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台北電影節鳴鑼 新導演熱情交流
2006.06.23 中國時報 台北電影節 鳴鑼 新導演 熱情交流
盧悅珠/專題報導
儘管台灣國片市場不景氣,然而,在明天即將開幕的台北電影節仍可見到不少新生代
導演的熱情與作品,相當令人感動。
今年第8屆初選後有資格角逐台北電影獎百萬獎金的電影,在不分劇情、紀錄、實驗
與動畫類之下,共有27部將一起評比。原本拿短到不及2分鐘長度的實驗類或動畫片,
跟長達近6小時的紀錄片,或是2小時的劇情片相較,相當不合理,不過,大半的參賽者
並不在意,其中還有人因脾胃相近而相挺,大夥時而交流、時而相互支援,儼然形成
台灣電影圈的一股新興勢力。
鄭有傑:樂觀看待國片困境
其間互動最高的是鄭有傑、林書宇、何蔚庭3位以劇情片入圍的導演。執導「一年之初」
劇情片入圍的鄭有傑,這次在林書宇半小時的劇情片「海巡尖兵」裡主演,而副導演
出身的林書宇,反過來也是「一年之初」的副導演。其實,林書宇、鄭有傑,以及以
「呼吸」入圍的導演何蔚庭,3人不但興趣相投,連攝影師也同用一位來自紐約的Jack。
對鄭有傑來說,台灣現時國片的困境,他樂觀看待。去年才剛退伍的鄭有傑說,既已是
谷底,留下來的反而是真的喜歡電影的人。
林書宇:有共鳴就滿意
預算120萬的「海巡尖兵」,除去60萬的短片輔導金之外,其餘60萬都是林書宇自己張羅
,其中的10萬還是借自鄭有傑。林書宇說,他拍「海巡尖兵」根本沒想過回收問題,
反而是將之當成自己過去當兵時的一種心理的自我治療,「只要有人看到片子引起共嗚,
我就滿意。」
何蔚庭是馬來西亞的華僑,預算不超過100萬的15鐘短片「呼吸」,這次也入圍劇情片類
。構想源自SARS的「呼吸」,片雖短但力道強,單是大小影展就意外受邀參加了24個,
而且目前還在陸續受邀中,效益遠比當初何蔚庭想像的來得高。「只要收到信,想到
世界上有某些角落的人看我的片子有感覺,我就很開心!」
黃淑梅:紀錄921震災重建
劇情片的導演拚勁足,而紀錄片的導演也不遑多讓,像是拍了長達近6小時、紀錄
921震災重建工程的「在中寮相遇」的女導演黃淑梅,以兩件真人真事交叉探討生死問題
的「醫生」導演鍾孟宏,以及曾以「翻滾吧,男孩」去年在台北電影節上得評審團大獎與
觀眾票選獎的林育賢,3人的紀錄片都有獨到之處,尤其取材自商業周刊兩件早期療育
殘障問題個案、林育賢所拍的「大象男孩與機器女孩」,特別催淚,也間接替商業周刊的
慈善募款多募了兩千多萬。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Indie-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
28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