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王耿瑜記錄《蘭陵40》 重繹經典看見劇場人才茁壯

看板Drama (舞台戲劇板)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年前 (2023/09/10 09:44),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王耿瑜記錄《蘭陵40》 重繹經典看見劇場人才茁壯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30901insight004/ 文|劉慧茹 為紀念已解散的「蘭陵劇坊」創團40週年,團長金士傑召集趙自強、游安順、楊麗音等團 員重繹該團經典劇碼《演員實驗教室》,2018年陸續在台灣和中國大陸巡演24場導演王 耿瑜同步記錄排演、巡演過程,成為紀錄片《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 片中呈現演員如何將自身故事轉化為表演,並融入1983年該劇初版首演的珍貴畫面,看見 這群人的劇場經驗在台灣演藝界開枝散葉。 1976年創立的「耕莘實驗劇場」,1980年由團長金士傑與藝術指導吳靜吉接手後改名為「 蘭陵劇坊」。此後十年間培養游安順、楊麗音等演員,團員李國修、劉若瑀、趙自強更分 別成立屏風表演班、優人神鼓、如果兒童劇團。蘭陵劇坊雖於1991年解散,但培養出眾多 藝文影視人才,引領台灣表演藝術邁入更多元的時代。 6年前,為迎接蘭陵40週年,金士傑擔任編導,號召團員重新排演蘭陵代表作之一《演員 實驗教室》。該劇是1983年、金士傑結合戲劇訓練技巧與演員生命故事共同激盪的集體創 作,開創台灣表演藝術的新形式,也表現演員「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的累積。此次 重新登台,17位演員中除了金士傑、楊麗音、王仁里、馬汀尼,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演出。 曾是蘭陵團員的王耿瑜,不僅參與表演,同時拿DV、手機拍攝整個過程。 當年王耿瑜在台北市南海路藝術教育館觀賞《演員實驗教室》首演,大為驚豔,不但加入 蘭陵,隔年更隱瞞父母從輔仁大學德文系四年級,降轉至文化大學影劇系二年級。之後她 除了參與劇場工作,也製作電影、擔任影展策展人、拍紀錄片、推動影像教育。她說:「 當時接到金士傑的電話邀請參與演出,既驚喜又憂心,因這齣劇對我意義不凡,但難在每 個人要提供自己的故事當文本,再由金士傑重新編排創作新版本。」 有別於傳統戲劇多從文本出發,蘭陵秉持每個人都是敘述者、創作源自個人的理念,以演 員真實經驗為創作基底,過程中要回顧與原生家庭、成長環境的關係,重新探究自我,透 過演繹與自身和解獲得療癒。 新版以「時間」為主題,楊麗音再次訴說兒時被父親家暴和青少年離家學戲的血淚史,原 本的憤怒少女,數十年後增加幾分圓熟;游安順掀父親娶小三鬧得全家雞犬不寧,持菜刀 嗆父「一起死」的過往,經過時間洗禮找到諒解方法,感動觀眾。 與王耿瑜同期加入蘭陵的監製林于竝,90年代赴日攻讀博士,現為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副 教授。他笑說:「劇團以前每次開會、演出,耿瑜都習慣隨手記錄,還把票根、便條紙都 收集起來,當年排戲時根本沒人在乎,回頭看才發現她特殊的癖好形成一座資料庫。」 片中除了有演員排戲的創作過程,還融入首版演出等珍貴畫面。 《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排練後期,王耿瑜為全心投入劇團整排及巡迴,自掏腰包請專 業攝影師拍攝,並向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以「視聽媒體藝術」類別申請45萬元補助,把 素材剪接成完整的紀錄片,做為每位參與者的紀念。 沒想到2年前,王耿瑜突然找到《演員實驗教室》1983年首演的Betacam錄影帶,讓她動念 重新剪輯手上的素材。新版本中,除了有演員聚在一起討論、排戲的創作過程及國家劇院 演出片段,還融入首版演出和已故團員李國修劇場表演等珍貴畫面,利用時空交錯,對照 蘭陵演員的成長與蛻變。 「蘭陵珍貴之處是讓演員回到最初和純粹的原點,那才是表演技巧的核心,而紀錄片特別 之處在於同時記錄舞台劇和演員私密的部分。」林于竝認為片中每個人的生命都跟時代背 景緊密扣合,觀眾也能從演員個人歷史和私密故事,思考自己是如何走過那個時代。 紀錄片定剪之後,王耿瑜苦無經費支撐混音、調光、上字幕等後製,停工約半年。直到台 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狂八〇:跨領域靈光出現的時代》,以80年代為題策劃系列展演,提 供經費邀請王耿瑜播放《蘭陵40—演員實驗教室》,加上向親朋好友募資,才完成後製, 去年底於北美館首映。 王耿瑜苦笑:「直到今年初,我才答應發行商把影片拿到大銀幕播放,後來為了參加7月 的台北電影節,我又花錢找了三組翻譯,一路愈陷愈深!」台北電影節首映時迴響熱烈, 現場有觀眾表示看過《演員實驗教室》初版及新版,第一時間便購票看紀錄片,給王耿瑜 很大的鼓舞。 17位演員訴說14段故事,人物線複雜,單是剪接就費時4年。 王耿瑜透露,正片長度不到全部素材的1/10,17位演員訴說14段故事,人物線、結構複雜 ,過程中不時與林于竝思考討論、找出觀點,單是剪接就費時4年,歷經2位剪接師。林于 竝舉出:「影片每個版本都對後來版本產生影響,逐漸熟成,最終找來身兼剪接師的演員 葉慈毓接手,帶入表演者觀點產生化學變化,為紀錄片增加特殊氣質。」 舞台劇從2018年至2022年在台灣、中國大陸共巡演24場,口碑帶動紀錄片包場,上映前已 累積11場,為蘭陵40週年劃下完美句點。王耿瑜感性地說:「這齣戲應該不會再演了,好 奇當年看過初版的7,000位觀眾,是否也像我一樣受到影響。蘭陵50週年誰還能演?會演 什麼?大家都不知道。」 林于竝引用日本13世紀能劇演員、劇作家「世阿彌」的觀點,將戲劇美學比喻為「花」, 演出帶給觀眾瞬間感動如同「開花」,有趣的地方就在於這份感動和生命力既短暫又無法 保存,希望觀眾透過紀錄片一探其中難以言喻的奇妙與感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71.217.1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694310255.A.72A.html
文章代碼(AID): #1a_HzlSg (Drama)
文章代碼(AID): #1a_HzlSg (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