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亞洲電影 誰曾引領風騷?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19年前 (2006/04/03 07:3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日本電影工業最早領先亞洲,當年李翰祥拍「梁山伯與祝英台」,最後一場哭墳的戲, 就拉大隊飛日本東寶攝影棚拍攝,因為當時能做裂墳與蝴蝶比翼飛舞特效畫面的, 只有日本。日本電影從戰後到今天,每個年代都有自我脈絡可尋,近年拍片水準仍然居高 ,但風格流於四平八穩,缺乏新的衝擊活力。 港台電影在1960、1980年代都各有一波強期,60年代香港邵氏、國泰(電懋)各據一方, 大片廠大明星制度,台灣中影、聯邦、台製、中製吹健康寫實風;80年代兩地各有一批 新浪潮導演崛起,但香港97回歸大陸後港片一度適應不良,台灣電影工業如今全然潰散。 中國大陸80年代第五代導演揚名國際,90年代第六代接棒,但目前大陸電影政策趨於保守 ,很難讓國際目光聚焦。 韓國新電影99年異軍突起,一鳴驚人的導演與演技精湛的演員,笑傲亞洲,政府全力保護 、影人團結力抗好萊塢入侵,成為亞洲楷模,可惜今年政府勢力突然撤手。 印度寶萊塢歌舞片的俊男美女與華麗歌舞,伊郎兒童電影的可愛小孩與溫馨題材, 一度風靡亞洲,但熱潮過後難成席捲氣勢。 麥若愚 2006/04/03 民生報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61.230.103.171 (04/03 07:35)

04/09 09:16, , 1F
這傢伙真的熟日本電影嗎?風格平穩咧
04/09 09:16, 1F
文章代碼(AID): #14C5-NBd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4C5-NBd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