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米恰恰」到底表現好不好? /楊貽茜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3年前 (2012/07/25 17:3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 [本文轉錄自 Ourmovies 看板 #1G3xuJmt ] http://ppt.cc/YPu1 作者: 楊貽茜 | Y!oung觀點 「寶米恰恰」是我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敘述一對雙生姐妹在成長中,擺脫那張相似的臉、 成為自己的青春故事。寶米在兩部好萊塢大片「普羅米修斯」和「蜘蛛人」之間上映,期 間還有異軍突起的大黑馬「熊麻吉」。 「寶米恰恰」因為片名奇異,全由新人擔綱,而導演也不是個咖,在宣傳時十分辛苦。加 上泰利颱風來襲、學生都在期末考的檔期更是不利,首周票房開得極慘。雖然如此,寶米 還是在觀眾的口耳相傳下,在少數一兩間戲院裡,靠著幾乎天天爆滿的晚場觀眾們,撐了 整整一個月。 那是個神奇的經驗,「叫好不叫座」和「完售」,兩個不同方向的形容詞,竟然一次都讓 我體驗到了。我們劇組跑映後QA也跑了整整一個月,天天去,有時候一天還去好幾場。 我喜歡我的觀眾們,從他們的眼神和笑容裡,我知道他們真心喜歡寶米,有從寶米這部電 影裡得到感動與力量。 「寶米恰恰」製作包含宣傳預算,花了將近兩千萬元,公部門的補助佔了快要三分之一。 而我們的全省票房大約是四百多萬,我可以毫不回避地說,寶米無疑是賠錢的。但有不少 圈內的長輩與朋友們就是一直在安慰我:「寶米恰恰其實不算表現不好。妳不要不開心。 」 我們來看看這話怎麼說。 第一、寶米是我的第一部電影長片。新人的第一部,貴在真誠,賺credit遠比賺錢重要。 每個導演都要有第一部片來證明,自己是可以拍電影的。寶米的口碑不俗,以低成本挑戰 合成特效,成功打造新人。當不叫座時,至少要叫好。這點寶米有做到。 第二、寶米是小品文藝片,小品文藝片在台灣表現得好,平均來說,就是幾百萬票房。以 這點來說,寶米並沒有賣不好。 第三、寶米不是大製作、也沒有大卡司,不灑狗血也不煽情,也不夠「本土」,觀眾群本 來就有限。在這樣有限的觀眾群裡,寶米幾乎都有掌握了,所以不能說是一敗塗地。 是呀,他們說的我都很難反駁。他們還說,我初入此行,若這一點點失敗也看不開,將來 很難再走下去。我輩的電影人所處的時代以比上一輩好很多很多,市場復甦了,觀眾漸漸 回來了。我們不用像前人那樣苦熬一輩子、說不定還得不到一個賠錢的機會……。我到底 還有什麼不滿意的? 我不能說我不滿意,只能說我很焦慮。「寶米恰恰」映演的這段期間,我站在票口,看著 觀眾們如何選擇他們想看的電影,我真的很焦慮。 這是一個極端的世代。要嘛就拍很大的、不能不大量放映的大片,不然就拍很小的、少放 一點也無所謂的小片。要嘛就非常的世俗、商業,不然就極盡藝術,千萬不要落在尷尬的 中間。雖然這個理論在學校時就聽老師講很多次了,但親眼所見感覺還是非常不同。 這個震撼是什麼?就是身為創作者的矛盾。我們當然都盡量拍我們自己想看的電影,誠實 是我們在創作之路上的基礎條件。但如果我發現,我想拍的電影,就剛剛好落在這個尷尬 的範圍裡,那又能怎麼辦呢? 當然,我不能去抱怨一個自由市場,只能檢討:為什麼觀眾不買我的票?但當我發現,觀 眾進戲院想看大場面的聲光刺激,但台灣的市場、製作條件和投資意願卻負擔不起這類大 片;當我發現,這已經是個大師後的信仰崩解時代,人們也不太關心藝術片那種深沈悸動 、也不再關心生存的疑惑與意義時,我怎能不焦慮? 這已經無關票房好不好了,原來才拍第一部片的我,已經飛也似地來到人生選擇的叉路上 了。 -- ※ 編輯: filmwalker 來自: 220.128.63.106 (07/25 17:37)
文章代碼(AID): #1G3xv6sC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G3xv6sC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