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第36個故事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在乎的話,就要用心)時間15年前 (2010/05/12 23:30),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上禮拜去看了第36個故事的特映會,真的很喜歡這部片,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 第36個故事,承襲台灣電影多數的清新小品風格,帶領觀眾一窺電影框架中的城市故事。 電影一開始,用口語講述的方式,讓人隨著旁白進入故事, 彷彿小時候,一群孩子圍坐在大哥哥大姊姊的四周, 聆聽時而真實、時而虛幻的精采故事。看完電影後, 才發現,這個手法正是想要呼應片名,而非全程以如此白話的方式, 說完整個劇情,這樣的開頭和中後段的劇情表現手法有很大的差異, 讓我覺得導演蕭雅全在這個部份別有巧思。 故事的觀點,很細膩的刻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互動, 一家咖啡店的開幕,承載著兩個年輕人的夢想,事與願違的現實人生, 在陰錯陽差之下,卻帶領著她們走向一個未知的世界, 這世界可以很美麗,也可以很醜陋,取決於她們對於一切存在的「心理價值」, 以物易物的全新經營理念,讓兩位女孩, 接觸了許許多多不同年齡層、不同國籍、不同領域的人, 這傳遞著對於「人」一種新的定位:兩個陌生人之間, 不再只是實質利益「買一杯咖啡、賣一杯咖啡」這麼簡單, 它甚至還代表著不同故事的流動。 人類世界就像是拼圖,有人缺少這塊,也一定有人多了這塊,可能只是還沒相遇, 一旦相遇又會有一個全新的故事產生。 導演把一般城市的印象:冷漠、快步調,用一種反向的方式詮釋, 表現了城市的溫暖、流動與踏實。 我同時也非常喜歡導演的拍攝手法,將一些日常生活中反覆出現的狀況, 加在電影的故事裡頭。例如從穿著、個性、行為表現都截然不同個性的家庭成員, 如何在生活中進行磨合;以及媽媽跟女兒在外談話的詼諧橋段, 一次又一次的讓觀眾會心一笑。另外,在電影中,反白字體的提問, 除了提供給觀眾一些思考的空間,也利用街頭訪談,帶出一般大眾的想法。 有人說,電影本身就是有一個主觀立場,將這樣的立場傳遞給大眾, 這就是電影的價值,我的確也這麼認為, 不過,我確實欣賞導演、編劇在表現立場的同時, 也可以用許多大眾的觀點,讓觀眾可以去感受片中所強調的心理價值。 故事的結尾,用簡單的方式帶出了一段戀情的開始和想法的改變。 就像計畫趕不上變化這句人們常用的語句,兩位女主角朵兒薔兒, 就像名字般美麗的綻放著,美麗的心情,引領主角們開啟了一段新的旅程, 而現實中的我們呢? 在追尋夢想的同時,若能平心靜氣看待所遭遇的變化, 抱持著希望,甚至將它轉化為一種新的力量,視野便會有所不同、帶來新的契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04.108.229

05/12 23:48, , 1F
推~oh大說得好!!
05/12 23:48, 1F

05/13 00:21, , 2F
推這篇!!
05/13 00:21, 2F

05/15 03:35, , 3F
這部真的很不錯~
05/15 03:35, 3F
文章代碼(AID): #1BwicgJM (Ourmovie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BwicgJM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