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與你共舞/與優人共舞-優人神鼓

看板Drama (舞台戲劇板)作者 (Danny)時間3年前 (2021/05/01 23:3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本篇文章為優人神鼓【與優人共舞】和《與你共舞》工作坊和演出的心得,因為這場演出 其實兼具了參與、演出和成為部分觀眾,而且參與的時間長達8+1週,所以本篇的心得算 是非常長的,約略有1.4萬字了。 另外,由於身為學員、演員和觀眾的身份感覺差異真的很大,而且又因為我自己對宗教性 的演出通常有較多的抗拒,所以在這過程中原本有一度選擇要放棄,可是到後來我才發現 我所在意和接受的東西是有差的,而在這些感受和心得都是在演出和觀看的過程中發現到 的,所以才集結成這些過程形成這篇心得文章。 本篇文章有將相關照片、影片鑲嵌在網誌好讀版中(底下的縮網址),可以方便讀者閱讀, 假若只是要很單純的閱讀文字,可以直接閱讀以下的內容即可,但因為本文長度不只長外 ,可能還會需要照片和其他資料交互參照作輔助,所以建議觀看網誌版會比較好一些。 (縮網址: https://wp.me/p8O0EB-DX ) ---(防雷線)--- 優人神鼓-【與優人共舞】 工作坊:與優人共舞 團隊:優人神鼓 地點:衛武營歌劇院 時間:2021年02月20日-04月17日 PM 02:30~PM 04:30    (每週六,共八周) 優人神鼓-《與你共舞》 演出:與你共舞 團隊:優人神鼓 地點:衛武營歌劇院 時間:2021年04月24日 PM 02:30~PM 04:20    2021年04月25日 PM 02:30~PM 04:20 前言 當初這活動開放報名時還是我朋友告訴我的,當時她的一句「拜託,我這個素人都上了《 茶花女》和《杜蘭朵》,那你一定可以啦!」,就像她後來繼續說的「你會看舞蹈節目、 寫舞蹈演出的文章,也會去『武營來跳舞』,那這個活動幹嘛不參加呢?我覺得很適合你 啊」,好吧!她提的這些理由充分到我完全找不到任何反擊的著力點,所以我就報名了這 個活動。 然後,我就這樣報了名、上完了八周課程,也糊里糊塗上了舞台演完了戲,這過程就像一 場夢一樣。雖然劇場本身就是場夢,只是目前這次的夢醒了而已。可是夢可以選擇在記憶 裡深埋,但我更喜歡透過文字來記錄這一切發生過的事 所以本篇文章將會以關於參與、關於演出、牽起的緣分、側台時的感動、不點破的溫柔、 神聖舞蹈、理性和感性、無垢《花神祭》VS 優人神鼓《與你共舞》、關於優人老師/行政 、心得、後記一(關於感謝)、後記二(蘇菲旋轉)、後記三(看到和接受的美)和後記四(每 周紀錄),共計十四分項來分別做論述 關於參與 這場活動其實可以說是「【與優人共舞】共演計畫+優人神鼓《與你共舞》」,也就是說 先有工作坊-【與優人共舞】才會有後續的演出-《與你共舞》,因此這個活動可以說是被 分成兩個部分,也就是在參與完工作坊後,演出時才會讓已經在工作坊學過的學員一同參 與演出。 工作坊本身的規劃總共是八堂課,每堂課約兩個小時,連續八周。課程的內容主要是教我 們「神聖舞蹈」,而這有別於我們一開始對於優人神鼓的印象-「打鼓」。這次教「神聖 舞蹈」的部分主要可以分成《平衡》和《手》這兩支舞,主要也是因為日後上台演出時是 以這兩種為主,不過在過程中阿龍老師也有教我們一些關於將身體靜心和不協調的訓練, 像是雙手分別以兩拍和三拍的循環來形成一組六拍的動作以及蘇菲旋轉。 《平衡》主要是將頭、手、腳在十二拍的狀態下分屬有著不同的動作,也因此這舞蹈最難 的部分在於協調性,因為頭是四方向循環,手則是兩拍循環而左右腳則是三拍循環,也因 此我一直都記得第一堂課時雅倫老師說到的那句「好,那我們現在把頭手腳這些動作全部 合在一起吧!」,當下我真的有稍稍的愣住,因為個別要做這些動作都不難,可是當全部 都組合起來時,大概就是再次證明我有肢體障礙的一刻了,根本就是慘不忍睹到完全不協 調的肢體障礙時間,記得那時候也有學員問起「這個動作有沒有人到了最後還是做不了的 呢?」 「大家到了最後,都會做得起來的」 雅倫老師這樣說著 可能是因為我知道自己的學習曲線很慢,所以從上課完的隔天就開始練習,每天從一、一 二、一二三……到最後終於把頭手腳十二拍動作同時完全做滿,後來慢慢地可以將這些動 作轉成下意識-只要聽到拍子就知道該怎麼動,可是到了第二堂課時,阿龍老師提到說「 神聖舞蹈」的本質在於打破慣性、了解自己和靜心,所以重要的是要觀察我們在做這些不 協調動作時的感受是什麼,到底是選擇接受當下的錯誤,還是就直接呆住不知道該如何是 好?抑或是就算做錯了也沒關係,反正就持續追著動作繼續做呢? 在那當下我有稍微懊惱說那我提早把動作做好是不是就錯過了仔細觀察我自己的這些事情 呢?因為第一周我在家裡學的時候我就只有一個想法「挖賽,真的好難喔!不過不協調終究 會變成協調的,就像小時候學騎單車一樣,多練習其實就會了」,所以後來我反而沒在觀 察我自己對於錯誤的反應,反倒是有較多時間在觀察自身的狀態有沒有做正確(不過這樣 的行為也好像是阿龍老師說到的那種,縱然做錯也要一直跟著做吧!?)。 可是關於觀察自己這件事,我倒認為平常我就有在做,我想可能是因為平常看戲後會寫心 得文章的關係吧!因此我很常問自己說:「當下我為何有那些反應呢?」,就像我可能在 看某場演出時而感傷落淚,那我會嘗試問自己說剛剛我是被哪個東西所觸動了,也是在詢 問自己的那個當下我才慢慢地意識到,可能是演出的某段與我的人生某片段產生了些許的 共鳴,就像前幾年我送走了我的奶奶,所以當我看到無垢《花神祭》秋折那段時整個被觸 動到心很酸。因此我覺得「觀察自己」的這件事,其實在於接觸表演藝術時,就會產生這 些反應,而這也是我覺得藝術他很有趣的地方。 可是在怎麼觀察我自己,我大概也是屬於快速且有感的知道自己的狀態,就像我會明白我 在某個時期睡眠品質不太好時,思考的狀態就會比平常有稍微變慢的跡象。可是因為我本 身已經習慣追求生活中的高頻,所以就連認知自己的狀態我也是達到快速而有效率。雖然 我心中一直有個聲音跟我說這樣的狀態可能並不好,但我還是持續這樣做,因為這樣可以 讓我把時間的利用達到最大量,就像我可以在48個小時之內看完八場演出,並寫出各場的 筆記,也可以在短時間內交出許多的文章,我似乎對於看演出時的感知已經從不協調到形 成一個有標準程序的協調,所以這樣到底是好還是不好,老實說我並不知道,可是這問題 的確放在我的心裡很久很久。 神聖舞蹈,說的如果是打破慣性,那其實我覺得參與這次的《與你共舞》對我來說也是種 打破慣性,因為這會打破了我身為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並從「練習的狀態」慢慢到上 了舞台成為一個小演員,而這也打破了我習慣的高頻生活而必須得讓自己嘗試慢下來,平 常要我停下來好好安靜兩個小時是很困難的,畢竟有許多的事情還等著我去做呢!另外, 也打破了我原本一直被我放在我心中的那些疑問-「不協調到形成了一個有標準程序的協 調真的是好的嗎?」 老實說參與到了最後,這樣的感覺也是挺好的,學著重新整理和組織自己的狀態,就像阿 龍老師說到的「或許不用給自己有太多的苛責,嘗試著去接受他和陪伴他」,而我的確也 在這次的過程中嘗試著放下對於自己某部分的不滿,並試著去喜歡和接納這些事物。 然後,我想說說風的故事,關於風的形成是來自於壓力梯度,而風到了最後就成為了風暴 。從小我就不知道為何的就很喜歡理化和國文,明明這些科目就像是在天秤的兩端幾乎碰 不到,可是我就喜歡著理科的邏輯和文字的美麗,但後來我也才發現到可能我的理性面和 感性面就是來自於他們,但他們就像高低氣壓一樣,當理性面和感性面有著越大的撞擊時 ,產生的壓力梯度也越大,而這也會讓我越難去做抉擇,並慢慢地在心裡產生很大的風暴 ,有時候就像阿龍老師提到的「我們會被這樣的風暴捲進去」,所以在被捲入的當下我們 反而會不知所措甚至會有些驚慌,並可能做出不好的抉擇。「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觀心,去 看到自己內心的風暴,因為當我們看到了這些時,其實就不會被這樣的風暴捲進去,但也 不用太急於弭平這些風雨,我們可以嘗試著對自己好一點,好好的去陪伴這些不舒服」, 雖然我還不算可以習慣這樣做,但我覺得在嘗試去陪伴的這個過程,的確有讓我平心靜氣 了許多。 記得在兩場《與你共舞》演出之前,阿龍老師讓我們所有人在排練室靜心,而靜心的最後 是讓我們以三人一組的方式來分享自己的感受,每個人三分鐘,只有輪到自己時才可以說 話,其餘的兩人要傾聽。老實說這過程是我最喜歡的一段,因為可以聽聽看大家的故事和 想法,就像有人分享了他聽到演出音樂的當下就想到了火影忍者中的「無限月讀」,因為 那樣的感受就是如此的靜謐,也有伙伴在分享時可以感覺到她很緊張,另外也有來自台中 的學姊跟我們分享蘇菲旋轉該怎麼做。老實說能聽著別人的故事就可以以不同切入的角度 來觀察她們對於事情的觀看角度,而這其實也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就像學姐後來還分享到 「蘇菲旋轉其實也就是一種靜心,當你心中無掛念時,轉起來其實就不會暈,可是當有一 絲絲想法出現時,我們就很容易被捲入渦漩而暈眩」,聽到學姊這句話的當下,我就覺得 很像是風暴和我的關係,我可以在旁好好的觀察這些風暴並陪伴他,可是一旦被風暴抓住 時就像捲入渦旋而暈眩。老實說在聽完夥伴們的分享後,不知道為何我覺得心裡也是踏實 了許多。 關於演出 記得我在上舞台演出前時,我望著左舞台與觀眾席的那面牆思考了許久,因為衛武營的歌 劇院我以觀眾的身分進來不知有多少次,所以我知道每次進場時的我總是毛毛躁躁的,可 是現在這面牆卻切成了兩個空間,舞台這側的我們有著許多的沉靜,隔著那面牆可以聽到 觀眾區的聲音,看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我思考著平常我會從哪條路走進劇院、走進第幾 號門、拿節目單、去洗手間和最後坐在觀眾席裡。但此刻的我則是在牆壁的這一面成為了 演出時的小小螺絲釘,有些許的緊張也有些許的寧靜,原來心中的這種感覺在這面牆的兩 邊卻會有著截然不同的感受。 對於演出來說,我一直思考著我們的身分到底是什麼,但我大概只能以演出時的片段去猜 測著我們共演者的角色,我們群眾的身份比較像是在故事中提到的「路人」和「雲遊僧」 。我們在「路人」的出場時是錯落的出現,因此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這場演出中曾是陪伴 、路過或參與過主角-阿禪師父身邊的人,也是在那當下我才覺得「與你共舞」這件事情 的意思,因為我們的身份是路人,而他與我們之間的連結則是以舞的形式來相連,因為舞 的本身其實更為抽象,他不像戲劇有著被強烈定義的論點,而是可以因為每個人的解釋而 有所不同,而這也是「舞」他有趣的地方,所以「與你共舞」這幾個字對我來說則是有了 多重的意義,而且我們當下這些舞的本質是「神聖舞蹈」,也就是頭手腳動作從全部不協 調在到協調,因此對於這整體畫面我自己的解釋就成為了-阿龍老師的出場比較像是年輕 時的阿禪師父,也因此他在找尋自己心中那些答案時的啟程,他遇到了很多的人,而這些 人在他的身邊出現和離開,而些人所做的肢體動作是「神聖舞蹈」,而這個舞蹈要說的是 打破慣性、察覺自己和抓住自己的神,所以這些觀念慢慢地出現在年輕的阿禪師父附近, 也在這啟程之後,慢慢走向另外一個旅程。 而我們的第二場出現則是阿禪師父他遇到了「雲遊僧」,那幕則是口白說完雲遊僧,後幕 一開後所有的共演群眾整齊的走向阿禪師父並坐了下來,並隨著音樂做出單手和雙手的16 拍畫圓。其實當下我一直在想的是,口白說的雲遊僧是指一個人還是很多人嗎?可是雲遊 僧會集體行動嗎?如果集體行動的話,這樣還可以說是雲遊僧嗎?因為大部分我們所看到的 演出/故事/劇情,雲遊僧應該指的是一個人才對吧!可是如果雲遊僧是一個人,那場上這 麼多人在做著同樣的動作時,我們又代表了什麼,我們都是雲遊僧的分支嗎?還是眾生的 結合才算是形成了這個雲遊僧呢?所以我們個人的差異和同步是不是也代表著雲遊僧想要 傳達給主角-阿禪師父的萬象呢?而在這個舞蹈的本質也是來自於神聖舞蹈,所以這是不是 也同時在告訴著觀眾說,這個過程又在提醒了前面所提到的事情-持續打破慣性、察覺自 己和抓住自己的神呢? 最後一幕尚有共演群眾的參與是最後的蘇菲旋轉,在這段演出時我並沒有成為旋轉的一員 ,可是我在側台和轉播的電視裡看到這樣的畫面時卻讓我看的入神。我記得在那段演出時 ,口白是說「他(阿禪師父)要回去了」,此刻阿禪師父開始緩慢的旋轉,慢慢地有越來越 多舞者開始進到舞台跟著轉,那時候的我在想的是,他所謂的回去指的是什麼?回到了故 鄉嗎?那如果是的話,那旋轉又代表了什麼?是過往至今的生命歷程的浮現嗎?還是每個旋 轉投射在鏡面舞台時,就像朵朵的過往漣漪呢?在那當下,讓我想到了《浮花》,因為那 畫面就是水中飄起的花,水面的倒影產生了上下顛倒且浮動的狀態,可是《浮花》說的是 思念和認同,但阿禪師父也是在思念和認同嗎?那如果真的是的話,那他在思念和認同著 什麼呢?老實說,我不知道,但我想我會為此而好好的去看那本《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 》吧! 演出的終點是最後的大合照,老實說開始有點不捨,雖然整個活動有八周,但其實我們開 始有更多的接觸和討論反倒是在演出和前置的這五天,可能也是因為這樣的緊張和互相打 氣所形成的革命情感吧!所以在開心演出結束之餘也更多了些許感傷。但也是在那當下讓 我想起了大二我第一次看完戲劇時,看到劇團散場一起拍照時的那種歡樂和溫馨而開始萌 生想要成為他們一員的想法,好像當初的小小渴望,現在已有被滿足了一樣。 牽起的緣分 在這次的活動/演出裡,牽起了兩個很有趣的緣份。記得在工作坊開始的前幾周,我總習 慣用文字去紀錄參與後的心得,並po在自己的臉書上當作給自己的筆記。大約到第三周時 ,臉書上有位朋友私訊我說,他另外一位朋友想送優人神鼓的DVD和書籍,而且這些都是 全新的想送給有緣人。老實說聽到朋友跟我說這件事情的當下,我真的很驚喜,一來我朋 友是在第一時間想到我,我真的非常感謝她,二來那些書和光碟正是我所需要的,因為我 在參與課程時我會需要相關資料當作佐證和思考時的資訊,所以後來我就拿到《與你共舞 》這故事的原型-書籍《在印度,聽見一片寂靜》和DVD-《時間之外》&《聽海之心》。 這次的活動中,阿龍老師在演出前除了安排靜心的時間外,也給了我們一些時間去分享彼 此的故事,因此三人一團的分享是我很喜歡的一環。雖然是隨機亂數的組團,但有一個夥 伴是兩次都剛好成為一組的人,另外一次則是有位台中來的一位學姊。除了跟一開始提到 的那位兩次都一組的夥伴很有緣外,她也是在我演出時的導盲犬之一,畢竟在演出時的暗 台,對我這個有點夜盲的人來說,其實要走位和排隊都是有些許困難的,好在有她的幫忙 ,讓我都能在演出過程中順利走到定位。而學姊的部分,我們則是一直在聊蘇菲旋轉的技 巧,到後來才發現到學姊是一個舞團的團長,有趣的是,她前陣子分享一篇關於左營高中 畢業舞展的文章,而那篇文章的作者其實就是我,老實說我在那個當下真的是驚呆了,有 時候想想緣份還真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側台時的感動 從側台看演出和在觀眾席的海景第一排看演出時的感覺完全不一樣,坐在海景第一排身為 觀眾的角度大都只有接收舞台上想要傳達的事物,可是從側台觀察時,除了接收到舞台上 的氣勢和張力外,我們更看得到stand by的舞者和忙碌的後台人員,而且從側台在觀察演 出時,更有許多的立體感。 有好幾次我看著演員與觀眾區被舞台所切開的那面牆,有時候想想總感覺劇場有著說不出 來的不可思議,畢竟我在歌劇院已經看過好幾次的演出,所以我都可以了解我在演出之前 我會做那些事,畢竟我都習慣在演出前五分鐘才急急忙忙進到劇院位置上坐好,所以我的 心境變化是從急忙在到寧靜。可是在這面牆的這一面就是演員,我們是先從靜心在到上台 演出,心境變化是從寧靜在到些許的緊張,完全與我平常時進劇院的狀態顛倒,而且看著 舞台上一幕一幕的在上演時,我才知道有太多的東西其實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就像我在 當觀眾時幾乎不在意的謝幕,身為演員的我們卻反覆練習了快一個多小時,畢竟在燈光一 暗一亮的時間內,我們就要快速達到定位並排好位置,整體才會看起來很完整且有秩序。 也在這個當下我才突然理解為何有好幾個朋友一直要我去嘗試看看演員這樣的角度,因為 這會跟我身為觀眾的狀態完全不一樣,甚至更有著不一樣的感動。 不點破的溫柔 不論在工作坊還是演出期間,優人的團隊幾乎對我們共演者產生的失誤都不會明講是誰的 問題,而是會溫和的跟所有人說「有人的動作可能比較緊張一些,所以走得比較快,可以 在稍微放鬆一點」或是「手的部分可以再直一點,像是有神(專注力)那樣」,那時候我在 想的是為何他們不乾脆直接點名誰誰誰要更改,反倒是以鼓勵的言語和不戳破的狀態來說 明呢?而且最奇怪的是,無論是在工作坊還是演出時的叮嚀都是如此。 後來我想可能是團隊想要培養我們自覺的狀態,因為如果我們有自覺的話,其實就會在聽 到的當下去調整自己的動作和行為模式,而這樣的方式其實也維護了聽者的尊嚴,因為在 被人直接說哪裡做不好時,當下的心中更容易產生些許的抗拒與怨懟。所以其實到了後來 ,我覺得他們這樣也是種不點破的溫柔,而且也可以同時培養我們自覺和保護我們的感受 。 可是縱然再如何的自覺,總還會是需要微調的時候,那他們會走過來我們身邊輕輕地幫我 們調整,並說著「這樣會更好一些」,老實說這句話聽起來其實也是很溫和的,因為這句 話代表的意思是「你目前這樣是好的,但稍微再調整一下,可以更好一些」。 所以其實整個過程中聽起來都很舒服,因為就連在第三周的課程,有位學員提到說老師怎 麼都沒教時,聽到這句話的當下我幾乎有些不滿,因為這代表了這位學員完全忽略之前課 程老師所教的東西,回家也沒練習,而且也沒有自省的並將這些錯誤選擇直接推給其他人 ,老實說我非常的不能接受這樣的說法。「好,沒關係,那我們從一開始來做吧!」聽到 阿龍老師講出這句話的當下,我實在也是傻眼,憑良心講我個人最多給予三次的機會,當 一件事情達到第三次失誤的時候,就表示當事人一定沒有專心,可是老師在第三堂課所教 的東西早就在這前兩周的過程中不知道講過幾少次了,所以當下我真的是蠻佩服老師的耐 心和不戳破的溫柔。 神聖舞蹈 其實關於「神聖舞蹈」在一開始的時候我是很排斥的,可能是因為我對文字的意象很敏感 ,因此當我聽到「神聖」這兩個字時就會有不自覺的反彈,因為我不喜歡接觸到的東西有 著濃厚的宗教元素,可能是因為之前在求學時期,曾經被宗教狂熱人士惹到,因為他們會 對於中性的行為卻賦予怪力亂神的意涵,就像我們會認為夜明珠有著說不出來的神奇與迷 幻,但對我來說那就是個具有放射性的石頭,同時也意會著要小心並遠離他請不要接觸的 意思。當然這樣的例子多到不知道怎麼說,我也太常接觸到很多類似這種偽科學的東西- 就是大部分的論述是對的,可是卻混入有問題的論述。 可能是因為我本身所擅長的還是在理科,而且對於文字的使用也比較習慣,因此當「神聖 」兩個字出現時,我心中這樣的反彈感就更大,記得那時候在接觸時,我跟很多朋友聊過 這個問題,因為我覺得只要我心中無法真誠地接受這件事情時,我就不可能好好的把老師 教的神聖舞蹈做好。記得是到課程結束的倒數第二堂課,阿龍老師分享他自己對於神的想 法「神就是現實,此時此刻就是神」,也是在那個當下我才猛然的接受這個字,因為我在 意當下和此時此刻,也在乎著當下時我們的狀態是什麼,因此可以這麼說,如果我沒對此 時此刻的我觀察,我可能甚至連「神聖」兩個字都不會這麼的有感,也不會花了好幾個禮 拜的時間與自己和朋友對話,只因為我想要去把自己的狀態調整到好。因此到了後來我才 慢慢的理解到此處「神」的意思,指的是專注,就像阿龍老師課堂說到的例子「我們通常 會說眼睛炯炯有神,而這個神指的是專注」。 記得在那當下,我心中的疑問和糾結豁然開朗,因為這同時解決了我理性面和感性面兩方 論點所產生出來的風暴,畢竟對我來說,理性面是主掌解釋性和感性是主掌我對於非理性 的接受。 理性和感性 這兩個狀態幾乎可以說是光譜的兩端,理性主掌的是邏輯歸納而感性主掌的是軟性的感觸 ,我們生活中大部分都可以用這兩個狀態來解釋,有時候我覺得最有趣的莫過於是這兩狀 態的變化,就像有時候美的感覺我會想用理性的角度來定義,可是當他被定義以後,就缺 乏感性的美,像是如果我以食物來解釋的話,就是我們都知道肉燥飯很香,可是要怎麼跟 別人說起這樣的香味呢?如果以科學的角度來說就是要以嗅度來解釋,可是當我們以嗅度 來解釋這種香味時,我們就又少了感性的狀態,因為我想應該不會有哪家賣肉燥飯的招牌 是以嗅度來廣告的吧! 在我這幾年所接觸到的藝術家來說,我最喜歡謝杰樺老師和楊士毅老師,因為在他們的課 程中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理性和感性的合併,記得之前在上謝杰樺老師的課程時,他給我 們的指令非常明確,就像他會說「我們以手肘和肩膀所產生的abc三點平面裡…….」,老 實說在我所接觸到的舞者裡(我看舞也才幾年,所以可能也不多),我從來沒聽過這個說法 ,可是在數學來說,這卻是我們最常用來描述「三點共平面」的方式,更甚至會以這個方 式進一步去討論空間的變化,因此在那個當下有著說不出來的熟悉感。 之前在衛武營參與「繁花盛開的祝福-剪紙工作坊」時與楊士毅老師聊過天,因為當初覺 得老師在做的事情是感性,可是他切入藝術的點卻很理性,好像在他身上,理性和感性交 織成一個很平和的存在,因此在工作坊結束後,我跟老師又聊了一下關於這項議題,「你 的理性如果是來自恐懼,這不是也是種感性嗎?」,仔細想想,其實理性和感性本來就是 共存的,到了後來我也才知道,其實楊老師也與自己對話了許久,並在這過程中寫給了自 己60本筆記。 因此在與優人共舞的工作坊中,我也同樣天人交戰許久,可是在心中的拉扯時,阿龍老師 對於「神」的解釋讓我在雙角度都接受了,也是因為如此後來我才有讓自己平順的去完成 工作坊和演出。所以當最後演出結束時的當下,我們大家拍著合照時,我深深的感到有些 惋惜和開心,惋惜著這場旅程的結束,也開心著我找到我自己的答案和經歷這些思考的過 程。 我想,這過程還蠻好的。 無垢《花神祭》VS 優人神鼓《與你共舞》 曾經在這次的工作坊中,我自己有發生了極度抗拒的狀態,因為我本身對於宗教特性的作 品會有較多的排斥感,記得在那陣子開始出現極度抗拒的三四周裡,我和許多的朋友討論 過,雖然說我想我與朋友之間的討論可能都足夠讓我寫下另外一篇萬言書也說不定。 「那你如果對這樣的作品產生抗拒的話,那你怎麼會接受無垢的《花神祭》呢?」記得當 初我朋友問了我這句話時,就像一拳打在我的臉上,的確《花神祭》的本身用到了很多類 似宗教的元素,可是我在觀看時,我卻沒有這般的反彈,甚至可以這麼說,我好像還蠻喜 歡這樣的作品,更甚至我還買了兩場票進場觀看《花神祭》,所以到底真正影響我產生抗 拒的原因是什麼呢?而我接受的又到底是什麼?老實說我覺得這樣的詰問對我而言也是很 有意思。 記得我在《與你共舞》左舞台觀看當下的演出和畫面時,我腦中閃過的是《花神祭》最後 一幕宛如花神領著上天諭令的畫面,因為這一幕的呈現就是所有的人慢慢從歌劇院側台逐 步地進到舞台上,我憑良心說,在《與你共舞》和《花神祭》的這兩幕我都不會抗拒,甚 至都還蠻喜歡的,就像我看著躲在翼幕準備走出畫面的我們時,我心中浮起了《花神祭》 中從翼幕慢慢走出手捧蠟燭的仕女畫面,而且我很確定那些畫面我是真的喜歡的,所以我 到底是在抗拒什麼呢?後來我才發我可以觀賞宗教的藝術演出,甚至也可以協助一個宗教 作品的呈現,可是我沒辦法接受宗教課程,就像是對一場有宗教色彩的演出來說的話,我 可以接受我買票進場去看,也可以成為工作人員,但要我以演員的身份去參與演出的話是 無法的,因為要成為演員的話我就必須得接受更多對於演出所要傳達的認同,這感覺就像 香水一樣,我們聞到香水時的清香,是因為他的濃度有被稀釋,但香水的本質濃度是很高 的,所以在噴出去的當下我們才會聞到最剛好的味道,而我就是屬於可以接收噴完香水時 空氣的清香,但卻無法接受自己成為香水,這在宗教元素的演出作品來說,我會特別的明 顯,因為《與你共舞》並不是我第一次的演出,之前還有《我們的大人偶計劃》、《The Second Woman》和《走尪》這幾個演出的經驗,可是因為這三場演出的故事本質跟宗教完 全沒關係,他們述說的反到是文化與人性的討論,而這也是我真正喜歡的範疇,所以我可 以接受這幾場讓自己成為演員的狀態而不會有產生這麼大的反彈。因為我也曾經捫心自問 了很久,假若《花神祭》也是以群眾參與的形態出現時,我會想去嗎?老實說我並不會, 所以後來我才發現我可以接受自己去成為一場宗教藝術的協助者,但我沒辦法接受自己成 為這過程中的一員。 但這樣的結論並不是要說哪件事情的好壞,而是我覺得有沒有在適合的狀態,因為有些人 適合當演員,有些人適合當觀眾,也有些人適合當工作人員來協調這整個作品的產生,但 無論是哪種角色,對於劇場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關於優人老師/行政 由於這個活動兼具了「教」和「演」,因此老師的教學和工作人員的行政都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在這過程很感謝阿龍老師、盈慈老師和雅倫老師的教導,教會了我們靜心、神聖舞 蹈和覺察自己,也感謝著他們不點破的溫柔陪著我們去參與這過程中的點點滴滴。另外, 其實我也想特別把藝術行政寫出來,其實在看戲的這幾年裡,我發現到演出時總會有一群 人默默的在成就一場演出的成功,他們不會被觀眾注意到,也不會有穿著漂亮戲服的機會 ,更可以這麼說,他們必須得打理好關於演出前、中、後許多的細節和雜事,然後一樣得 不到觀眾給的掌聲。 雖然在很早之前我就觀察過劇場這樣的一個角色,但是大部分都以觀眾出現在劇院的我來 說,還是很難看到真正在後面推動的人(當然這其實還包含了服裝、燈光、舞監、前台、 後台……等),可是這次實際參與完演出的前置練習和真正演出時,我才深深的感受到藝 術行政的辛苦,因為她都在晚上11:59左右時公告隔天要做的事,但那時候明明是我們已 經下課後約兩個小時,而這代表的是,我們在回家休息的這段時間裡,他們也持續在劇團 協助,並到最後才有時間整理相關資訊給我們這些共演民眾,老實說,很謝謝行政-小宥 的幫忙。 心得 如果真的要說到演戲,這好像也不是我第一次演了,可是如果要論規模的話,這的確是我 第一次接觸到比較有規模的劇組。仔細想想這8+1周的過程,其實心情蠻複雜的,從報名 、上課、抗拒、接受、演出在到下台一鞠躬,寫出來感覺容易,但每個階段都是當下此時 此刻的匯集,或許我沒有把它當成一個工作坊和演出,但我把他當成了跟自己對話的一個 過程,也更了解了我自己一些,也結交到了許多的朋友,更連結了許多的緣分,老實說這 些事真的是我所料未及的,所以也才會拍團照的當下有著更多的感傷。 但我想這樣的感傷可能是來自於失去和結束,可是仔細想想,這些過程和學習過的感受卻 也會不斷陪伴著我,好像這樣一想其實也沒有這般的傷感了,就像藝術人很常說的一句話 「期待我們日後在劇場碰面」,是的,或許這樣來說,我們的故事可都還長著呢! 後記一 關於感謝 其實在這次的參與過程中,我真覺得要感謝許多我周邊的朋友們,像是當初推我一把的朋 友、送我優人神鼓書籍和DVD的朋友、鼓勵我繼續堅持下去的朋友、暗台時幫忙引路的朋 友、教我戴隱形眼鏡的朋友(要不是為了這次演出,我到現在都還不會隱形眼鏡)、幫我代 班能讓我去彩排的朋友、聽我碎念好幾周的朋友、幫我找演出衣服和看演出衣服的朋友… ..等,只要缺一都不行,感謝大家的幫忙,而演出後的感動也是屬於每個人的。 後記二 蘇菲旋轉 啟動前要先找到自己的中軸,並以一隻腳當支點,如果左轉就是左手上右手下,上的手則 是掌心朝上,下的手則是掌心朝下,也就是要承接的概念。然後眼睛要看斜下方(也可以 看其他地方但就是不要影響到自己會跟著暈眩就好)。旋轉時腦袋要完全放空,基本上就 不會暈了,可是要注意的是,當開始有一點點想法和意念時,就會受到旋轉而暈眩,所以 蘇菲旋轉其實也是種靜心。 後記三 看到和接受的美 記得我們在三人一組分享時,最後阿龍老師把所有人都聚集了起來,問大家有沒有什麼要 分享和討論的,那時候有位夥伴說「那我們也給阿龍老師三分鐘,我們傾聽」,當下阿龍 老師有稍微愣了一下,但他也分享了他的故事,雖然後來就因為就要上台了,所以並沒有 分享完,但我記得阿龍老師說到「看到和接受就是很美的事情」這句話時還掉下了眼淚。 當時我覺得我可以理解阿龍老師說的這句話,因為其實「看到」這件事是大家都可以做到 的事,可是「接受」就不一定是可以完成的事了。因為「接受」代表了知道、了解和認同 三階段,而這過程其實每個都不簡單,所以能完成是件很美的事,因為這樣的接受之所以 讓人感動,是包含了對自己、對別人或是其他事物合在一起的感覺。就像我們對自己可能 有些不滿,那這個動作就是「看到」,可是當我們了解後,並認同自己的缺點的話,就達 到了「接受」,所以這整個的意思就會是,我們對自己的不滿後來達到認同,所以因為這 樣的接受,我們會更有自信,而這是很美的事! 雖然我不知道這樣的解釋有沒有正確,可是我覺得蠻合理的,但自己也是覺得蠻感動的。 後記四 工作坊前三周的心得筆記紀錄,至於為何沒有第四周以後的心得記錄,那就是我開始達到 抗拒狀態,直到最後演出前夕的幾天,而這階段的討論和思考,其實就是上述本文的狀態 ,所以此處只會有三周筆記紀錄而已。 「優人神鼓-與你共舞 week1」 在協調中發展不協調,然後再試著從不協調轉成協調 以前我不喜歡這種不協調感,想說自己為何要這麼做,但今天在嘗試老師要我們將手、腳 、頭的四拍、三拍和十二拍動作做結合時,所產生的不協調時我倒覺得蠻有趣的 反正在生活中,本來就是協調和不協調的存在,而當可以達到協調的時候就表示我們克服 了某些事物 其實在那個當下我想到剪紙時阿貴老師說的 「爛爛的,也是可以往前」 「久了,其實也不會爛爛的啦!」 也是,反正做錯也沒差 慢慢改慢慢修 總是會好的 其實,嘗試久了以後 手腳開始有協調了 只差頭的十二拍加入而已! 「優人神鼓 與你共舞week 2」 我蠻喜歡老師在課程問我們的 「雖然在這過程中你們是在參與,可是重要的是 觀察,觀察別人的反應和觀察自己」 「觀察別人面對不穩定的反應是什麼?有人會選擇不做或不安,或是跟著繼續做,縱然做 錯但也要繼續追」 「觀察自己在面對這些不穩定時,自己採取了什麼的動作和感覺,以及了解自己有沒有覺 察這些了解」 這次的課程延續上週的肢體動作,但多了一些延伸,讓我們嘗試在穩定在找尋不穩定,並 從中再次認知自己對於這些的不穩定。我覺得這次的課程有更多的是自我覺察和發現,因 為有時候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事情並非如此,我們漠視了我們自己對自己的感受和解答。 老實說,我覺得問自己的過程是有趣的,就像是我們會問別人說「你快樂嗎?」可是你有 問過自己 「你快樂嗎?」 對別人或許會說謊 但對自己就可以好好誠實了吧 「優人神鼓 與你共舞week3」 人性百態-都是they的錯 這篇每週心得老實說我想了一陣子才決定po出來,畢竟把人性的感覺這麼直接指出來好像 有點太直白,可是後來想想或許說出來也會是好的吧~ 畢竟,可以讓我們思考這樣的狀態會不會是好的 — 「老師,我覺得應該要每八拍數一次才對,不然我會亂掉」 「老師,這個你都沒教!」 課堂上聽到兩個學員跟老師說這出這句話時,老實說當下的我有些驚訝,因為從第一堂課 開始,老師就說過因為我們的動作是16拍,所以你要1-16這樣數或是1-8&2-8這樣數都可 以,只要自己方便就好,所以老師從一開始就沒有設定學員的我們該怎麼數,但大部分的 人似乎都很有默契地採用了1-16的數拍方式,也因此後來一位學員舉手跟老師要求說大家 應該要1-8&2-8這樣數,不然她會亂掉。另外,則有個學員則舉手跟老師說「老師你這些 動作都沒教」 老實說當下的我有點不高興,因為這代表了三件事情,第一,老師上課的話學員沒聽,而 且還是三周上課講的話都沒聽,第二學員回家後也沒有做練習,而這也表示三週都沒練, 第三沒有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老師從第一堂課到現在教的動作-「每周都一樣」,也 因此哪來的沒有說沒有教,應該只有是學員沒有練習而已,除此之外,我更驚訝的是,為 什麼他們可以說得這般理直氣壯,還是說,只要講出別人的不對,我們就可以忽視說話者 本身的問題嗎?所以都是they的錯囉!? 正當我聽到學員這樣的話而不滿時,老師的反應才更讓我傻眼,老師笑笑地說「那你也可 以唸出1-8&2-8的拍子啊!都是沒問題的!我從一開始就沒規定大家要怎麼做」以及「好, 那我們再來分解動作試一次,來,大家一起來做一次吧!」 看著老師這樣的反應時,當下我著實匪夷所思了一下 「這到底是老師太好還是我人太激動」 「這樣不就是放任了學員明明就是自己也不回家做,然後有問題就說是別人的錯就好嗎? 」 我心裡不斷地有許多os 「其實我教你們這些舞蹈,本身並不是要你們把動作做好,而是在思考這過程當中的對話 ,而做好動作是額外得到的結果。這動作的本質就是有著許多的不對稱性和不協調性,如 果真的只是要你們把動作做的正確,其實我們可以從第一堂課就好好地把每個動作做到最 完美,但說穿了,這些不協調的動作經過練習都是可以變成協調和熟練,但我希望你們在 這過程中是去感受和陪伴那些錯誤。」 「在我的觀察當中,我注意到你們有些人在面對這樣的舞蹈時,有人是就算錯了也還會繼 續追,有人則是直接放棄……,而這些都是面對錯誤的反應,可是我們在面對這些反應時 ,有什麼想法和感受呢?而這其實才是我想讓大家去思考的」 聽著老師笑笑地這樣跟大家說著時,我自己覺得很有趣,因為這段話老師也大概是每堂課 都在說,但我卻沒有真正意會到這件事情,應該說我好像知道老師想講的內容以及之前聽 楊士毅(阿貴)老師說的「爛爛的也可以往前進」有著雙重疊加的作用。 我以前很追求完美(當然現在也是,只不過有稍微放了自己一馬些),但也因為這樣的追 求,有時候反而做不了事情,更甚至想要去遮掩那些的不完美,因為有著這些不完美,似 乎就是有了缺憾一樣。可是,也就因為如此,反讓自己陷入了泥沼,追求完善的心情是好 的,可是接受不完美也是重要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陪伴自己和陪自己遇到的那些錯誤。 我舉個例子來說好了,英文一直都是我很沒信心的科目,因為我知道我以前的英文成績不 好,文法又差,單字學的又不夠多,而且我覺得寫出一篇英文有錯的文章對我來說是件很 丟臉的事,可是當初在阿貴老師的分享之後,讓我覺得說「其實錯了也沒差,因為如果我 都沒踏出那不安且可能錯誤百出的一步,我又怎麼可能進步呢?」,也因此那時候在因緣 際會之下,決定寫了篇英文文章,但我也覺得還好我踏出那一步,因為有些問題,其實越 藏只會越糟糕而已。 然而在優人神鼓這次的課程中,我反而去認知到了一件事情,因為我在認知、接受和思考 我英文錯誤的可能,甚至到我願意接納這樣的自己並願意踏出那一步去試試看時,而這就 是老師所說的「去感受和陪伴那些錯誤」。 所以我覺得優人神鼓的阿龍老師和之前在剪紙工作坊的阿貴老師所說的內容其實可以合併 成「思考和陪伴自己的錯誤(阿龍老師),然後勇敢的踏出那一步(阿貴老師)」 -- 我是一個愛看戲的工程師,雖然寫的文字並不專業 但還是想為一些戲劇留下一些紀錄 https://chenshengsite.wordpress.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9.237.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619883490.A.4F0.html
文章代碼(AID): #1WZNNYJm (Drama)
文章代碼(AID): #1WZNNYJm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