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大家會吹到手痠嗎?

看板Flute (長笛)作者 (歐噴小將)時間17年前 (2007/08/25 15:0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2 (看更多)
※ 引述《chunglintw (CL)》之銘言: : : 推 LoveChateau:難怪我老是覺得我快中風了 冏 08/18 09:44 : : 推 aesi:我也是 冏 08/18 11:43 : : 推 chunglintw:啊啊..看來我有不少誤解呢^^a果然是只會操作的技術人員 08/19 23:47 : : → chunglintw:看來這方面還是得跟唸醫學和物理的朋友多多討教 08/19 23:48 : : → luciffar:不曉得C大的意思是?這是我自己想的也不知對否.. 08/20 00:31 : 前陣子讀一本書,鄭德淵的「音樂的科學」, : 裡面有一段提到: : 口腔內的空間,咸信有助於「和聲音同樣保持口腔的寬闊,藉以利用 : 共鳴,而使聲音豐富」。……實驗是藉助聲音研究上用以發出母音的 : 模型做詳研,可是未能發現有絲毫此項作用……保持口腔寬廣的意義 : ,似乎在於不造成任何阻礙氣流而到達口唇之物。(p.231) : 然而我對這本書的疑義很多,例如書中也提到樂器的材質對樂器的音色 : 並沒有顯著的影響。 : 而且本書的參考書目其實非常老舊,我其實很懷疑作者是否有親自做過 : 這些實驗。2003年出版的書,參考書目居然多半是80甚至70, 60年代的 : 文獻。 : 可能還得多讀幾本書之後,才能找到比較恰當的解釋。 : 而關於口腔、胸腔、喉嚨甚至頭腔共鳴的概念,在Michel Debost的書 : The Simple Flute中有提到,然而如我所說的,我們都只是長笛家,所 : 以用長笛家的概念和想法來理解這些現象,但是真的由聲學或是醫學的 : 觀點來看的話,又是如何呢? : 有意思的是,這種共鳴腔的概念,其實不只Debost的書提過,我跟Robert : Dick上課時,他也提過,包括我的指導教授Sarah Bassingthwaighte : 也都說過類似的觀點。 聲樂會有頭腔共鳴的說法我比較能理解, 因為發音體在身體內,確實能夠將聲音帶到前額,鼻腔這些位置 身體也能感覺到微微的震動感,不過管樂器我就覺得只有到口腔的部分了 因為發音體在身體外面,說到影響共鳴,外部空間反而比體內共鳴更加明確 像是空間的改變,在水泥房跟琴房的差異就非常大了, 管樂器的體內共鳴感覺還是非常模糊的說法, 有些中國管樂家有種說法,吸氣要深,要吸到腳底的位置,像是在練氣功 (實際上氣就只到肺而已) 札馬步這樣子,這種很玄妙的說法可能只是一些感覺的形容 自我催眠的味道,心理層面會讓自己更有信心,對演奏者的自信會有些許正面的幫助 對於穩定情緒也有很好的效果,因為一直注意自己氣吸是否深,比較不會被外在事物影響 物理方面就很難解釋的通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151.125
文章代碼(AID): #16pzMlZ3 (Flute)
文章代碼(AID): #16pzMlZ3 (Fl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