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籌資 & 電影全面數位化時代的來臨

看板Indie-Film (獨立電影)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3年前 (2012/09/20 16:2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紐約製片動態─電影新議題:群眾籌資&電影全面數位化時代的來臨 http://www.taipeifilmcommission.org/tw/MessageNotice/WorldDet/2382 文/俞聖儀 入秋了,新的季節到來,新的電影湧入戲院,包括各種類型片、名導系列、奧斯卡獎角逐 者,以及一系列的獨立製片及紀錄片。同時,許多電影盛會也陸續展開如IFP (獨立電影 週)、紐約影展等。在這個新的季節,許多電影人也在各個場研討會及媒體上討論了電影 的未來。討論的方向集中在二個話題:一是在獨立電影的籌資,愈來愈受歡迎的“群眾籌 資”網站或平台。另一個就是電影的全面數位化時代來臨,而使得影片時代已死? 其實以上二個話題也可說是相互關聯的,因為電腦科技的發達,造就了電影從製作到發行 的全面數位化,以及網際網路成為生活必需品。也因為電影製作的數位化和平民化,同時 網路上的社群網站的功能逐漸強大,成就了“群眾籌資”的成功。 “群眾籌資”網站基本上是利用網路社群,群眾自由樂捐,以小博大的方式來募集所需的 資金。目前仍是以美國本土的公司最為有績效,著名的網站有: Kickstarter, IndeoGoGo, Rokethub等。英國的公司有Sponseme和Pleasefundus。在這些網站裡,可以 看到各種各樣的獨立電影項目,劇情長片、短片、紀錄片、實驗片、動畫片…等各個立下 籌資的目標數目(大部份是預算的一部份,同時是小成本製作)在特定的期限內,鼓吹網 友樂捐。鼓吹的方式就是在網頁上做別出心裁的展示,許多人拍攝預告片、或是宣傳片來 吸引網友。“群眾籌資”發展迅速,以最著名的Kickstarter 來說,到目前為止,曾經在 此籌資的電影就有上萬個,並且籌資成功率為百分之四十四,甚至有幾部在此找到資金的 紀錄片還獲得了奧斯卡的提名。 另外一個讓電影人關心的話題就是隨著電影的數位化,影片(film)是否即將被淘汰?電 影工作者已習慣數位電影攝影機的流程,同時,日新月異的科技進步,數位攝影機的畫質 迅速提升,除了色彩寬容度愈見優質,而最令人詬病的強烈陽光下外景的問題也大大地改 進。但除了拍攝上,更顯而易見的就是戲院的全面數位化。這樣一來豈不讓人擔心影片( film)已死? 昔日,電影是一個關在黑暗的私密幻想世界,藉著光影投射在底片上的魔術,一張張俊秀 的明星臉孔就顯現在銀幕上。在這個黑暗世界,只有投射在銀幕上的光亮才是目光的所在 ,也帶給觀眾一個暫時逃避現實的希望。而現在,電影的存在形式可以是家裡電腦裡的硬 碟,觀影人可以自由選擇在電腦螢幕、電視或者手機、ipad上觀看。但喜愛影片質感的影 迷可要傷心了。就在今年初,全球生產電影底片最大的美國柯達公司宣布破產。九月初, 日本富士公司也宣布即將停產電影底片。而製造電影攝影機的公司如Arri 及Panavision 也早在年前就決定不再製造新的35厘米攝影機。這的確令人擔心影片的時代即將謝幕,那 美麗飽和的粉彩效果,或是粗糙老舊卻充滿味道的畫面將要被清晰明亮的數位影像所取代 。但值得慶幸的是還有要求完美的電影人堅持傳統,像甫上映的,由保羅.湯馬士安德生 執導的《The Master》就是用70厘米影片拍攝,將故事裡4、50年代的風貌,和人性掙扎 的濃烈糾纏,利用飽和猶如油畫的質感表現出來。 但不可避免的是,因為底片及35厘米攝影機的稀少而顯得洛陽紙貴,恐怕在不久的將來, 只有少數電影人能有機會堅持理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GMjFRrq (Indie-Film)
文章代碼(AID): #1GMjFRrq (Indie-Fi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