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初」大贏家 勇奪台北電影節首獎
2006/07/09 民生報 記者麥若愚/報導
台北電影節落幕,專為台灣電影設的「台北電影獎」,由新導演鄭有傑的「一年之初」
勇奪百萬首獎,「一年之初」同時獲觀眾票選獎,是今年台灣電影最大的驚喜與贏家。
評審團主席陳坤厚說,「給『一年之初』首獎,對台灣電影的未來提供新的撞擊,能刺激
台灣電影另類型創意。」香港導演評審許鞍華對「一年之初」驚為天人,北京大學教授
戴錦華更認為,「這是今年看過最好的電影,導演鄭有傑非常有才華。」
由五段故事組合前後巧妙呼應的「一年之初」,獲評審團一致支持,得獎理由為「影片以
精巧的敘事結構,組合不同風格、不同樣式的段落,在成就了一個出色的後設電影的同時
,充份表現原創性,令人耳目一新。」
台大經濟系畢業的鄭有傑才29歲,曾以「石碇的夏天」得金馬獎最佳短片,「一年之初」
能獲觀眾票選獎讓他最高興,「這部電影在感官上,我透過攝影、音樂,刻意挑逗觀眾,
但在劇情上希望留一些思考與討論。」鄭有傑自稱「是個愛看電影與生活上做白日夢的
男孩,白日夢是想像力,拍電影能和一群好朋友一起做白日夢。」
台北電影獎分:劇情、紀錄、實驗、動畫四大類,「一年之初」先獲最佳劇情片,鍾孟宏
的「醫生」、鄒念祖的「少了一個美國人」、蘇文聖的「傳染」,分獲最佳紀錄、實驗、
動畫片,四大類的最佳影片角逐百萬大獎時,評審一致推舉「一年之初」,讓另一部
由鄭有傑主演、林書宇導演的短片「海巡尖兵」遞補為最佳劇情片。
何蔚庭的「呼吸」、黃淑梅的「在中寮相遇」、郭亮吟的「綠的海平線」、外籍攝影
Jack Pollock包軒鳴,分獲評審團特別獎,包軒鳴與馬來西亞籍的何蔚庭,是紐約大學
同學,拍了何蔚庭的畢業作,隨何蔚庭來台灣發展愛上台灣,今年三部得獎片「一年之初
」、「海巡尖兵」、「呼吸」都出自他的攝影,包軒鳴愛上台灣電影環境的原因是,
「還沒有太強的商業壓力,導演可以有個人風格,但沒有資金是大問題。」
何蔚庭與包軒鳴得獎後太「High」,想用獎座「擊掌」,不料把琉璃做的「金蝶獎」當場
擊破,台北電影節歡樂閉幕的同時,也要補做兩個獎座。
-------------------------------------------------------------------------
鄭有傑 百萬首獎大贏家
2006.7.9.自由時報 記者石芳綾/台北報導
年僅28歲的導演鄭有傑笑傲今年台北電影節,他執導的「一年之初」一舉拿下百萬首獎和
觀眾票選獎,成為電影節的最大贏家!鄒念祖以「少了一個美國人」獲獎金20萬,包軒鳴
與何蔚庭拍照時太興奮,竟然撞碎價值2萬元的琉璃獎座。頒獎人桂綸鎂則為現場鎂光燈
焦點。
一年之初 值得一看
「一年之初」自曝光以來已經累積了不少討論聲浪,不少影評人把本片譽為「今年最值得
一看的國片」,鄭有傑把片中5段獨立的故事巧妙的環環相扣,由於本片的幕後工作人員
都是一時之選,鄭有傑致詞時特別感謝片中所有工作人員包括林強、杜篤之等人的共同
努力。
海巡尖兵 獲最佳劇情片
至於今年最佳劇情片,則由林書宇執導的「海巡尖兵」拿下,有趣的是,鄭有傑也是
「海巡尖兵」的男主角,兩人在各自的作品中還共用同一個美國攝影師包軒鳴,由於
林書宇正在拍片,鄭有傑特地打電話報喜,一直克制興奮情緒的鄭有傑總算說出「好爽」
,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醫生 雖敗猶榮
本屆最佳紀錄片則由鍾孟宏的「醫生」拿下,「醫生」敘述一個喪子的醫生,如何從治療
病人的過程中,細細回想自己與兒子相處的過程,鍾孟宏不以煽情的手法記錄片中人物
悲喜,反而帶給觀眾更為深刻而沉痛的感受,「醫生」與「一年之初」在評選過程中競爭
激烈,最後小輸一票,雖敗猶榮。
鄒念祖 獲實驗獎
另外最佳實驗片頒給「少了一個美國人」的鄒念祖,她特地從美國趕回台灣參加頒獎典禮
,評審指出她的作品簡潔清新中帶有張力,至於評審團特別獎則頒給「在中寮相遇」
黃淑梅、「呼吸」何蔚庭、「綠的海平線」郭亮吟以及攝影師包軒鳴,為他們在電影裡的
成就鼓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8.68
推
07/10 00:12, , 1F
07/10 00:12, 1F
Indie-Film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