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戲院結業、片量急跌——香港電影怎加油?

看板HK-movie (港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8小時前 (2025/05/15 22:24), 8小時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7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pse.is/7l4tel | 香港01 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早前落幕,「香港電影加油」的呼聲響徹頒獎禮,難掩行業凋敝現 實——全港戲院僅剩56家,今年開拍電影不足10部。去年《破·地獄》、《九龍城寨之圍 城》、《焚城》、《飯戲攻心2》取得不俗票房,本地觀眾信心大增,高喊「支持港產片 」,但最高票房的《破·地獄》僅為全年總票房1/12,外語片和合拍片各佔總票房的五成 和三成。香港電影夾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當中,何去何從? 戲院結業、片量暴跌 「香港電影加油!」——這句話頻頻出現在第4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得獎者致辭中,大概 也是1982年金像獎設立以來,被重複感慨次數最多的一屆。憑藉《破·地獄》獲得金像獎 影后的衛詩雅表示:「難得上了這程車,就不要擔心自己何時下車,不如好好珍惜 這程車的每一個畫面。」片中飾演衛詩雅哥哥的朱栢康獲得最佳男配角也表示:「 並非事事順利,但上帝的恩典足夠了。香港電影加油!」《九龍城寨之圍城》勇奪9個 獎項,監製莊澄為香港電影打氣:「現在是困難時期,希望同業、年輕一輩不要放棄, 堅持下去就是勝利!」主演古天樂也希望新人的名字不要再放最後:「未來就 讓新人帶領香港電影走出新一步。」 回顧1980年代的「黃金時期」,香港電影曾創下每年製作逾300部、票房達到12.4億港元 的紀錄。面對荷里活電影主導全球市場的局面,香港電影依然能憑藉27天拍完票房多達 2,200萬元的《射鵰英雄傳之東成西就》,700萬港幣拍成狂收4,100萬元的《賭聖》,還 有李小龍的功夫片、成龍的喜劇特技片以及古惑仔系列等特色鮮明的製作,成功闖出香港 ,確立亞洲影視霸主地位,成為世界第二大電影生產基地,將香港文化傳至世界各地。 今天,從電影院的結業情況可見香港電影業的蕭條。1993年,香港曾有119間電影院及超 過12萬個座位;但在去年,一連有8間戲院結業,包括擁有58年歷史的銅鑼灣總統戲院、 開業僅兩年的MCL荷里活廣場戲院;截至今年,全港只剩下56間常規戲院,提供270塊銀幕 和不到4萬個座位。同樣暴跌的還有港產片產量。去年上映的《破·地獄》、《九龍城寨 之圍城》、《焚城》、《飯戲攻心2》,在「支持港產片」的呼聲之下,取得不俗票房成 績,但整體而言,去年全年只上映了30多部港產片,今年開拍量甚至不足10部世界在變 港產片不變? 1993年可謂香港電影的「絕唱」之年,《唐伯虎點秋香》票房4,000萬港元、《花田囍事》 票房3,500萬港元、《新不了情》票房3,100萬港元——它們在143部電影中突圍,成為 年度票房冠亞季軍,至今仍被喻為經典之作。同年,荷里活大片發起強烈攻勢, 《侏羅紀公園》首次大規模使用特效,開闢了全球電影工業史的分水嶺,更出現 《舒特拉的名單》、《肖申克的救贖》等影史巔峰的神作。作為粵語文化和市井生活 的產物,港產片難以招架。同時,1990年代盜版電影猖獗,1998年業界估計,盜版活 動拖累票房下跌30%,本地電影業因而損失約3億港元,若計及海外發行的收入,損失多達 10億港元。 近年Netflix、Disney+等國際串流平台興起,新世代觀眾更加偏好流媒體和短視頻,本來 就對單一的粵語文化電影興趣缺缺,但香港電影並沒有積極拓展非本地市場。2003年內地 和香港簽訂首項自由貿易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 規定陸港合拍片可視為國產電影上映,而港產片進口內地則不受配額限制,催生大量 合拍片。其中不乏成功電影,如主旋律愛國片《紅海行動》獲得36.5億元內地票房, 2,200萬元香港票房;經典警匪動作片《無雙》獲得12.7億元內地票房,3,300萬元香港 票房;青春文藝片《少年的你》獲得15.58億元內地票房,3,000萬元香港票房。 龐大的市場利益,吸引大量資深導演、演員、編劇、製作單位北上發展,但也本土電影 陷入新生代的創作斷層;同時,本地觀眾對於迎合內地審查標準的合拍片,並不太買帳。 本土特色 VS 市場需求 香港近年創造不少以本土社會議題為核心的小眾電影,如《年少日記》、《白日之下》, 前者獲得香港電影發展局「首部劇情電影計劃」資助,資金達325萬港元。但在內地市場 表現平平,兩部都僅1,000多萬票房,可見內地市場目前較難接受過於敘事化的本土電影 。而《九龍城寨》斥資3億元,既保障了特效製作和明星陣容,又保留昔日香港市井文化 故事,成為近十年首部進入香港票房年度排行榜頭三的合拍片,證明合拍片不必在 「本土特色」與「市場需求」之間二選一,可以用國際化的製作標準講述本土化。 許多人把香港電影沒落簡單歸咎於合拍片,卻看不到合拍片可能帶來的出路。 根據香港電影發展局《香港電影業資料彙編》,2024年全年總票房12.68億港元,其中港 產片票房佔12%,合拍片佔31%,外語片則達到53%。280部電影中,僅46部是香港電影。儘 管《破·地獄》獲得最高票房收益,但卻僅佔總量的1/12,可見本地市場仍是以外國電影 和合拍片為主。香港若能連同粵港澳大灣區共建影視基地,吸引內地資金與技術的同時, 保留本土創作自由,爭取內容創作主導權,或有機會生產出更多叫好又叫座的好電影。 香港電影發展局設立不少電影專項資金推動行業發展,鼓勵新導演、編劇的創作。電影發 展基金自1999年創立以來,共獲逾30億元的注資,但成效堪憂:2008年以來資助的107部 電影中,73部票房低於資助額,13部不足一成,如2008年《戰·無雙》僅327港元票房, 相當於5人觀影。2025年2月基金結餘仍高達16億港元。是時候想想如何有效運用了。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K-movie/M.1747319065.A.959.html ※ 編輯: filmwalker (219.71.217.171 臺灣), 05/15/2025 22:24:45

05/15 22:48, 8小時前 , 1F
我做什麼生意都不會做電影,星期天電影院一個人都沒有
05/15 22:48, 1F

05/15 22:53, 7小時前 , 2F
火行者耶~ 其實跟N家合作會是最好的選擇電檢也避錢也有
05/15 22:53, 2F

05/15 23:26, 7小時前 , 3F
香港電影審查制度不改,作什麼都沒用。
05/15 23:26, 3F
文章代碼(AID): #1e9VaPbP (HK-movie)
文章代碼(AID): #1e9VaPbP (HK-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