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魔山─不僅僅只是血漿
翻拍於Wes Craven的原作。
這一次Alexandre Aja打敗了他前作《顫慄》的限制,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我不打算從Alexandre Aja的美術結構、分鏡、構圖,鋪陳手法開始說起。
那只是本片營造氣氛的手段,而不是重心。
由於尚未接觸過原作,本篇的切入角度純粹由Alexandre Aja本身以及這部作品說起。
從《奪魂鋸》開始的反血腥劇情高潮、《恐怖旅社》中反應的社會、人性,《撕裂人》中
展現了獨特愛情觀。
恐怖片不再僅僅只是恐怖片。
似乎一定要反映現實,回歸到人本,而不是一切按照公式行走,可笑卻行之有理的
恐怖片世界。
一切好像只有血漿、性、暴力。
知名的電影大師,Peter Jackson早在他的作品中同時表現出了視覺以及理念。
不用我多說,那是《新空房禁地》(Dead alive)
不管提到什麼,我的文章中似乎都會出現George Romero。
是的,從1968年的《Night of the Living Dead》到2005的《活屍禁區》。
這是最典型的『非純恐怖片』。
純恐怖片,可以參閱《十三號星期五》、《月光光心慌慌》、《半夜鬼上床》,
《養鬼吃人》這幾部系列作品中,部分作品。
近幾年的「純恐怖片」,如《德州電鋸殺人狂》、《恐怖蠟像館》、《活人生吃》等等
很抱歉吊了一堆很難上口的自創名詞,我只是想強調,有的導演拍恐怖片,不僅僅
只是為了用視覺特效、鏡頭驚嚇、美術構圖、配樂來取悅觀眾。
回歸到主題上,Alexandre Aja的前作《顫慄》就是一部單純的恐怖片。
的確,我給予《顫慄》很高的評價。
純恐怖片不代表負面、空洞、沒有內容的電影,然而,這類恐怖片存在的目的就是
給予觀眾刺激、驚嚇、快感,娛樂。
《顫慄》包裹著強而有利的劇情節奏、令人讚嘆的運鏡,無可挑剔的血腥鏡頭。
不過,卻缺乏了一個有靈魂的故事。
《魔山》除了在影像手法的更深一層進步之外,其主幹是一個比砍頭、破腦更讓人
不愉悅的故事。
故事的主角是兩個破碎的家庭。
一個是正常家庭遭到變遇後的不完整,另一個則是核子物變之下產生的不正常家庭。
故事性上如同兩個天秤,是等重的。
這不是什麼變態殺人魔都是該死的心理物理變態的故事。
只是最後一枚關鍵性法碼押在人類家庭上─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是核子物變下的受害者。
開頭非常普通的受害者遭襲,看似了無新意。
緊扣著鄉村音樂之下不斷爆炸的核子試爆現場。
夾雜著畸形者照片不斷出現。
我想導演試圖提醒觀眾,不要只注意殺人魔是怎麼殺人的。
故事並沒有很深的批判性,只是公正的陳述兩個破碎家庭之下的衝突。
兩個家庭各有各的立場,沒有什麼對或錯。
這樣的故事,在血腥鏡頭結束後,留下來的不僅僅只有餘悸罷了。
而是留給觀眾一個可以深思的空間。
--
“You are watching 滅人器”
老電影是越陳越香
恐怖電影/小說/老電影
http://www.wretch.cc/blog/eva9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36.111
Horror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