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艋舺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我是一個演員)時間15年前 (2010/02/07 15:04),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kodance2009.pixnet.net/blog/post/4585937 「意義是三小,我只聽過義氣。」 艋舺,在平埔族語,指的是「小船」的意思。 台灣開發的過程,是由南至北, 於是,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諺語出現。 府,是台南府城,也就是目前的台南市。 鹿,是彰化鹿港, 而「艋舺」,就是今天的萬華一帶。 以前都是走水路,所以停泊了很多的「小船」, 船上的商人,到這裡卸貨、做生意、買賣, 漸漸匯聚成市集, 於是平埔族人,就把停泊了很多「小船」的地方, 用很直接的方式,替它命名, 於是,就叫「艋舺」。 地名的由來,可以看得出一個地區的發展, 是讓人覺得非常有趣的地方, 不過,再扯下去,就離題了,之後有機會再慢慢講好了。 紅極一時的「痞子英雄」,讓趙又廷以初生之續之姿, 奪下金鐘影帝; 雖然傳出一些負面的消息, 而這種「消息」又甚囂塵上, 使人蒙上一層陰影。 不過,我仍然相信, 有實力的人,最後還是會用自己的努力與實力,去證明一切。 果然,證明了我的想法是對的。 在電影開演不到半個小時, 我大概就可以理解, 趙又廷果真是個出色的演員,即使他還很年輕, 可能就是天生該吃這行飯的人吧, 只要遇到了對的導演, 原本的璞玉就能變成和氏璧。 在進電影院看電影之前, 對於阮經天的演技,我仍然沒啥信心, 因為總是被台製偶像劇「嚇壞」的我, 基本上對於偶像劇出身的演員,沒啥好感。 (單指演技而言~~的確很難有好感~~總是嚇死我。) 不過,在《艋舺》裡, 阮經天、趙又廷、鳳小岳,表現的確出色,而且大方。 劇情的部分,先不講太多, 因為私心希望這部片,可以為國片「殺」出一條血路, 能夠一直坐穩春節的市場, 講太多就破「哏」了,反而使得別人沒有期待感。 不過,在角色名單出來, 隨著《艋舺》電影的宣傳一波接著一波, 電影預告片的播映, 一個又一個娛樂節目的曝光; 坦白說,我已經猜到最終的「結果」是什麼。 但是,仍然不影響自己對於這部電影的「信心」。 五百多人在華西街扭打成一團的「大場面」, 回想過去這一整年的台灣國片, 有幾部片可以做到這樣? 導演鈕承澤的「用心」與「野心」, 想要在觀眾面前呈現出什麼, 相信觀眾們,都可以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一排「奠」旗在風雨之中, 「送入山頭」的這個「畫面」, 不禁讓我聯想到, 在候孝賢《悲情城市》當中, 亦有著「送葬」的場面。 在好萊塢大成本與大製作的電影夾殺之下, 台灣的國片,到底要用什麼樣的方式, 才能再度成功地「站」起來, 我想,這應該是許許多多的電影工作者, 一直在努力、想破頭的工作方向。 一直到自己跟Norman上了幾堂課之後, 透過Norman老師的簡單解說, 我開始用不同的「視角」, 去看台灣出產的國片。 有趣的地方是,雖然我們的成本不像好萊塢那麼多, 但總是會拍出屬於「台灣」的那種「味道」。 究竟是什麼樣的「味道」呢? 也很難用文字一一形容與說明, 簡單來說, 大概就是一種「人不親土親」的感覺吧。 這也是Norman在鼓勵學生作電影創作的同時, 不要忘記了, 「屬於」「台灣」的「文化」。 Norman說,這才是台灣電影工作者, 最難能可貴的地方。 他擔任過好萊塢的編劇, 也曾經到全世界參加影展, 他的一席話, 讓我在看電影的時候, 一再重新思考。 回到《艋舺》, 在電影《艋舺》裡, 我們看到了什麼樣的「台灣文化」呢?? 除了「俗擱有力」的「黑道」, 還有象徵性很強的「寶斗里」。 就因為這兩者, 使得日前萬華地區的里長們、里民們, 不約而同地抗議起來, 覺得這是「醜化」萬華。 不過,電影只是一種「創作」, 再加上電影所設定的「年代」, 距離現在,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 實在不需要「大聲」地「抗議」, 反而有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之荒謬感。 應該用另一種眼光來看待, 過去的歷史,是什麼樣的原因造成, 歷史已經造成,沒辦法改變, 但是,活在當下的人們, 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再來創造屬於「現在」的「歷史」, 這才是我們要好好努力的方向, 而不是抗議電影對萬華地區的「傷害」。 相反地, 我倒覺得,利用電影來行銷「萬華」, 是一個成功的方式, 像是華西街觀光夜市, 艋舺龍山寺、祖師廟, 以及「兩喜號魷魚羹」, 這些,才是代表艋舺、代表萬華的「文化」所在, 用電影來結合地方產業, 達到行銷城市的目的, 才能更加帶動觀光的風潮。 順帶一提的是, 包括其他的攤販, 不得不講,我真的覺得萬華地區的魷魚羹, 真的是隨便哪一家,都很好吃啊~~~ 魯肉飯也是, 這種愈是平民、愈是道地的小吃, 在萬華地區,才愈是「精彩」~~ 最後,再提一下「仁濟醫院」, 這是一家在萬華地區,相當「老字號」的醫院了, 當年,我家就住在雙園區長順街66號, 後來經過雙園區與萬華區的行政區合併之後, 雙園區已經消失在台北市的行政區了, 只有一個大大的萬華區, 長順街還在,只是沒有66號了。 所以,幾乎全家人,爸爸、叔叔們、姑姑們,以及我、我姐, 沒有意外的話, 都是在萬華的仁濟醫院出生的。 再回到電影內容, 我很喜歡「櫻花」的這個「象徵」, 甚至從電影的一開始, 到最後, 都有著「點題」的效果, 雖然櫻花,總是在最美麗的時候,就凋零了, 會讓人留下一種淡淡的哀淒與酸楚, 但是,明年到了開花的季節, 它一樣會盛開,而且燦爛, 就像電影當中, 最後留予人的一種「希望」。 -- http://kodance2009.pixnet.net/blog 天橋底下說書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0.138

02/08 00:58, , 1F
推艋舺:D
02/08 00:58, 1F
文章代碼(AID): #1BRcO8K1 (Ourmovi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RcO8K1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