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海山唱片 金鼎獎系列

看板MusicInTaiwn作者 (chiralvosky)時間20年前 (2004/12/08 14:0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kokora (陳潔麗好棒啊)》之銘言: : 我記得當時海山唱片推出懷舊系列 首發的是蔡琴的系列 : 當然後來還有所謂的珍藏紀念版 到最近我看到的金鼎獎系列 : 其實老歌系列 有不少唱片公司有出 : 大部分都是 海山唱片所謂的子公司(能這麼說嗎?) 與其他公司合作製作 : 還有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公司 麗歌 金企鵝...etc : 比較值得一哂的應該是麗歌 感覺唱片整個的設計 : 海山唱片-金鼎獎系列 包裝是很精緻 可惜少了對該歌手的介紹內頁 百代的介紹也很少,李寧國系列的介紹就很豐富了,豐富到很難從CD殼子拔出來 而且還有說明他的音源來源,以及不同品牌之間的關係,例如:EMI,麗歌... : 歌詞本讓我有種感覺 像看到PCDIY那種一堆廣告 不知道重點在哪 : 除了這個缺陷 其實CD外面寫原始母帶24BIT音質處理 限量黃金版 : 問題又來了 真正的AD唱片CD不可能到24BIT 這個24BIT處理是....? : CD聽起來JITTER實在是不少 如果像珍藏紀念版挑明地就說為了維持原始風貌爾爾 : 特此不做修改 那我沒話說 這也不清楚,但恐怕也比不過黑膠吧 : 我也看到了EMI唱片所出的老歌系列 想起了板上有聽友說修補技術不錯 : 希望有板眾能夠提供聆聽的聽後感覺 給個參考 個人認為EMI的水準已經極不錯了,而且曲目較全 但是EMI本身有許多歌也只能找到復刻的78轉或33.3轉唱片,也就是其實EMI本身 也很缺少"母音",聽說最全的是在大陸的....(我忘了那機構的名字了) 李寧國系列則是尋找78轉的母音,再利用科技設法復原 PS:黃色群星會第42集的李香蘭跟百代的一模一樣,你可以利用較低的價格得到同樣的享受 但是那些系列裡面有許多都很差 : 次而 黃金介質的CD片 其實不是傳導最好的 或許給人有種錯覺吧(廣告誇大之嫌) 這就不清楚了,但依照我的觀念,CD唱片不過是記錄01而已,只要player能增楚分辨01 應該沒有音質的差異(不考慮你的喇叭等硬體) : 最後 為什麼這歌手要挑這幾首歌 有什麼ISSUE? 當年或許沒有排行榜 : 好歹也扯個理由 讓我們這些年輕的老歌迷去回顧當年時光也是不錯 : ========================聆聽分隔線================================= : 會挑楊小萍 其實也沒什麼道理可言 想說這個系列把他買起來 : 就從最後一張往前面買 每一張都可以不遺漏 : 聽到往事只能回味 我還打電話回家問我爸當年的時空背景 : 也有幸地勾起我爸初中的回憶 爺兒倆在電話中笑談風生 : 不過楊小萍的那時候的編曲 實在是讓我很詫異 : 非常簡單到讓我有在玩DOS老遊戲一般 然而上海老歌的編曲以及伴奏許多都比現在歌曲還盛大 : 至少在跟銀霞的唱片相比 真的落差蠻大 : 不過越是簡單的旋律 越能深植人心 歌由人唱 重點就在人怎麼去詮釋歌 : 而不是僅憑華麗的編曲 讓人覺得"這是首好歌" 這是本末倒置的思維 : 可惜現在的唱片技術 後製技術太好 歌手唱得好不好 好像也沒那麼重要了 : 只要有一副耐看的臉龐 至少也可以出各兩張沒問題 : 我想這也是唱片業凋零的原因之一吧 速食麵文化 : 不管如何 由衷地推薦一些膾炙人口的原唱者專輯 : 感受一下那五十.六十年代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 那麼認真的歌手 : 藉此讓親子之間有更相近的時空背景 有更多好玩的話題 讓彼此更親密 也是不錯的 聽聽三四十年代的歌曲就能回到阿公阿嬤的時代了^^ 對老歌(尤其是上海老歌)有興趣的話,這裡的站長以及一些資深的人功力都很厲害 不論深度與廣度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knoski/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snel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18.214
文章代碼(AID): #11jmaCvh (MusicInTaiwn)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jmaCvh (MusicInTaiw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