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伊斯坦堡百科全書 Istanbul Encyclopedia (雷) Netflix 2025

看板EAseries (歐美影集)作者 (我的SM所有羊)時間21小時前 (2025/10/10 13:13),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20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本劇 Netflix線上看連結,台灣有上,有中文字幕: https://www.netflix.com/title/81703424 最近看了上個十年德國舊片《他媽的柏林》Fucking Berlin (2016) 以情色包裝談論二十年前柏林作為青年文化之都的幻滅與失落,突然想到二十年前比柏林更新興崛起的另一個歐洲文化之都「伊斯坦堡」,我留歐一回雖只在這轉機卻沒入境 QQ 但聽同學老師同事客戶人人說起都滿心嚮往!尤其十七年前認識的土耳其老闆談起她伊斯坦堡老家還語帶驕傲、聲稱「伊斯坦堡就是歐洲文化活力最新前緣」正與時任土耳其總理 Erdogan那系「伊斯蘭民族主義」堅決抵抗中... 如今日換星移土劇大行其道台灣都能看、竟也出現一齣《伊斯坦堡百科全書》把這文化衝突大膽掀開談。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UlNvxtLq87Pak18xTSNK2OJPd9.jpg
本劇開場其實也還沒這麼嚴肅,就先是美人美景美不勝收 <3 來城市漫遊,剛滿 18 歲考進「伊斯坦堡科技大學」建築系的少女主角 Zehra初來大城滿心雀躍看見什麼都興奮莫名!雖然她的建築戲份在本劇也就意思意思做兩次模型、多數時間都去「話劇社」也許這邊就比較容易以演出排練表達她心境、不過全劇關鍵還是「建築文學課」所談論的上世紀中未完成作品《伊斯坦堡百科全書》:此書記載了上世紀中伊斯坦堡大大小小的建築地標與街景角落、每個地方綜合歷史現狀與文化變遷來做個心境抒發,以這角度看人人都能書寫屬於自己的「伊斯坦堡街景日記」? 我畢竟沒進過伊斯坦堡 XD 對這些景點也沒啥印象,畢竟本劇重點並非這些街景而是女主角自己心境,差不多是每集 Zehra自有際遇令她時而歡欣鼓舞時而大失所望、時而滿懷希望時感龍困淺灘、而那天她剛好經過哪處或打開書本選擇題目時、就來選個空間意象可呼應心境者來琢磨抒發... 觀眾看她每集結尾的街景書寫也許都不禁疑惑:本劇從 A到 G的七個景點真這麼重要?真的與她「伊斯坦堡入族式」各階段心境有一對一關係?我個人覺得其實這關係非常隨機 XD 根本就是有緣走過心血來潮就這樣書寫,重點還是「以景寫情」如「以物詠人」般信手拈來就自由聯想。 E01 大學新鮮人生活多采多姿令她喜不自勝,第一天就認識同班帥男 Harun帶她參與各種學生生活、馬上認識劇場小圈圈幾位同學或親切或酷炫打開她心扉、真令我們任何世代都回想自己「小大一」歲月不也都這樣過來?然而眼看女主演一張可愛臉龐看到什麼都一臉燦笑、有時也不禁令人好奇她笑這麼久是真的對一切都盡情享受?不久幾個場合漸讓觀眾慢慢意識到她背後秘密:她出入各種聲色場合都不碰酒精、每玩到一半突然藉故消失幾分鐘... 直到 E02我們才確認她竟是「傳統穆斯林」每天定時戴好頭巾要就地禱告!只是一個穆斯林在穆斯林國家有啥神秘的?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4EElKcVkcQgScgorF3Mp759fJMA.jpg
本劇在此慢慢開始碰觸那近年被搬上檯面的土耳其矛盾:百年前土耳其建國就標榜「世俗化民族國家」,過去鄂圖曼式「伊斯蘭政教合一」早隨一戰戰敗帝國瓦解而走入歷史,伊斯蘭教仍能存在但已徹底獨立於政府體制再無法宰制人民生活!然而現世過了八十多年到了 2005 年左右,一個土耳其儼然已成了兩個世界:在伊斯坦堡這樣的國際文化都會是「自由奔放」「前衛文化」、不但公家機關不許頭巾連民間活動如有頭巾都會被另眼相看,但在伊斯坦堡以外的地方尤其小城與鄉間、那伊斯蘭教傳統文化仍在每日生活中根深蒂固!而今主角 Zehra來伊斯坦堡的 2025 呢? 本劇這個 2025 伊斯坦堡大學生活文化景觀,基本仍是自由奔放但似乎也並沒那麼「前衛叛逆」,跟我們台灣讀大學能玩到的能瘋到的那種程度基本差不多;反而過去在伊斯坦堡幾乎被視為禁忌的「女性包頭巾」,即使在整個校園生活同儕 hangout基本預設不存在、但其實一般學生只是「視而不見」也「不相往來」、校園明明還有一群頭巾學生自成一格過著相較保守勤樸的傳統生活!想想人人來上大學難道都是來體驗「自由奔放」嗎?也很多人本就是來「認真求學」投身專業找好工作返鄉貢獻呢... 咱女主角 Zehra顯然就在「原鄉傳統 vs 都會自由」之間掙扎擺盪中。 伊斯坦堡也不只「城鄉文化差異」這一個問題,聽聽好幾集中幾位年輕同儕的戲劇自剖可見更多衝突矛盾:譬如一位玉女同學 Pelin提到「二十年前伊斯坦堡是學生天堂」、但如今一切價格飆漲一般學生還真難存活,甚至偶爾「出國遊歷歐洲都會」看他們富裕生活習以為常、一方面真令人不平但另一方面也需自省這不平是所為何來;又譬如一位胖男同學 Ducan直言「年少暑假大家去戲水」我卻都在遊樂區打工、長大進城「投資生活賺錢快速」遠勝勞工辛苦錢、但我一加入馬上血本無歸 XD 一切都鏡花水月... 是否伊斯坦堡二十年間不但「高級化」更有全面的「異化」?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iYqlHmmYy1PPTEsFx1G3RDh01an.jpg
人人心中「二十年前的伊斯坦堡」又是怎生光景?那就有請另一位中年女主 Nesrin 來現身說法:E01 開場就是初來乍到的「伊斯坦堡新生代」Zehra 前來拜會 Nesrin 這「伊斯坦堡老中產」,原來二十年前她與 Zehra老媽 Aylin出身小鎮立下少女誓約「一起闖蕩伊斯坦堡」!可惜兩個中年女子不知為何產生決裂再不相往來,總令 Zehra對這母親故人既是好奇又是懷疑卻莫名地想要更接近... 這位 Nesrin 阿姨二十年前闖蕩大都就如今天的自己?老媽 Aylin以前想跟她來如今為何轉為傳統身段?自己夾在「傳統 vs 前衛」之間未來又會變成她們之中的哪個模樣? 本劇兩位女主各有性格分分合合很會吵架 XD 但有道是「真心越吵越明」也一步步抒發情感中,直到 E06一回「遊子歸鄉」才將這二十年前的「伊斯坦堡情結」赤裸呈現令人不知所措:2005那個年頭人人嚮往伊斯坦堡,兩個小鎮少女也手牽著手想一起闖蕩,結果怎麼一個夢想的是「一起」另一個卻是「闖蕩」而自此分離產生「拋棄感」?的確想想人年輕時夢比天高彷彿什麼都任我採擷,但有人闖蕩成功有人落寞失敗而漸行漸遠,尤其成功的自己成功卻把原鄉故人拋諸腦後這情何以堪?於是落寞的「故人」與失落的「原鄉」就此深度綁定彷彿相依為命般建立了「傳統認同」。 現世土耳其差不多就在 2010s前後在 Erdogan推動下慢慢建立了新時代的「傳統認同」,即使這在文明先進的歐美西方眼中是一種文化倒退,但對整個國家裡被「先進文化」拋下的萬民來說、何嘗不是重新找到屬於自己可確實把握的認同與自由?然而表面上二十年前「闖蕩成功」如今過著「中產人生」的 Nesrin 雖令人稱羨,本劇卻也把她身在伊斯坦堡卻感委屈壓抑的全新失落也血淚道來:我本以為伊斯坦堡是人生歸宿能站穩腳跟就得到自由、誰知二十年下來各種文化倒退體制保守乃至社會庸碌 (!)榮景已不再?是否該割捨過去努力追求「下一站巴黎」尋找更理想人生? https://image.tmdb.org/t/p/original/nbqbi4nAwXbnbdoqrRRvrl8a8KC.jpg
本劇的「下一站巴黎」竟有法語暖男老師 Louis由《找我經紀人》Grégory Montel 驚喜演出!不過當她口口聲聲傾慕巴黎卻受夠了伊斯坦堡時、暖男老師反而深愛伊斯坦堡雅不願意放她赴法呢... 總之本劇這「伊斯坦堡的想像與現實」真令兩位女主甚至兩代青年都滿懷嚮往努力一生卻落得認同焦慮!到底一個人該飲水思源珍視傳統守護原鄉不離不棄?該毅然割捨勇往直前闖蕩大都讓自己改頭換面?面對自我超越的前方理想與難以割捨的背後現實產生扞格時、唯有選邊站隊甚至割袍斷義 (!)定義一個理想樣貌堅定不移地追求實現?甚至一個理想幻滅了還要繼續追求下一個? 芸芸眾生在這「伊斯坦堡焦慮」底下該如何抉擇?本劇面對多元眾生並不做價值判斷,反而心懷包容提出一種傾聽自我的自處之道:「我今天想包頭巾,明天也能脫下頭巾」,各種文化認同絕非一錘定音而值得永恆流動!是否伊斯坦堡二十年來儘管「多元文化」喊得震天價響、但其實那多元背後「拒斥傳統」亦在壓抑一部分人可安身立命撫慰己心的文化自由?本劇第一層是看美人美景細數城市景點真美不勝收,第二層是爬梳「伊斯坦堡」這文化大都二十年間的日換星移,第三層則呼應當代多國「多元 vs 保守」的對立爭辯並溫暖解結。推薦城市書寫愛好者 Netflix欣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YKp0KeMC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5.104.2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EAseries/M.1760073180.A.053.html

10/10 13:56, 20小時前 , 1F
感謝推薦
10/10 13:56, 1F
文章代碼(AID): #1ew9NS1J (EAseries)
文章代碼(AID): #1ew9NS1J (EAse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