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細膩寫實詩意光影 華人攝影大師 李屏賓
2009-11-15 旺報 【訪問/楊元鈴】
台灣出身,享譽國際的攝影師李屏賓是今年台北金馬影展的焦點影人。金馬獎執委
會也特別出版《光影詩人李屏賓》,本報轉載部份內容,以饗讀者。
不斷再挑戰、不斷在嘗試,是否是對於一個攝影師很重要?您都怎麼隨時保持這個
狀態、累積,或從哪學習?
像我這樣一個攝影師,拍一個很好的光、很好的質感,很容易的,我每天在做重複
的工作,重複的概念去做這個的時候,就已經很乏味了,只是在拷貝再拷貝再拷貝,那這
就不足以有魅力讓我在留在這個地方做那麼長久。
如果我根據某些定規去做事的時候,我自己會懶惰,會慢慢喪失創作的那種精力跟
慾望,創作想像力也會越來越弱。還有就是如果每個畫面都根據monitor去打燈,那麼整
個片子的連貫性、呼吸,那種光色的變化都會不見了,即使有也會是很刻意、很假象的。
這裡有很多影像都是傻瓜相機拍的。其實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很孤獨、無助的,都是
有困難的時候,我才會隨手拍,紓解我自己在拍片的壓力。因為有時候,你沒有說話的對
象,沒有人可以對談,沒有人,尤其是國外拍片的時候,所以你看我就是在國外的時候拍
的相片比較多,因為我都是自己一個人,有的時候只有自言自語,所以拍這些東西的時候
是一種情緒一種紓解,一種紀錄。
您近年拍攝的影片,合作的對象涵蓋世界各國的導演,可否談談是怎麼開始的?以
及跟他們合作的經驗?
應該是許多年的累積吧。許多年的經驗拍攝下來,大家看到我拍的片子,有興趣,
所以從不同的地方找到我,想找我合作。
比方說行定勳,他要拍《春之雪》,背景是二○年代的日本,他看了我過去的片子
:《海上花》、《花樣年華》,感覺我應該知道怎麼拍1925年的日本,覺得我有那個情懷
,於是就請他的製片來台北找我,他跟攝影的翻譯、燈光師、製片,連續來了兩三次,那
時我正在拍《最好的時光》,他們就在外面等著,等我有時間跟他們說兩句話,後來就合
作了。
聽說您跟侯導合作《海上花》的時候,就嘗試了很多新的鏡頭、技術,那您是如何
跟導演溝通?這種溝通的問題,國內外的合作上是否有差異?
拍《戲夢人生》的時候,其實我已經到香港工作了。我那時就跟侯導說,以前我們
拍的那些片子,《童年往事》、《戀戀風塵》,我覺得那是彩色黑白片,因為是鄉土文學
嘛,所以光影、反差都是彩色黑白片,但這個《戲夢人生》,我覺得它這個豐富性、可塑
性,從清末到1993年的這個年間的變換,那麼長的時間的變化,應該有很多色彩可以呈現
。然後我就用色片做了很多不同顏色的實驗,實驗完,跟侯導演去看片,看完以後,他說
那你自己處理,你覺得想怎麼弄就怎麼弄好了。於是我就替這部片配了些顏色,就是在鏡
頭前面配。
《海上花》的話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在四個房間、幾面牆裡面去拍攝,那過程裡面
就是有白色的牆,因為當時美術他們處理的時候,覺得清末的白色牆在很多地方都可以看
到,但是在室內,白色的牆就比較難拍攝,所以在拍攝時跟燈光組設計幾個燈,是可以讓
牆面的顏色混沌一點,然後用暗一點讓白消失掉,在這個在光的處理上,出來的效果就像
是我們桌上燈出來的光源,這也是我們當初設計出來的,所以雖然我們打的燈很少,但是
出來非常漂亮、非常亮麗。
因為拍攝之前,侯導跟我談的時候,是希望這部片有一種油畫的質感,一些閃亮的
衣服跟油油的燈光色彩,這是當初他跟我講的一種很朦朧的、影像畫面的感覺,於是之後
那一年多,我就一直想辦法實驗這部片子的某些部份,做了一些嘗試。那我就跟侯導講說
:「導演,這個叫華麗寫實」,後來我們就常常用這個詞:「華麗寫實」,還滿寫實的。
導演們眼中的李屏賓 【行定勳Isao Yukisada】
我拍攝一結束立刻說:「再次合作吧」。他是一位能被信賴到這種程度的優秀攝影
。作為一位攝影導演,李屏賓是責任感很強的人。除了上廁所以外都守在攝影機旁不斷對
光。吃飯也一定等到攝影全部完畢才能安心用餐,是一位不斷思考著攝影的人。
我冀望透過他獨特厚重的影像調性,挑戰表現前所未見的、所謂絢爛的大正時代感
覺。這樣的感覺,必須要有如繪卷一般優雅的時間流動感才能顯現。果然透過李屏賓成功
地在螢幕上表現出如此完美的畫面。我認為他能夠在觀眾的面前表現出一點也不輸給三島
由紀夫(Mishima Yukio)的美學意識來。我以為,李屏賓的攝影,不僅對我,也給予日
本電影很大的影響。
(日本籍,合作影片:《春之雪》)
導演們眼中的李屏賓 【侯孝賢 Hou Hsiao-Hsien】
我跟阿賓很熟了,從《戀戀風塵》,到後來《海上花》、《珈琲時光》、過來《最
好的時光》、《紅氣球》,基本上也是個形式,一個軌道以及他架一個機器,然後我說拍
近的或是稍微怎麼一個樣子,然後他就自己弄,我基本上就是不管,而且誰也不知道演員
會往哪裡走,完全就交給他了,他也已經習慣了,他會找到一個最好的位置,可以拍這個
空間的最好位置,然後演員也不試戲,我都不試戲的,演員會怎麼走大家都不知道,都聽
他的,完全是一種隨機的。我們眼光完全投在現實,去看在這個場景裡頭可以怎麼拍,這
個能力累積下來,他就不是一種固定的打光方式,是來到現場一看,他就知道了。
我跟他合作,這種對影像、對情境、對整個真實空間、場景與人的掌握跟捕捉,養
成我們對現實的某種眼光。
他隨時在拍,不只在拍片的過程,看景或什麼的,反正他隨時都帶著他的相機在拍
,他以前還用那種最傻瓜型的拍,平時就是不停的在觀察,不停的在拍。他基本上已經是
一個創作者了,用影像去創作,即使今天沒有時間、沒有錢、沒有這個那個,但是就算有
限制,他也可以去做到。李屏賓已經到一個境界了。
(台灣籍,合作影片:《戀戀風塵》等多部電影)
導演們眼中的李屏賓 【是枝裕和 Koreeda Hirokazu】
整個拍片過程中,他總堅持在看過所有行動之後,才決定自己的攝影機位置,這令
人很印象深刻。我認為他是個人道主義者、女權主義者及樂觀主義者。
在如此令人興奮的組合中,這部片對我而言是一次絕佳的學習經驗。我非常樂意日
後有機會能再與他合作。(日本籍,合作影片:《空氣人形》)
導演們眼中的李屏賓 【陳英雄Tran Anh-Hung】
李屏賓最令人懾服的是他優美的攝影機運動、對於色彩的精準與品味、拒絕華而不
實的特效、鏡頭著重角色心理動機的連貫性,以及在工作過程中,追求自我挑戰與創新的
精神。
他是個認真又專注,謙虛又易感的人。他的高度幽默感使他成為一個令人舒適的工
作夥伴。他很少發脾氣,但聽說發起脾氣來很讓人印象深刻。他總是很有技巧的不在我面
前爆發怒氣,影響工作,有幾次因為我的緣故,使他必須承受誤會或者是被曲解,他也始
終默默承受,從來沒責難過我。
李屏賓是個很有才華的工作夥伴,他讓我們合作的電影擁有了無可爭議的影像風格
,他也是一位我十分信任的好朋友,在我最需要幫助與自我質疑的時刻,他總是以寬大的
情感與最堅定的直覺來幫助我。我對他感到親切的另一部份是,我們同樣來自低下生活階
層的家庭,和電影世界完全沒有連結,但我們都很幸運、也很幸福,從事著自己熱愛的工
作。
(越南籍,合作影片:《夏天的滋味》、拍攝中之《挪威的森林》等電影)
李 屏賓 小檔案 【訪問/楊元鈴】
1954年生於台灣,畢業於省立基隆海專,其後進入中影技術訓練班,並於八○年代台
灣新電影時期,與侯孝賢導演展開長期合作關係,完成《戀戀風塵》、《戲夢人生》、《
海上花》、《千禧曼波》等經典,並世界各地與兩岸三地導演許鞍華、田壯壯、張艾嘉、
姜文、陳英雄、行定勳、是枝裕和等人合作,以細膩寫實的光影捕捉、詩意優美的攝影風
格,贏得金馬獎最佳攝影等國內外影展眾多獎項,2001年並以《花樣年華》贏得坎城最佳
攝影獎,奠定其當代華人攝影大師之地位。
(本篇圖、文選摘自《光影詩人李屏賓》,田園城市出版社提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6.64
推
11/19 00:33, , 1F
11/19 00:33, 1F
Ourmovies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