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組圖:曝台灣金曲獎暗箱操作 最後時刻딠…
看板Golden-Award (三金(金鐘 金馬 金曲))作者smallhawk (雲)時間19年前 (2006/06/19 14:27)推噓1(1推 0噓 0→)留言1則, 1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 評論 血色盡失,血氣盡失
: 想起彭洪武在預測時講過:娛樂至上音樂何能第一。當時甚感不然,以為偏頗。並以人文
: 傳統之由為金曲獎遊說。未曾料想,兩日之後,吾尚之傳承土崩瓦解。以流行音樂之不俗
: 不媚而著稱的台灣金曲獎,未到成年(第17屆)良知殆盡,盤中堆滿音樂垃圾卻滿口生津,
: 以王力宏、蔡健雅之中規中矩為榮,以陳綺貞、胡德夫之敢作敢為為恥,以戴佩妮、林宇
: 中之毫無建樹為榮,以同恩、陳小霞人文情懷為恥……最為可憐可恨之處乃半遮半掩,用
: 劉劭希、拜金小姐來立起牌坊,再用蔡健雅之流來獻媚江湖。吾國「音民」冀望之最後樂
: 土,在商業的豪乳擠壓下,血色盡失,血氣盡失,留下一身媚骨軟軟的滑向「大同」世界
: 的邊緣。縱想華語流行樂發展三十幾年,多少血氣方剛的少年才子被排擠在體制之外,多
: 少道貌岸然的道理讓理想血流成河,到如今,一切都是性與金錢的買賣,我們賣了笑容賣
: 身材,賣了青春賣良心,我們拿獎項交換啟動的資金,用紅男綠女交換收視的點點……假
: 想這人世間只有一張床是乾淨的,娛樂中的金童玉女敢安心酣睡嗎?
: 唉!買賣至上,娛樂何能乾淨,娛樂至上,音樂何敢造次。 香水
我覺得整篇採訪其實都還中規中矩,唯獨評論和標題實在寫的很差勁。
第一,合議制的評審過程,本來就必須黑箱作業。
沒有黑箱作業,很難保護評審的客觀和中立。就像碩博士論文口試,
口試委員們最後評分時,論文當事人也是得迴避的,
因為如果不保護評審者自由發言的權利,
實際上根本談不上是公平的評審機制。
第二,翻盤在有初、決選的評審制中很常見。
這種事情版友們自己就有感覺,如果前陣子版上針對金曲每個獎項的投票,
由複選制改成單選制,變成一人只有一票的話,
版友們投票的考量就會大不相同。
由於評審不多,因此金曲初選時勢必是用分數制或複選制做評比,
因此很可能票數最多、分數最高的作品,是多數評審認為的第二或第三名,
但當進入決選,一人一票時,原本的第二或第三名就會翻船。
第三,獎是人頒的,因此人性就會出現在講的評審過程上。
舉例來說,也許今天有兩件作品,展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
兩件作品各有支持的評審,雙方僵持不下,
但又任何一方皆沒辦法取得過半票數,
於是中規中矩的第三名變成雙方妥協下的結果,變成得獎者。
遇上這種情況就是很尷尬,獎頒給誰都有資格不符的疑慮。
第四,我根本不能同意落選者為恥的講法。
這擺明就是純粹的發洩,不客氣的講,這種說法比PTT鄉民的發洩還更鄉民。
如果真是以落選者為恥,那就連選來入圍都可以省了(每年有多少遺珠?),
哪有入圍而沒得獎者,金曲的看法就是引以為恥的道理?
評論的最後五行,我真懷疑是在評論火星上的華語音樂。
--
因為自己也擔任過這種類似的評審,正是因為我們當學生時那時太天真了,
評審過程半公開,又因為討論過程中最初佔上風者最後輸掉,
我們被整慘,說是黑箱作業(要是真的黑箱,外人還會知道過程嗎?),
最後搞的評審委員和參賽者彼此友誼都毀了。
看到這篇評論,從前的那股餘怒轟的一把火又燒起來.....
--
作為一位棒球選手,這輩子注定要死兩次,
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天,
一次是他永遠離開球場的那一天。
——一位MLB 名將的退休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5.134.196
推
06/19 16:28, , 1F
06/19 16:28, 1F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Golden-Award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