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影史十大影片(1949-1994)

看板Ourmovies (國片)作者 (我的南瓜提姆...)時間22年前 (2002/07/19 15:1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節錄自聞天祥所著的「影癡自助餐」,2001年揚智文化出版 台灣影史十大影片﹝1949-1994﹞ 一九九五年,也就是電影一百週年的時候,「輔仁大學電影社」鑑於無論 國內或國外,對電影史所做的回顧或致意,幾乎皆以外國片為主,遂決定將原訂 邀請國內專家學者以及電影導演選舉「影史十大影片」的計畫,改成更本土化的 「台灣影史十大影片」。 首先,他們討論出五十名邀請名單,包括了電影處處長、電影資料館館長、 導演、片商、記者、主編、學者與影評人。發出邀請後,回覆的程度令人喪氣: 有人認為是學生的玩意,不以為然;也有怕敏感、得罪人;還有的乾脆直接承認 看的台灣電影不夠多,無能為力。面對各種狀況,電影社的同學只有繼續向受邀人解釋、 溝通活動的目的,並且更加篤定這次「台灣影史十大影片」邀請票選活動,其意義已經 不只是找出台灣影史上的瑰寶,也是一次逼現國內人士對自己的電影和歷史抱持什麼樣 態度的試煉。 總算,花了九個月的時間,他們得到了二十五份回函,一半人表示了他們的 見解,並註明自己的觀點。本來,電影社從事這份吃力不討好的工程,目的就不是要做到 「蓋棺論定」,而是想呈現所謂專家們對本土電影歷史的思考模式,並歸納出一份 可供參考、討論的結果,根據回收結果,統計出來得票數最高的十部影片如下 ﹝第四、九名為兩片同票並列﹞。有興趣的影迷不妨到電影資料館藏書室,那裡有一本 關於整個選拔始末及每位投票者意見的特刊,會有更詳細的說明。 1. 《悲情城市》﹝1989﹞ 侯孝賢藉由「二二八事件」前後,一個地方大家族的興衰事蹟,揮灑成一篇 時代轉換與個人命運的台灣史詩。不僅是侯孝賢個人的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贏得 國際一級影展首獎﹝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台灣電影,所以在歷史定位上,佔有相當 重要的里程碑意義,也毫不意外地名列冠軍。 2. 《恐怖份子》﹝1986﹞ 透過多組同樣居住在台北都會的角色,各自獨立又互相牽引的關係,楊德昌探索 表面進步和諧,其實潛藏各種人性危機的現代生活,並將之放大成為一段段感情的 追索與背叛,以及宛如推骨牌效應的結果。形式大膽開放,內容也鋒利精確。 曾獲金馬獎最佳影片。 3. 《愛情萬歲》﹝1994﹞ 第二部得到威尼斯影展金獅獎的台灣電影。一個待售的空屋,三個都有鑰匙的男女, 組成一個看似簡單,但象徵隱喻多重的世界,充分掌握到繁華熱鬧下的寂寞與冷漠。 這僅是導演蔡明亮的第二部電影,也是這份「十大」名單中,最年輕的成員。 4. 《童年往事》﹝1985﹞ 這是侯孝賢的個人成長經驗,甚至可以說是一部家庭電影,卻被他化作一部對倫理、 感情、生死皆有細膩觀照的作品,同時側寫出台灣歷史的變貌。可以說是客觀形式和 個人感性巧妙結合的「台灣新電影」典範。 5. 《喜宴》﹝1993﹞ 台灣同性戀男子與大陸女畫家假結婚,卻讓她意外懷孕,引發了同性戀侶關係 瀕臨破裂,父母力圖讓下一代生下孩子的通俗劇電影。李安用「同性戀」和 「傳宗接代」的牴觸,來呈現傳統與現代的矛盾,以及互相妥協和解的結果。 曾贏得柏林影展金熊獎。 6. 《兒子的大玩偶》﹝1983﹞ 根據黃春明的三部短篇小說「兒子的大玩偶」、「小琪的那頂帽子」、 「蘋果的滋味」改編而成,分別由侯孝賢、曾壯祥、萬仁擔任導演,以強烈的本土意識及 寫實色彩,呈現台灣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外交矛盾,不僅在題材、手法上一新當時 台灣電影的耳目,更成為「台灣新電影」風潮乍起時的先鋒之作。 7. 《龍門客棧》﹝1967﹞ 描寫明朝中葉「奪門之變」後,東廠太監亟欲斬草除根,而與保護忠臣遺孤的俠客 義士,在龍門客棧展開一場殊死戰。無論是溶歷史入劇情或是臉譜般的角色, 精密的剪接以及氣氛突出的場面調度,武俠宗師胡金銓已將他鮮明的個人風格, 表現在這部作品裡。 8. 《秋決》﹝1971﹞ 一個被祖母縱容溺愛的富家子,為了一個風塵女子連殺三命,被判死刑。本片描述 他在獄中原本暴虐無知,受到感化後,卻變得理智安祥、從容就死的經過。 是一部主題明顯、意念先行的電影,所強調的道德情操與救贖意識,為導演李行作品 所慣見。 9. 《破曉時分》﹝1967﹞ 全片集中在男主角第一天到衙門當差,目睹一件冤獄形成的經過。形式緊密、 技巧高明、批判深刻,在保守的六零年代,本片所呈現的藝術技巧與內涵意義, 都令人刮目相看,可以說是當時最震驚文化界的電影,導演是宋存壽。 10. 《再見阿郎》﹝1970﹞ 這是在「台灣新電影」之前,少數能將戲劇化情節和現實生活契合為風格 的作品,細膩地描繪出社會邊緣人的沉淪和面貌,柯俊雄飾演的阿郎,無論表演或 導演白景瑞對他的刻畫,都相當鮮明,在反諷人性弱點之外,還能帶出背後的淒涼。 雖然結尾還是免不了小小說教一番,卻已經是當時的誠意與勇氣之作。 以上就是這次活動所選出來的「台灣影史十大影片」,這份名單能提供 什麼樣的思考呢? 從排在前六名的都是八零年代之後的作品,我們幾乎可以確定從八零年代 才興起的「台灣新電影」運動將在我們的電影史佔有重要的地位,也等於承認台灣電影 在這十幾年來,確實在電影的藝術性和影響性上,交出了可觀的成績單。 而六零年代之前的電影,沒有一部入選。是表示當時真的欠缺優秀作品? 還是投票的人本身不熟早期台灣電影?也值得玩味。 至於侯孝賢一個人就在「十大」佔了三部名額,加上他其他作品如 《風櫃來的人》、《戀戀風塵》、《戲夢人生》也都有得票,可見其在台灣影壇份量的 舉足輕重。 當然,這只是一份參考性片單,不僅會隨著時間、影片遞增而有所改變; 投票者的反省與情緒,也未嘗沒有修改的意願與必要。 而你,又從這份名單讀出了什麼呢? (我自己託輔大電影社的福,看了《兒》以及《破》這兩片,以及許多「台灣新電影」 時期的代表作,整學期下來只覺得替台灣很驕傲,但也不禁感到很可惜還有許多人 沒機會看到這些自家導演們的佳作。《悲》和《喜》是以前就看過的。我非常喜歡 《兒》片,尤其是侯導導的那一段。《破》的老導演宋存壽也來社上座談過, 看他本人真難想像出他是拍出如此鋒利黑暗電影的人耶。上學期初正好碰上文化大學為 蔡明亮導演所作的回顧展,但還是遺漏了《青少年那吒》和《愛情萬歲》真懊惱>_<~... 看過的蔡導的片中最喜歡的是《河流》,一連買下河流的書和聞老師為蔡導電影 所寫的新書,我很推薦聞老師那本,是喜歡蔡明亮電影的影迷不可或缺的紀錄和評論。 最近看過的國片中最喜歡的大概還是楊德昌導演的《一一》吧,另外陳以文的 《運轉手之戀》也滿有創意超幽默好笑的。很高興有機會繼續待在輔大唸研究所, 因為那表示我將繼續待在輔大電影社當第五年的社員囉;) Cheers! MemMatthews -- The Legend of 1900 An epic story of a man who could do anything... except be ordinary. --FROM GIUSEPPE TORNATORE, DIRECTOR OF THE ACADEMY AWARD-WINNING FILM "CINEMA PARADIS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6.205.51
文章代碼(AID): #zDxsUCd (Ourmovies)
文章代碼(AID): #zDxsUCd (Ourmov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