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小站》的溫暖 讓您感受
http://tw.movie.yahoo.com/nstory.html?id=1512
今年的威尼斯短片競賽對台灣電影界特別有意義,因為一個導演:林見坪。
他打敗眾家強敵,突破了種族、地域的藩籬,用台灣的故事感動了西方面孔的評審,
抱回了那隻象徵榮譽的銀獅子,也為台灣電影寫下光榮的一頁。
光點電影院在明年2月也會針對林見坪導演的三部作品—《小站》、《童顏》和《旅程》
做一次完整的展現。
其中《小站》在明年2月10日登場,劇情取材自編劇週遭真實的故事:一位六十歲的老母親
陪著他遲緩、內向、喜歡看火車的三十五歲兒子,來到一個乘客稀少的的火車小站,只
因為兒子喜歡看著過站不停的快車呼嘯而過,對著火車大聲呼喊再見。他們在小站裡,
兒子看著一班班行駛於南下、北上的特快車,對著急駛而過的火車大聲呼喊「再見,再見
」,母親則靜靜的坐在小站裡的板凳上,看著兒子得到短暫的興奮與喜悅。
感人深刻的情節,想必會讓觀眾在二月寒風中感受到溫暖。
三十八歲,B型,處女座,娃娃臉。林導演出生於花蓮一個近海的小鎮,高職時就讀花蓮
高商綜合商業科。平時除了晚上要上課,白天就在照相館裡打工、洗相片、泡藥水。
上台北後,導演擔任六年的攝影助理,從學徒生活做起,辛苦的生活不是現代年輕人
可以想像,80年代之後,台灣電影新浪潮結束,台灣電影陷入黑暗時期,但林導演卻未
因此灰心,反而計劃前往國外留學取經。
林導演表示當初從台灣來到藝術氣息濃厚的法國,開始接觸繪畫、雕刻、舞蹈等藝術,
對美學也漸漸有了概念。使身處異地的他,開始咀嚼藝術和影像所傳遞的訊息;
孤獨的心也就此得到了紓解與釋放,於是他更經常地遊走於美術館、藝廊、電影院。
然而,某日當他徘徊在書店的電影專區,疑惑著為何百分之七十的電影書都以英文編寫的
,書店老太太的一句話喚醒了他:「你為什麼來這裡學電影?你應該到美國去啊!」因為
這樣的一句話,林導演跟朋友借錢,轉往美國紐約準備申請大學電影系。求學期間,
他拍了兩部短片─《童顏》和《旅程》,雖然國外的生活充實又能自由地創作,但是
林導演仍然抵不住思鄉的情緒,決定回來台灣,面對自己對故鄉的情感和創作想法。
《小站》的劇本是白韻如小姐根據母親和弟弟的真實故事拍攝而成,描寫的是一位發展
遲緩的五年級生─阿耀和母親互動的故事,白小姐表示拍這部影片是為了感念母親
長期以來的辛勞、以及弟弟從小到大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希望透過電影引起觀眾對
弱勢族群的重視;並希望在這個人人都像快車疾駛而過的社會裡,我們也能像慢車一樣,
可以為他人暫停一下。林導演說自己的作品不希望以灑狗血的方式來處理,
也不想唱高調來揭示假象的救贖,反而是冷靜的逼視人間憂喜交織的真相,
烘托出人性所面臨的困境與出口,也丟給人們一個深沉的思考空間。
從《童顏》、《旅程》、《小站》一路看下來,不難察覺林導演的影片特色、美學和風格
。雖然林導演表示自己不會特意去定什麼風格,但相信只要看過《小站》,就可以透過
這部電影看見林見坪導演想要傳達的美麗風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8.67
Indie-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