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詩片揭傷痛 賽德克‧巴萊大銀幕獲得救贖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6年前 (2009/11/30 16:1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聯合報╱記者葛大維/專題報導】 2009.11.30 導演魏德聖籌備12年的「賽德克‧巴萊」終於開鏡,該片以1930年「霧社事件」為背景, 刻畫台灣原住民賽德克族抗日的悲壯,拍攝期預定半年,將耗資台幣5億元。 6年前還未出現賣座5億元的「海角七號」時,魏德聖借貸200萬元拍「賽德克‧巴萊」的5 分鐘前導短片,出現天地氤氳、山巒起伏、叢林追逃的景象,被譽為台灣版「大地英豪」 ,顯見魏德聖想拍一部台灣史詩片的企圖心。 和「賽德克‧巴萊」脈絡相通的史詩片,除了「大地英豪」,另外從「梅爾吉勃遜之英雄 本色」、「梅爾吉勃遜之阿波卡獵逃」、「與狼共舞」、「末代武士」、「教會」,不約 而同傳達歷史人文視野、悲劇英雄情懷、不自由毋寧死的精神等主題。 「賽德克‧巴萊」在銀幕發光前,何妨倒帶回味,跨越地域文化的界限,鑑往知來,期待 的不只是台灣版的「大地英豪」,而是真正具有台灣精神的史詩片誕生。 印地安血淚史 好萊塢最愛 美洲原住民印地安人的血淚史,向來是好萊塢電影熱中發揮的素材,「大地英豪」、「與 狼共舞」、「教會」,在被外來侵略的苦難中,凸顯印地安族群的人性。 「大地英豪」聚焦1757年北美洲殖民地森林,3名印地安的莫希干族人,保護英國軍官女 兒,逃過法軍追殺及不同印地安族人的復仇;「教會」以1758年南美巴拉圭為背景,改邪 歸正的上校,加入傳教士保護印地安人免於淪為奴隸的聖戰;「與狼共舞」是1863年的美 國軍人,從南北戰爭隱退到中西部荒地,與印地安人融為一體。 救贖與犧牲,是3部影片的共通題旨,更是向印地安人的致敬。「大地英豪」的丹尼爾戴 路易斯,是被印地安人養大的白人,渴望自由卻被捲入戰爭,為正義而戰;被印地安蘇族 命名「與狼共舞」的凱文寇斯納,為保護印地安族群而被視為叛國的逃兵;「教會」的勞 勃狄尼洛和傑瑞米艾恩斯,從信仰中獲得對抗暴力迫害的勇氣。 追尋自由 種族悲劇上銀幕 暴力迫害自由與和平,是歷史上不分地域及種族的悲劇根源,梅爾吉勃遜執導的「英雄本 色」,重現1280年蘇格蘭青年威廉華勒士率領農民對抗英格蘭大軍的歷史;「阿波卡獵逃 」企圖還原古馬雅文化消失的原因;湯姆克魯斯和渡邊謙演的「末代武士」,則是從內戰 自省的角度,探索民族英雄的精神,新舊世代交替中,傳統文化何去何從的覺醒。 麥可曼恩 委曲求全剪片 1992年「大地英豪」是導演麥可曼恩(後來導過「邁阿密風雲」)野心之作,接戲嚴謹的 男主角丹尼爾戴路易斯,開拍前數月就先住到外景地,學習印地安人捕魚、狩獵的方法, 從生活中體驗角色。 影片殺青後,麥可曼恩剪出完整版3小時,片商覺得觀眾可能無法忍受,硬要麥可曼恩重 剪2小時左右的戲院版,麥可曼恩委曲求全,但已嚴重影響影片的完整性。 阿湯哥 真刀對打太拚 「末代武士」是身兼製片及男主角的湯姆克魯斯野心之作,因為日本已現代化,很難找到 明治維新時期的真實景物,剛好賣座的「魔戒」證明紐西蘭有足以支援拍片的場景與資源 ,湯姆和導演把製作團隊拉到紐西蘭,搭建日本農莊等主景,廣邀當地日本僑民當臨時演 員,拍攝戰爭大場面。 阿湯哥和渡邊謙較勁厲害。戲裏渡邊謙英語流利,其實他英語很破,拍前才苦練,除了死 背,還把英語家教帶到片場,隨時應付臨時改台詞的意外;湯姆苦練武士刀劍道,幾近瘋 狂,一場真田廣之的刀貼在湯姆脖子的戲,湯姆堅持用真刀對打,然後一鏡到底特寫,現 場所有人都嚇壞了,還好一切平安。 勞勃狄尼洛 練劍嚇跑病魔 導演羅蘭約菲長期關注非歐美系的文化,1984年完成以柬埔寨屠殺為題材的「殺戮戰場」 ,全心投入刻畫南美印地安人悲劇的「教會」。早以「蠻牛」得奧斯卡影帝的勞勃狄尼洛 ,向來關懷少數民族文化,不計片酬與戲分(第二男主角)投入。 影片在巴拉圭、哥倫比亞的叢林取景,傑瑞米艾恩斯、連恩尼遜等演員都水土不服,不是 感冒就是腹瀉,唯有勞勃狄尼洛沒有病倒,後來有人問他用什麼方法才避免生病?他笑說 :「喝酒、練劍(片中他用劍殺死弟弟)、向上帝祈禱。」 凱文寇斯納 險被野牛踩死 「與狼共舞」是劇作家麥可布萊克1980年完成的劇本,6年後被凱文寇斯納發現,力促麥 可寫成小說,出版後受到注目,才有片商願意投資拍成電影。 當時凱文寇斯納尚未大紅,又有西部片「天國之門」慘賠的前例,「與狼共舞」拍攝資金 非常有限,片中震憾的野牛狂奔大場面,其實是在南達科他州的野牛牧場取景,身兼導演 與男主角的凱文,差點在野牛陣中被踩死。不過1990年奧斯卡贏得最佳影片、導演等7項 大獎,讓凱文名利雙收。 梅爾吉勃遜 英雄超齡上場 爾吉勃遜導「英雄本色」,不想自己當男主角,因為當時他年齡已比史實的華勒士大許多 ,梅爾鎖定人選是傑森派屈克(「捍衛戰警2」男主角),因當時不夠紅,投資方有意見 ,最後還是梅爾上陣。 片中蘇格蘭和英格蘭的「史特靈大戰」,出動愛爾蘭1600名陸軍後備士兵當臨時演員,他 們被特別允許留長髮和鬍鬚,和梅爾一起在片中露屁股(蘇格蘭農民兵嘲笑英格蘭軍隊) 。 反觀「阿波卡獵逃」像梅爾的噩夢,他想藉影片還原古馬雅文化自我毀滅的根源,卻招致 史學家對片中馬雅帝國濫殺俘虜等諸多質疑。影評已看過「受難記」基督被凌虐的暴力畫 面,再看「阿」片挖心斷頭的血腥,認為梅爾太超過,他還振振有辭反駁:「我拍的可不 是紀錄片啊。」結果票房口碑雙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28.63.106
文章代碼(AID): #1B4ttSGT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1B4ttSGT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