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 《1895》導演洪智育專訪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新天堂樂園)時間16年前 (2009/02/13 18: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1895》導演洪智育專訪 訪問、整理╱林木材 原刊於高雄拍片網:http://www.filmkh.com.tw 問:可否簡單談談對高雄家鄉的印象或情感。 洪智育:我在高雄一直待到高中畢業,時間蠻長,是個充滿熱情的地方。現在是一個 比較時尚進步的都會,跟我小時候的高雄很不一樣。如果說我對高雄有一份獨特魅力 ,那是一份我自己跟高雄的情感,不然其實一個都市化的城市全世界都有。 唸高中的時候高雄有非常多的二輪電影院,我幾乎每個禮拜都在看電影沒有停過,現 在是辦不到的,因為沒有電影院了。當然還是有首輪電影院存在,但對學生來說比較 貴,以前是50元看四部電影,看的量非常大。而且現在可以去買去租,但在電院院裡 面看電影是完全不一樣的,早上進去晚上才出來,所以那個影響蠻大的,是個單純看 電影的經驗。 問:學生時代你拍了兩部紀錄片《歷史‧傷口》和《憤怒的野百合》,為什麼學生時 代會去碰觸這樣的社會運動題材? 洪智育:其實我那時候已經記錄台灣社會運動有一段時間,只是剛好發生了這樣的兩 件事情。最早的啟蒙應該還是在高雄中學,雄中一直是非常開放的學校,甚至比台北 很多大學還開放,這是我和其他同學們的共同認知,思想非常進步。學校的老師給我 們的觀念,也和台灣的人民社會有很大的關係。 問:吸引你前去拍片條件通常是什麼? 洪智育:地方政府的協助是很大的誘因。確實高雄對於拍片的協助是很有準備和誠意 的,這很有幫助。但相對於製作上的成本,去高雄還是會增加一些。所以就變成高雄 必須要有某種不可取代性才能夠存在,如果光只是都市化,比方說市政府要你去看一 些很漂亮的建設,那我為什麼不去台北?為什麼不去台中? 問:你怎麼看高雄輔助拍片的措施? 洪智育:這點是肯定的,但創作還是必須回歸到作品上。如果只是這些輔助,對作品 還是沒有直接的幫助,創作者只是圖個省錢,但他如果有錢就不管你了,到高雄拍片 也構不成誘因。所以這要看高雄市政府怎麼去處裡這個問題。 這一年兩很多人在高雄拍片,但這個時間很快就會過去了,這跟某個時期很多人在某 城市拍片的意思一樣。我五六年前在大連拍片,在青島拍片,都是一窩瘋一大推人在 拍。 我覺得必須要兩方面下手,一方面吸引這些創作者去,一方面是高雄市自己要怎麼去 出發。其實高雄市政府也有自己的經驗,就是高雄市政府為甚麼自己不能拍片?講難 聽一點,高雄市政府這兩年有拍非常多的片子,但你知道哪部?你什麼都不知道。那 筆錢是浪費的,因為你什麼都不知道。不要說觀眾老百姓,你今天做這個題目你都不 知道。有多少部,多到嚇死你。這沒什麼用,因為拍的都不夠大。 問:《1895》裡的「天水堂」,是進入古蹟拍攝嗎? 洪智育:因為我們在拍戲不是在拍紀錄片,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想要進去古蹟裡拍,因為 想要進去就是錯的事,這是台灣拍片一個非常糟,非常可憐的事。 放眼去所有的電影工業,所有場景都是再造的,台灣卻把這個放在很後面,因為再造 非常地昂貴。美國可以再造場景,中國可以再造城市,我們只是造個天水堂有什麼難的。 問:高雄市政府在《1895》上映時,曾以半價的優惠補助觀眾上戲院,你對這個政策 的看法是? 洪智育:基本上這還是好事,因為《1895》在高雄票房還是蠻高的。 問:《1895》是比較北客的觀點,這點在票房上,有呈現南北客的差異嗎? 洪智育:沒有,差不多。 問:會繼續關注族群的議題嗎? 洪智育:我覺得多少避免不了,畢竟還是在這塊土地上,必須跟這塊土地的過去與時 代感情做結合,只是在什麼時代上切入,就不一定了。 問:你怎麼看新生代創作者的電影? 洪智育:我比較擔心台灣電影將永遠大不起來。我的「大」很可憐,因為踏出台灣還 是小的。《1895》是去年台灣投資最大的電影,但踏出台灣海峽後,還是一部小電影 。就是說台灣電影工作者怎麼跳出這個框架和思考,我們大部分拍的電影其實只是人 家的學生作品。那觀眾為什麼要進來看?不是因為台灣小,而是因為你的腦袋那麼小。 《赤壁》三天賣四千萬,你說台灣小嗎?今天只有要有想法,我覺得不會找不到錢拍 不了片,只是我們都還沒準備好。 問:2000的《純屬意外》到2008年的《1895》,為什麼你這兩部劇情長片時隔這麼久?。 洪智育:因為我不想拍小電影,就這麼簡單。電影應該有一個應該的製作預算,當預 算沒有到達,我寧願不拍。我認為就算是一個很簡單的愛情故事、沒有任何特效的電 影,比方《對不起我愛你》至少都要兩千五百萬的預算。但是你看它的預算跟我說的 相差至少有十倍,所以它不賣錢是應該的,它如果賣錢就是沒天理。我覺得大家都沒 有看清楚這件事情,不是田中千繪就可以賣錢的。是因為它還不夠格成為一部電影。 這是很嚴肅的事情,我講這個一定都會被罵,可是,當台灣電影工作者不去正視這個 問題時,永遠就只是找死。因為差太遠了,不是差一點點而已。 當我在談合作時,如果我要求兩千五百萬,你只給我一百五十萬,我打死都不會拍。 可是台灣有很多導演就寧願委屈自己去拍了。但是我覺得這對台灣整個電影環境一點 幫助都沒有,對投資的高雄市政府也一點幫助都沒有。只是浪費了一筆預算,為什麼 不拿兩千五百萬出來做一個效應? 《1895》花了三千萬,但是這對客委會造成多大的效應,高雄市政府可以去算算看。 高雄市政府前前後後加起來的錢一定也超過三千萬,但是可能咚一聲就沒有了。我覺 得《1895》絕對是政府拍電影一個最好的例子。 政府在做很多事情還是一個分贓的觀念,為什麼三千萬不能給一部電影?永遠怕,永 遠做不好事情,浪費公帑!我敢說我就不怕人家罵,台灣所有人都不願意面對現實。 問:客委會投資《1895》,其中的對等關係是什麼? 洪智育:一人一半,這是合作合約的訂定問題。但就客委會來說,就算一毛錢都不要 收,都已經贏了。因為這宣傳效果已經超過三千萬的廣告效應了,從台灣南到北持續 三個月的宣傳,什麼東西可以做到這樣?客委會最近辦客家博覽會花了一億,但你知 道他們在幹麻嗎?但政府就會這樣花預算,因為可以分給很多人,永遠在做分贓的事 ,不可能把錢都給一個人去做一件對的事情的話,當然就做不了任何事情。 《1895》,目前票房兩千七百萬,就等於有十萬人次看過電影,而沒有看的人,其宣 傳也做到了。這效益可能超過百萬人次了。而高雄市政府就不敢這樣做,把錢拆成一 百萬、一百萬地給,這樣能有什麼用?對導演,對政府有什麼用?搞不好只是讓導演 在自己的創作歷程裡多了一個瘡疤,可能是創作生命裡最爛的電影,不信你去林育賢 ,去問戴立忍。到底誰得到好處?所以做這事情要幹麻? 問:未來有什麼創作上的想法嗎? 洪智育:我一直有想法,目前還沒有計畫。很多東西都可以拍,只是敢不敢。 對高雄市政府而言,他們敢不敢拍美麗島?如果我賭會賣錢,他們敢不敢拍?如果我 找得到錢,他們敢不敢幫我?所以不是做不了事情,不是找不到錢,而是敢不敢。如 果高雄市政府拍出一部美麗島題材的電影時,全世界都會知道高雄。但是初估兩億的 製作費,你要不要做?我想這絕對會有人出錢,高雄只需要環境的支援的話,那將是 多大的場面?而我要封五福路,市政府讓不讓我封? 所以不要談高雄市政府或拍片網可以做什麼,很簡單,當我要封五福路你跟我說OK, 這才叫做幫我,不然都是在打屁。在紐約,學生拍片可以封街封很遠哦,你不需是李 安,只要付得起一定的金額就可以,當可以把所有對等的人或單位一視同仁時,這才 是進步。 我想高雄市有很多可以做的,可以像客委會一樣要拍客家英雄,「啪」案子就可以出 來。而剛剛美麗島只是隨便舉例,是說很多東西都可以拍。 我覺得只有把很多想法跳脫出這些東西,才能夠往前跨出一大步。如果我們現在還在 說要拍下一部《對不起我愛你》的時候,你也只能靜靜地聽。可是當我說可以拍美麗 島的時候,你作為一個記者都感到驚訝的時候,觀眾才會醒!這才是台灣電影應該做 的事情。這也是政府和拍片網可以思考的方向。否則,往後十年裡繼續這樣運作下去 ,這些高雄市政府所補助拍攝的電影,一樣會沒有人知道。 --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歡迎收看「紀工報」! http://docworker.blogspo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45.248
文章代碼(AID): #19bLA9Bi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9bLA9Bi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