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影評]行動意志《我的名字叫可汗》
文章來源:奇摩電影
http://tw.movie.yahoo.com/moviereview/d/a/110530/3/olz.html
作者:陸厚成
更新日期:100/5/30
評分:80分 (值回票價!)
信仰教我們去愛,信念讓我們相信愛。
《我的名字叫可汗》講述美國在911攻擊後,白人對於生活在本土的中東居民,集體爆發
非理性的反動情緒。這一連串由恐懼而孳生的恐怖行為,讓負面情感成為單方面的迫害者
,演變成一種最無理的種族歧視。
帶我們體驗故事的主人翁─可汗,有特殊的成長背景,他是一名印度裔美國人,同時也是
一名回教徒,911事件後,他與家人成為復仇的標靶,嚐遍人情冷暖,同時面對家庭崩解
、失業雙重危機,然而可汗仍以永不放棄的信念,突破種族與歧視的藩籬。
難能可貴的是,他是一名亞斯伯格症患者。
近期上映的《阿蒙正傳》同樣是關於亞斯伯格症患者的故事,阿蒙和可汗都很聰明,內心
擁有豐沛的情感,但是他們無法表達自己情緒,語言能力的缺失,讓他們缺乏人際互動,
成為人們眼中另類的一群。
相比之下,阿蒙沉浸在關愛的幸福裡,世界依照他的規則運行;可汗生長在印度貧民窟裡
,殘缺讓生活更受阻礙,所幸他有一位慈愛的母親,從小賦予他溫暖,體會愛的珍貴。
可汗執意見美國總統,但是他沒錢,靠著替人修車賺取微薄薪資、食物,隨總統行程四處
奔波。可汗是一名回教徒,但他只想當著總統的面,明確告訴他:「我的名字叫可汗,我
不是恐怖分子」。
我們常主觀評斷他人而不自知,名字就是一個篩選的開端,可汗的回教性氏,讓他在美國
背負仇恨的原罪,接受不平等的對待,連帶令家人遭到迫害。《我的名字叫可汗》在交錯
的時序中穿插行進,為見美國總統一面的奔走過程,是一場有如《阿甘正傳》的公路之旅
。
阿甘智能只有75,在母愛滋潤下,卻能成為一名無雜質成年人,憑著單純的信念,阿甘見
證美國八零年代的發展;可汗代表矛盾的綜合體,先天性自閉症,讓他和正常世界存在隔
閡,自幼生長的環境,更體驗回教徒和印度教的永不休止的爭端,直到移民美國在911事
件後,更因為宗教理念,遭到白種人的歧視打壓。可汗從膚色到信仰,完全被視作一個否
定的存在。
然而,他擁有純正的信念,告訴美國總統他並非一名恐怖份子。《我的名字叫可汗》隨主
角旅程行進,穿插從出生至成人的自傳式敘事,電影前半部是個人成長史,從印度到美國
,跟著可汗發現真愛,並讓愛開花結果的浪漫故事;直到911事件,美妙世界從此反轉,
可汗一家人身為美國人,卻開始遭受仇人般對待。
為求自保,回教徒隱藏自己的信仰,自我身分的否定與被白人否定,讓他們徹頭徹尾變成
無根的浮萍。可汗先天性的缺陷,讓他成為一個單純而明確的人,即使遭受接連挫折,他
並沒放棄自己的宗教─教會他如何去愛的信仰;可汗所擁有的信念,更使他持續相信愛,
伸出雙手幫助身邊的所有人。
有趣的是,美國政府並沒還他清白,可汗的身分更讓他被施刑拷問,媒體是讓他重見天日
的關鍵,新聞報導在社會上形成議題,並獲得廣大的迴響。一夕之間,可汗成為名人,代
表中東清白、正直的力量,世界再度反轉,世俗所有的畏懼變成尊敬,可汗將意志轉化為
行動的力量,在這場長時間的賽跑裡面,第一次看見肯定和希望。
《我的名字叫可汗》讓主角背負著所有不利條件,最終讓他如超人般化解難題,單靠一名
印度籍演員,扭轉911事件後白種人的歧視現象,以亞洲人眼光來看是值得敬畏的,然而
現實是,影片顯的過度冗長而且矯情,情緒過度飽滿一向是寶來塢慣性,藉由仿效《阿甘
正傳》結構希望獲得美國人的認同,卻忽略了情緒的掌控轉折,最後變相成為一種情感的
灌輸。可汗從不放棄希望,可汗在偏遠地區幫助貧窮黑人,可汗具有超然的宗教態度…
…,所有的行為目的背後都變成顯眼的推銷及包裝,要使他獲得美國人的尊敬和認同。
然而,《我的名字叫可汗》的確說出所有人心聲,他們也只是一般人,生活在美國的一般
民眾,白種人的恐懼心理只會導致國家分化及無止盡的誤解,這部電影或許還有改善空間
,但是它具有行動的意志,在矛盾糾結的情緒中,說出自己的想法與立場;也許,自戀、
自大的美國人真該抬起頭來敞開心胸,看看自己褲檔外的廣大世界了。
--
我希望我未來老公...
有Hrithik的臉,Hrithik的公狗腰,Hrithik的媽so,最好再跟Hrithik一樣很會跳舞 >///<
(謎之音:妳..是認真的嗎..( ̄ー ̄;) )
人活著就要有夢想嘛 (╯≧▽≦)╯
(謎之音:這位同學,夢想跟妄想是不一樣的好嗎..)
http://amandalin.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8.122.180
India-movie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