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台灣的人口政策共識
看板EpochTimes (大紀元時報)作者patricka93 (Immortal my Life)時間15年前 (2010/07/07 22:09)推噓0(0推 0噓 0→)留言0則, 0人參與討論串1/1
⊙何碧珍(台灣婦女團體全國聯合會祕書長)
眾所皆知,構成國家的三要素是:土地、主權、人民。台灣因長年陷在政治的統獨爭論中,大家對土地、主權的認知不陌生,唯對「人民」的體認,似乎就一直停留在一知半解、可有可無之間,加上政治藍綠各半的現狀,讓台灣的「人民」一詞早已經不成為一個整體的概念,民間如此,政府亦是如此。
直到近幾年,老齡化、少子女化、不婚晚生、外配外勞等衍生的眾多社會問題浮上檯面後,大家才驚覺台灣的人民組成產生嚴重的「量變」與「質變」,而慢慢開啟對「人口」的討論。
2005年,行政院召集一個臨時的「人口政策綱領及人口政策白皮書研修小組」,正式展開對人口相關議題的政策研擬,並在2007年底完成一份「人口政策白皮書及實施計畫」。唯這份實施計畫似乎並不被各界看好,記得,當時在一個私下場合,某位國內知名的社會福利學者曾語帶嘲諷、焦慮地的說:太可笑了,人口哪有政策的問題?台灣不需要什麼人口政策,台灣需要的是福利政策而已!
確實,單從多與寡、老與少、男與女的人口分布研究,確實構不成政策可言,如何滿足這些多與寡、老與少、男與女的人民需求,從而展現國家的經濟擔當與治理能耐,才是執政者所要努力學習與追求的政策規劃。
綜觀這幾年,政府很多的福利施政作為,都是因應著台灣人口組成的緊密變化而來,譬如:長期照顧、育嬰假與育嬰津貼、托育補助、外勞政策,甚至國民年金的開辦等,但由於多數福利皆為被動作為,因此也喪失了很多政策優勢先導的良機,讓人扼腕!
舉例而言,因為過去長期托育政策及福利的不足,已導致台灣年輕的一代失去生育的意願,2009年,台灣育齡婦女的總生育率下降至1.03人,高居世界的倒數第一,即使,現在生育意願回升,我們都已難避免在歷史的這一代,人口的驟降空白。
從福利的處置對象看,不同的人口群本來就有其不同亟需解決的問題存在,因此可以說,「人口分布」其實是「福利分配」的先遣,彼此有著供、需相伴的「左右」關係。當人口一多,每個人分配的福利會稀釋變少;而當人口過少,資源的產出可能又達不到福利的動能,而個別人口群又可能存在著資源重疊或資源排擠的相互問題。
即是,在這人口與福利的「開源」、「節流」間,藏著治國的極高藝術,為政者必須具備如同對股票經濟指數般的高度敏感,隨時掌握人口的成長起降、年齡的分布長短、地域及族群的流動座落,並滿足上述人口的生活規劃、及可預測的未來期待等,才能運用資源,延續人民。因此,所謂有效的「人口政策」,必須是對「人口問題」的充分了解,加上具公平正義的「福利分配」作為才能達成,兩者缺一不可。
除了福利概念,如果疏於「人口政策」的高瞻遠矚,也可能帶來不可控制的災難。10年前,因為未意識到「少子女化」的危機,所以我們現在必須面臨收拾流浪教師、教育縮編、學校關閉的殘局;而討論「人口政策」也必須具備企圖霸氣,才能激發人民對未來的擘劃想像。
例如多年前,呂秀蓮前副總統曾提出「移民到中南美洲」的大膽觀點,可惜當時在政治的不正確下,還未啟動討論就悄然匿聲收場。反觀鄰國日本,長期積極大膽的移民移出政策,讓他們在遭逢90年代初嚴重的金融風暴後,至今在歐洲、中南美洲都仍然可以保持不錯的民族及經濟影響力。
面對台灣迫在眉睫的「人口問題」(不婚、晚生、老化、少子女及少女化),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對策了呢,問題不只在執政的權力手中,答案也在你我心中!◇
來源:http://tw.epochtimes.com/10/7/3/142394.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2.104.185.242
EpochTim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3
20
2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