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優秀的聲音藝術作品:張安定《雍◎和》

看板China-Rock作者 (cityblind)時間17年前 (2008/05/12 03:5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雍◎和”——魔幻大街文 / Zafka 張安定 2006年末,我從廣州移居北京。我曾?,城市聲響(urban soundscape)已經是城市正義與否的標注。我還惦記?廣州的“不乾?”—— 過去二十多年民間資本和移民的主導下,廣州城市空間斑斕無序,聲響紛繁蕪雜,?有城市規劃理性主義的政治潔?幻想。 相比廣州,北京要“乾?”得多騿X馬路寬廣筆直,全球同質的交通聲響乾?有力,無處不在。這個古老的都城,城市空間布局和聲響環境從來都是政治秩序最現實和直接的投影。這個傳統延續到現在,但政治合流資本已經是城市變遷的主導力量,加速將北京的城市發展引向“斷裂”——社會整體規劃與文化保存,個體物質生存發展與心理情感沉澱之間的斷裂。 我挑選了雍和?——一個我過去多年造訪北京最多的區域,試圖聆聽并找尋這種斷裂的細微之處。雍和?位于北京二環東北角,附近有國子監,孔廟,以及?多老北京胡同。這個區域不僅是北京傳統城市聲響的積澱之地,所處位置更是寸土寸金。過去兩年,為了迎接?運,也為了發展經濟,雍和?附近胡同已經陸續拆遷和改建。 從聽覺上來?,南北走向的雍和?大街是這個區域的“魔幻大街”,是這個城市發展斷裂的最佳注?——選擇東西雙向任何一個胡同入口,往裏行走10-15米,雍和?大街嘈雜异常的交通和商業聲響,轉眼轉?為安?平和。這是一個狹窄地理空間?劇烈轉?的城市聲響環境。狹窄的胡同,前工業時代城市聲響的生?軸心,如今成為了對付嘈雜交通聲響環境最有力的“消聲器”。 同時,胡同的狹窄造就了不同于雍和?大街的商業和社區形態,也呈現了截然不同的聲響環境。胡同中最多的交通工具——自行車,三輪車,承擔了大部分日常交通和商業功能(上下班,送啤酒,雜貨,收破爛,送報等),構成了聲響環境的主體。另外,胡同也是傳統的社區空間。胡同的公共聲響,部分重?了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間聲響——小孩嬉?,大人呵斥,家長裏短,柴米油鹽等。 但這裏是資本的低地,也是城市生活的低地。我喜愛胡同的??,?無法假設自己也如同這胡同中的大部分群體一?生活困窘。雍和?區域胡同裏的人們,并不如人們想象那?懷舊。很多人期待離開狹窄破舊的胡同,而他們的居所,正處于政府規劃地圖上保護區域的標尺之?。這是一個悖論,一個孤島,日子一天天過去,對他們來?,胡同聲響的安?已經過于廉價。而在這個城市,還有不少這?的魔幻大街。我只能多次行走在雍和?大街和它附近的胡同,用耳機和麥克風,試圖理解這段城市微觀地理變遷的歷史。 仍需要一些反思。已經有太多對城市斷裂性變遷的批判,?變為不負責任的懷舊主義情調,進而演變為?緣冷酷高高在上的道德主義。我無法埋怨在大部分人長長的城市生存需求列表上,聲響環境可能只是最後一項。城市聲響環境重建的未來,只有建立在城市發展本身的正義之上。這?的正義在于,在資本試圖用利益最大化的邏輯?行摧?一切時,更為深刻的政治和文化邏輯可以?醒,可以拯救與平衡,并在讓人們在自主?定自身和城市發展方向的同時,提供更為前瞻性的考量,避免發展的斷裂。 事實是,一個高速變遷城市的斷裂,并不只是資本和政治的簡單合謀。這不是故事的全貌。每個人都是城市變化的參與者,每個人都在矛盾中度日。作為這個城市新的定居者,我所能書寫的,只是一副私人城市聲響地圖和一張唱片,把我用?和耳朵丈量過的地方,用一套城市微觀聲響地理的方法,從我的情感和體驗出發,以回憶和想象——一種并不確定性的東西,把關于魔幻大街的一些,簡單記載下來。我只是有些擔心,那些被忘?的城市聲響——不僅是物理意義上的,更是文化的,情感的,心理的,那些基于個體對自己生長的城市認知和心理的斷裂,才是城市變遷斷裂的最 細微致命之處。我期待未來,我能聽到城市聲響庇護?正義,我不在乎聲響是否新舊,分貝是否高低。因為那些耳朵,終究會被?醒。 注: ● 雍◎ 和諧。◎ 古同“壅”,遮蔽,壅塞。◎ 古同“擁”,擁有。 ● 和◎ 相安,諧調。◎ 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38.10
文章代碼(AID): #189qzWop (China-Rock)
文章代碼(AID): #189qzWop (China-R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