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甚麼鳥聲音,也能享有著作權?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3年前 (2012/05/31 15:42),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391310 章忠信 (「著作權筆記」公益網站主持人) 台中科博館有位同仁,花了6年時間,獨自翻山越嶺,採集台灣39種中高海拔鳥類鳴聲, 彙編成兩片鳥聲CD專輯及圖鑑手冊。後來,為更專注於理想,成為專業鳥人,投入鳥類錄 音,竟然從科博館辭職,準備靠演講、接案和贊助維生。 鳥人的專注與勇氣值得敬佩,但理想世界還是要回歸務實面。專業鳥人的努力成果,能不 能受到著作權的保護?大自然的鳥叫聲,怎能受著作權法保護? 一般的錄音CD,在著作權法中是以「錄音著作」保護,享有公開發表後50年的著作財產權 保護期間。過去,都是由音樂家作詞、作曲,由演唱者或演奏者演出,再錄製成CD。音樂 家作詞、作曲,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音樂著作」;演唱者或演奏者演出「音樂著作」, 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表演」;將「表演」錄製的成果,才是我們所聽到的「錄音著作」 。 不過,並不是所有將「表演」錄製的成果,都可以成為著作權法保護的「錄音著作」,必 須要有智慧投入的錄製才行。粉絲在偶像演出現場單純按下錄音設備的按鍵,這麼簡單的 動作,僅是「音樂著作」與「表演」的「重製」行為,沒有智慧的投入,不是創作,所錄 製的成果是「音樂著作」與「表演」的「重製物」,無法構成「錄音著作」。 反觀唱片公司在演出現場直接收音時,立即監聽收音品質與調控,事後還進一步就錄製成 果修飾、調整其音頻、去除雜音等等,這些有智慧投入的錄製成果,才能構成「錄音著作 」。 即使如此,歐洲國家還是認為這些智慧投入,不如作詞、作曲或繪畫、寫作的嘔心瀝血, 創作度不高,不宜以著作權保護,所以另外創立「鄰接權(neighboring right)」制度, 以低於著作權的保護標準,保護唱片公司的經濟投利益。我國著作權法沒有引進「鄰接權 」制度,還是以著作權保護「錄音著作」。 專業鳥人的鳥類錄音,既沒有人的作詞、作曲,更沒有人的「表演」,怎能受到著作權法 保護?鳥類的鶯聲燕語,雖說是大自然美的樂章,但終究不是人的創作,沒辦法受到著作 權法保護。對於稀有鳥類鳴叫的錄音,縱使爬山涉水、千尋萬覓、耐心等候,也只是筋骨 勞動,沒有智慧投入,在著作權法只保護創作不保護辛勤之原則下,其錄製成果並無法構 成「錄音著作」,不能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所以,專業鳥人的鳥類錄音,在現場直接收音時,立即監聽收音品質與調控,事後並進一 步於錄音室或電腦上就錄製成果修飾、調整其音頻、去除雜音,甚至編輯分類等智慧投入 ,這種有投入人類智慧的錄製成果,才能構成「錄音著作」,享有著作權。 專業鳥人的智慧成果不是只有鳥類錄音,還包括鳥類的攝影著作、觀察記錄、心得與經驗 分享的文字書面、口語演說,還可以出錄影帶或有聲書,這些都是著作權法保護的各類著 作,極具文化與財產價值,期待有更多的智慧成果,為台灣自然環境留下珍貴的紀錄,被 現代的人所欣賞讚嘆,也能永遠流傳子孫。 【更多著作權議題文章請至章忠信著作權筆記閱讀】 http://www.copyrightnote.or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Fno3TL0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Fno3TL0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