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高失業 蔓延到碩博士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時間15年前 (2010/06/19 09:0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記者陳瑋臻/台北報導】青年是國家的重要資產之一, 現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青年就業問題,而在台灣青年勞動力參與率偏低, 而青年失業者也多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為最多。 對此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表示,這是結構性的問題, 短期內是無法解決的,且失業群也將蔓延至碩博士。 15至29歲青年勞動力人口合計約為251萬4千人, 勞動力參與率為50.60%,低於全體平均勞動力參與率57.90%, 青年勞動力參與率偏低的主要原因為繼續升學, 延後進入勞動市場所致,然而調查的數據也顯示, 青年失業者卻多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為最多。 青年失業者合計約為27萬1千人,占全體失業者的42.41%, 平均失業率為10.78%,若從中再以教育程度來分, 以大專及以上失業者15萬1千人占55.72%居第1位。 青年就業不易原因,又以大學學歷青年人力供給量增加及 青年人力供給與產業人力需求之間有落差, 導致青年找工作困難重重。辛炳隆指出,台灣的大學生真的是太泛濫了, 就以全世界已開發國家而言,台灣大學畢業生的產出只輸韓國這一個國家, 然而韓國的大學畢業生平均要花1年的時間才能找到第一份工作, 這也明顯表現出過度的供給已造成學歷貶值。 於98年長期失業青年數據來看,當時已達3萬7千人, 其中又以大專及以上程度者居多占56.76%,所以在經過約1年的時間 仍無法找到工作,其原因主要為工作態度或專業技能不適合職場需求, 然而在多次尋職仍未成功下,已成為喪失自信心的「怯志者」, 不但成為個人生涯發展的障礙,也是人力資源未能充分發揮的資源浪費。 從中也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難道真的只有讀大學及繼續向上研修才有出路嗎? 對此辛炳隆表示,以德國為例,一個不唸大學而有一技之長的學生, 在職場上一樣很有尊嚴。他強調,現今一般大學生產出實在太多, 高學歷高失業率的問題已經向碩博士蔓延,但這卻是結構性的問題, 現今可朝向以技職教育逐步調整結構來著手, 不過這個高學歷失業問題在3、5年之內難以改善。◇ 新聞來源: http://tw.epochtimes.com/10/6/19/141298.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4.220.26
文章代碼(AID): #1C71STh5 (EpochTimes)
文章代碼(AID): #1C71STh5 (Epoch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