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生活科技大解密:一週蓋好一棟房屋

看板DiscoveryNGC (Discovery/國家地理/旅遊生活頻道)作者時間17年前 (2008/04/07 23:35), 編輯推噓3(304)
留言7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sonans (我的強尼戴普哥哥>///<)》之銘言: : 「工程大突破」這系列前陣子也有介紹過,美國也有這樣的服務。 : 片名是: : [2007.11.28]Discovery.Channel.-.工程大突破:防颶風組合屋.[C1CB1E20] : 有興趣的可以去x來看。 : 話說記得好久以前就看過篇文章,是MIT的教授說,為什麼現代的產品都是量產化 : 來壓低價格,就是房子不能量產化製造?所以他說要設計組合式的房屋。 : 沒想到才過個幾年,這種概念真的市場化了....。 : 不過這種「樂高」般的組合設計,也不能蓋到太高,了不起兩層樓,所以在台灣這 : 種人擠人,寸土寸金的地方,是沒有市場的....大家還是繼續買公寓吧....。 嗯,這集我還沒看過,也不知它所謂防颶風是到什麼程度, 但如果單純只是「組合屋」,大概沒什麼特別之處。 台灣幾年前就有業者從日本引進一種叫「鋼構組合屋」的技術, 這種組合屋比傳統組合屋(例如工寮)多加了鋼骨結構,就有基本防颱抗震能力了! 事實上台灣也早就有採用這種組合屋搭建的民宿、渡假村, 我在墾丁和中部一家農場都看過,上網查一下還可找到不少相關業者資料, 所以在台灣不怕沒市場,只是市場「有限」而已, 畢竟台灣都市沒這麼多土地可以蓋這種低樓層單棟建築。 這種組合屋,就真的是「組合積木」, 雖然也可以規劃不同格局,但應用的建材有制式限制, 以人造板材為主,光這點就覺得不太舒服, 而且從外觀看來,建築思維還是傾向保守傳統, 本體多是包得密不通風,就環保觀點與傳統耗能建築差別不大。 反觀德國 HUF HAUS,我覺得它的內涵精神,遠比組合屋level高多了, 把它視為一種「組合屋」,甚至有侮辱之嫌。 =..= 其一,網站開宗明義就說,HUF HAUS 的基本特徵是桁架式(post&beam)構造, 其實就是傳統木造建築的本質,光這點就和組合屋有絕對的區隔! 在節目中也有介紹木作桁樑骨架的製作過程, 但因為組件是先做好再運至地點搭建,不同於傳統就地建造的靈活調度, 所以組件的精密度要求很高,我記得影片中有提到, 若一根樑柱誤差達二厘米,就得作廢重作,這也可看出和規格化組合屋的不同。 其二,它訴求綠建築環保概念, 所以樣本常見太陽能、落地玻璃牆的設計, 以大片玻璃當牆面卻又要兼顧結構穩定,這也是組合屋所難及的, 另外,實木骨幹的溫潤質感,也是極具吸引力的一大優勢。 在 HUF HAUS 網站,也看到除了民宅以外的其他用途, 例如大坪數的商辦建築,單棟建築的規模可以大到媲美一座博物館, 鐵皮屋大工廠在台灣不難見,但這種規模的鋼構組合屋倒還不曾見過, 或許是技術限制、成本考量,不過也可能是市場需求的關係。 基本上 HUF HAUS 的本質就是桁架木屋, 只是利用現代技術進行縝密設計,減短建造時程、創造結構可能性罷了! 所以,HUF HAUS 絕對不是「組合屋」,誤會大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6.250.26 ※ 編輯: wexde 來自: 211.76.250.26 (04/07 23:55)

04/08 00:25, , 1F
感謝指教Orz
04/08 00:25, 1F

04/13 20:43, , 2F
我到覺得是你把組合屋的可能性侷限住了。不是叫組合屋就
04/13 20:43, 2F

04/13 20:45, , 3F
要level低,反正字面上意義是無所謂的
04/13 20:45, 3F

04/17 17:05, , 4F
台灣用人造材是因為怕潮濕腐敗...
04/17 17:05, 4F

04/17 17:06, , 5F
另外,傳統也可以用組合的,用有規格的樑就好了
04/17 17:06, 5F

04/17 17:06, , 6F
差別就是在工地造的和在工廠造的而已。不用計較這麼多
04/17 17:06, 6F

04/17 17:09, , 7F
精準的組合屋還是組合屋。只是高級組合屋和低級的差別
04/17 17:09, 7F
文章代碼(AID): #17-ZzSVV (DiscoveryNGC)
文章代碼(AID): #17-ZzSVV (DiscoveryNG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