什麼唱片是台灣不會代理的了。反正你們
: 代進來的也沒有比我們自己買的便宜多少呢。
無意抱怨所以另起標題,有一些不同的淺見願與大家分享。
看了這麼一連串的討論,追根究底還是台灣音樂環境的問題,完
全受到資本主義宰制的音樂工業本來就是以獲利為目的,而愛好
的音樂若剛好在這個環境下屬於小眾(不賺錢),那就很可惜只
有兩種命運,不是唱片公司不願代理,就是以高單價限量進口。
因為先天不良加上後天失調(mp3的出現) ,所以在這條從頭到
尾利潤都甚微薄的搖滾音樂供應鍊上,任何一個環節只要決策曾
出現過問題,本來就難逃虧損甚至倒閉的命運。
在這種狀況下,如果利潤微薄而「代理」或「通路」只能擇一生
存的話,捨棄通路而讓願意耕耘的唱片公司繼續少量但多樣的代
理進口,使用虛擬的通路(例如網路)繼續販售而讓實體通路減
少或是消失,降低整個供應練的成本,就可以讓台灣的搖滾音樂
命脈繼續延續下去。(如果情況剛好相反,代理消失了而通路繼
續存在的話,以後在唱片行可能真的只能看到布蘭妮的CD了。)
唱片代理對音樂在台灣推廣的重要性是絕對不能忽視的。我想,
版上的很多朋友應該跟我一樣,國中高中的時候偶然在逛唱片行
的時候受到側標的吸引買了一張 Oasis,從此走上這條不歸路。
如果從來沒有過唱片代理進口,沒有小小不起眼的側標,也許當
年那個不知道搖滾是什麼的年輕人就從來就沒有機會認識這個豐
富的音樂世界。
我想說的是,並不是所有的年輕人在一開始接觸音樂的時後都抱
著一本 Q或是知道 Pitchfork,現在唱片變貴了,羽翼已豐的老
樂迷當然可以脫離「代理」的宰制,自己當代理,愛上網買什麼
就買什麼。但是對一般的樂迷來說,透過中文的介紹來認識這些
遠渡重洋的音樂卻是不可或缺的。也唯有透過這些介紹,入門者
漸漸茁壯,才會是一個良性循環。
我想,聽音樂除了自己爽以外,和人分享是最大的樂趣(這也是
這個版存在的目的),如果有一天這個版上只剩下上網買CD的人
的話那才是最悲哀的一件事情,表示連台灣的音樂環境連代理商
都活不下去,而能夠分享音樂的,真的就只剩下我們這一小撮本
來就是搖滾樂迷的人了。
不過我並不悲觀,我相信只要透過熱心的代理商繼續願意介紹好
音樂,會有更多喜愛音樂的人加入樂迷的行列,這樣良性的循環
會漸漸把市場的需求刺激出來,(如同Mogwai在台灣從無到有的
出現一票死忠樂迷一樣)。台灣的年輕人接受音樂的多元性,在
這幾年看下來真的是可以期待的,到那個時候,我們就有更多好
音樂可聽,也有更多的同好可以交流音樂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5.136.193
推
219.84.2.9 11/16, , 1F
219.84.2.9 11/16, 1F
推
218.168.56.26 11/16, , 2F
218.168.56.26 11/16, 2F
→
218.168.56.26 11/16, , 3F
218.168.56.26 11/16, 3F
推
218.168.33.249 11/17, , 4F
218.168.33.249 11/17, 4F
推
140.112.251.93 11/17, , 5F
140.112.251.93 11/17, 5F
→
140.112.251.93 11/17, , 6F
140.112.251.93 11/17, 6F
Brit-pop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