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世界電影產量第一的印度,可不只有寶萊塢

看板India-movie (印度影視)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4年前 (2019/11/12 10:23), 編輯推噓1(102)
留言3則, 2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7631 文 洪渼涓 【不可思議的印度】印度幅員遼闊,有些地方的印度人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看電影就是為 了消磨時光,不是為了尋求精神共鳴,加上觀影場地和放映品質也不佳,誇張的劇情、動 作和熱鬧的歌舞,才能吸引觀眾的注意。 最近和一位嫁給印度台商的朋友聊天,她提到自己喜歡這裡的理由是,充滿戲劇感。   德里確實如此,所有在其他國家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這裡都看得到:車水馬龍的街頭, 緩步前進的牛、馬、大象和駱駝;為了乞討,紅燈一亮就在大馬路上猛翻跟斗的小乞丐; 學費高昂的德里英國學校前面,就是一大片的貧民窟。 學費高昂的德里英國學校前面,就是一大片的貧民窟。  這些生活中充滿戲劇感的場景,給了印度人拍電影特別多的啟發。印度近年來,每年大約 產出1,600部電影,以平均每天產出4.3部的數量,成為世界第一的電影產出國家。   一般都以寶萊塢(Bollywood)電影統稱印度電影。   其實印度是一個多種族、多語言的國家,寶萊塢只是代表以孟買為產出基地,並以北印度 語(Hindi)和烏爾都語(Urdu)為主的電影類型。   英語以外,單是官方語言就有22種的印度,還有兩個重要的電影產出基地:一個是使用泰 盧固語(Telugu)稱為Tollywood的海德拉巴,另一個是使用坦米爾語(Tamil)稱為 Kollywood的清奈,其實印度還有Mollywood、Sandalwood…。   有趣的是,印度有些純粹主義者是非常反對,以模仿好萊塢(Hollywood)的寶萊塢來稱 呼印度電影。只是牛津英語詞典都已經有了這個條目,所以印度不但繼續沿用,而且延伸 更多。   年產1,600部難免良莠不齊,不管輿論對於印度電影評價如何,但來到印度,我確實更真 切的感受,電影之於印度人的意義和價值。 印度電影裡歌舞之必要  印度不但神多,而且還會不斷造神。最近一個消息是地方人士總算打消將總理莫迪入廟的 新聞,同樣地,印度人也會為在世的超級球員、明星蓋廟,或是鐵粉們會在偶像出賽或出 片的時候,用牛奶洗滌配戴花環的偶像圖像,祈禱他們大獲成功。   很多時候印度人在看電影的時候,也是完全的情感投入。今年3月在齋浦爾觀賞印度英雄 電影Kesari的時候,目睹全場觀眾跟著劇情的發展歡呼、嘆息的盛況,同行的朋友形容, 就像參加偶像的現場演唱會。 當天觀看的電影沒有太多歌舞場面,否則印度人是會跟著起身共舞。我覺得印度人都滿有 舞蹈細胞的,感覺人人都可以來段寶萊塢舞,而且都舞得有模有樣的。   歌舞形同印度電影的必要元素,而且其來有自。印度在1931年產出第一部有聲電影─光的 世界(Alam Ara),就包括7首歌曲和多輪歌舞場面,當時首映之轟動,還要警察出面維 持秩序。   還有一種說法是,印度人認為舞蹈是濕婆神(Shiva)所創造的,可以用舞蹈和神溝通, 因此舞蹈能夠成為印度主流文化的元素。 寶萊塢舞背後的基礎深厚 來到印度之後,我也跟一個曾經拍過20多支影視作品的前印度女演員學跳寶萊塢舞,後來 等我看了經典名片「寶萊塢生死戀」的歌舞之後,我覺得自己連邊都沒有沾上。   寶萊塢舞之所以特色鮮明,因為有印度傳統舞蹈為基礎。最普遍的是卡薩(Kathak)舞蹈 ,南印度電影也運用婆羅多(bharatanatyam,泰米爾文)舞蹈。  我現場看過卡薩舞蹈兩次,真的是技巧非常高超的一種藝術。除了手部和腳部動作的細緻 和變化外,還有頭部和身軀的擺動,處處都是學問。 寶萊塢舞蹈基本上就是根植於印度傳統的卡薩舞蹈。 寶萊塢舞當然不是那麼純粹,而是結合許多其他元素,近幾年還包括西方很多流行舞蹈的 動作。 因此寶萊塢超級明星普遍都擅舞,有些不擅舞的還會因此星路受限。不過,歌的部分通常 交由代唱歌手,而且形成一個和電影產業等量齊觀的音樂產業。   音樂產業和電影產業密不可分。印度一年生產數千首歌曲,半數來自電影。很多歌曲傳唱 之廣,幾乎成為印度人共同的語言,或是一首刻畫眾人人生的主題曲。   馬撒拉式的電影配方    歌舞之外,有人覺得印度電影的套路還有搞笑、耍酷、浪漫,甚至還有宗教歌曲的吟唱, 目的就是把所有人吸進戲院看電影。於是對印度人而言,看電影可以是一種集體行為,有 時會出現數十位或數百位親友一起看電影的場面,後者感覺是家族包場的概念。   很多人都知道印度有種知名的綜合香料,稱為馬撒拉(Masala),很多人覺得元素豐富, 甚至有點像大雜燴的印度電影就是另一種馬撒拉。   持平來說,印度幅員遼闊,有些地方的印度人普遍教育程度不高,看電影就是為了消磨時 光,不是為了尋求精神共鳴,所以喜愛馬撒拉式的印度電影也不難理解。   加上觀影場地和放映品質也不佳,誇張的劇情、動作和熱鬧的歌舞,才能吸引觀眾的注意 。   2017年台灣的公共電視播放過一部影片「帳蓬裡的寶萊塢」。 訴說印度一個32歲年輕人繼承父業,開著75年的老卡車,載著 85年的古董放映機,還有 老舊的大頂帳蓬,走過一個又一個與世隔絕的村莊。因為身居內地的鄉下人家就得等候流 動電影院,來排解現實的憂愁和煩惱。   這就是印度的現實和多元,也是年產1,600部電影的條件。   印度電影的華麗轉身   不過馬撒拉式的印度電影也在華麗的轉身。   不只號稱「印度良心」的阿米爾.汗的作品已經主軸鮮明,其中「三個傻瓜」還有歌舞場 面,但「我和我的冠軍女兒」幾乎沒有了。 而我最近看了「披薩的滋味」,是刻畫貧民窟孩子和家庭的在社會快速發展下的處境;「 起跑線上」則是描寫不同階級的父母對子女教育的共同焦慮,也都沒有馬撒拉式的電影配 方。   我覺得這些印度電影的好,在於即使處理尖銳和敏感的社會問題,總是可以用輕鬆和幽默 的手法,兼顧娛樂性和社會性。真的讓人笑中帶淚,覺得寓教於樂。   人在這裡,看印度電影的感覺就是不一樣。多了一些親切感,也多了一些同理心,也理解 為何印度人說,最好的電影劇本來自生活。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156.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India-movie/M.1573525434.A.036.html

11/16 14:59, 4年前 , 1F
好久不見filmwalker大大(揮手)
11/16 14:59, 1F

12/01 12:22, 4年前 , 2F
全文又是一堆老套的刻版印象
12/01 12:22, 2F

12/01 12:24, 4年前 , 3F
自己舉kesari,結果kesari裡面的歌舞超少
12/01 12:24, 3F
文章代碼(AID): #1ToXUw0s (India-movie)
文章代碼(AID): #1ToXUw0s (India-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