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玩弄視覺極致的電影:《十日性愛死》

看板Queer_drama作者 (磨豆三號)時間8年前 (2016/05/08 21:56),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電影資訊 IMDb http://www.imdb.com/title/tt1702429/ 豆瓣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6048838/ 電影介紹: [圖文版] http://tinyurl.com/zpvtqry [文字版] 壹、玩弄電影鏡頭的極致之作 介紹這部電影之前,要先下個警告標語:「本片有30cm的巨型大雕出沒」(新聞連結:) ,而且這是我第一次看蘋果日報的娛樂版新聞,發現新聞和內容是文實相符的 XDDDDDDD 所以這部電影真的有露,而且真的有30cm的驚人尺寸;不過本片露得更多更頻繁的,卻是 詮釋這個在電影界裡有「蒙太奇之父」稱號的俄國導演愛森斯坦,而飾演這個大導演的男 演員,真的是脫衣服的時間比穿衣服的時間還多,其中30cm的男演員,外型也還不錯、肌 肌也有、屁股超性感,穿衣服的時間大多是西裝筆挺,沒穿衣服約時間大多會和男一玩床 上肉搏遊戲。 不過如果你用一種看G片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你一定會失望,因為這部電影雖然很有噱 頭,但故事內容卻是很單純(甚至有點簡單),另外台詞對白相當多,探討的重點其實也 滿嚴肅的,所以單純用性色電影的眼光來看,你絕對會失望而且會覺得好像有點無聊,不 過我個人看完之後覺得,這是一部很值得看的電影。 一、蒙太奇之父 大家看過我之前的電影介紹,很少採用電影學的什麼專有名詞,主要是我覺得,雖然大學 時代也修了一年電影學,但本人生性很不愛念書,而且總覺得很多電影學的理論,講得再 頭頭是道,都還不如自已用觀眾的角度來感受電影作品帶來的感動,再加上這個部落格我 本來就是偏向同志影視為主,所以有些太學術性的東西,我都盡量能省則省,可是呢,因 為這部電影因為主角本身是一個在電影史上非常重要的導演,所以請容許我用一點點的文 字來掉書袋。 這部電影是由英國導演彼得葛林納威的作品,故事主軸其實是俄國大導演愛森斯坦在電影 史上相當隱密的一段私人愛慾史,而這段戀愛秘史就是他到墨西哥拍攝電影時,帶領他認 識墨西哥境內各種文化的導遊兼文嚮導,因為這個導遊本身是宗教比教學的教授,所以也 不是完全只是行動陽具人的男花瓶,很多和導演的互動和對白,都還滿有一點哲學觀的。 電影裡面的主人翁是著名的俄國導演「塞吉.愛森斯坦」(Sergei Mikhailovich Eisenstein, 1898-1948),因為在他的作品之前的電影,都是類似紀錄片一樣的敘事方式 ,也就是電影畫面的連接都要有邏輯性、也要按照事情發生的順序來闡述,但是愛森斯坦 卻覺得電影畫面和剪接要有衝突性,這樣才能影響觀眾的情緒,也只有這種拍攝方式才讓 觀眾感受到電影這門藝術的精妙之處。 所以這裡要用一小段來講電影的剪接手法「蒙太奇」(Montage )。這個詞其實有好多意思 ,最常用的一種就是"電影的剪接手法",可是剪接本身有有很多種啊,像是直線式(依時 間發生順序)、連續式(像看探索頻道的紀錄片那樣、或長鏡頭)、跳接式、不連續式…等 等。 基本上一般的電影理論都會用「將幾個看似不相關的畫面剪輯在一起,使其一連串的鏡頭 產生有意義的畫面」。我這裡舉一個例好了,想像一下我下面的這段文字,用畫面表示: 「一個男人看窗外、然後跳接下雨的場景、然後跳接高中上課一個綁馬巴的女同學背影, 最後加一個一對男女在雨中,女生對男生大喊:『大笨蛋……』男生回嘴:『對啦,我就 是笨,才會喜歡妳這麼多年。』。」 然後我們就可以自然把這幾個畫面形成一個幾秒鐘的短篇故事,好像有一個男生看到下雨 ,然後想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電影,或者這個男生本身就是柯阿東。這 種把幾個畫面組合起來的手法,就可以通稱為「蒙太奇」。 其實你不覺得現代很多社群網站的影片都是蒙太奇嗎?像什麼只能拍攝六秒鐘影片的網站 vine,或者有些人喜歡在社群網用幾秒鐘的鏡頭來講一個很無厘頭的概念。這種集合式的 影像剪接就是一種蒙太奇啊,所以其實我們早就不知不覺地和電影理論做了好朋友,只是 我們都不知道罷了。 二、《墨西哥萬歲》 這一小段的標題,就是這部電影《十日性愛死》的故事背景,就是愛森斯坦接受邀請來到 墨西哥要拍一部不涉及政治立場,純粹可以展現墨西哥特色的電影,電影最後定名叫做《 墨西哥萬歲》(!Que viva Mexico!,1932年),本來預計只要拍出一小時的長片,結果因為他愛上了墨西哥(根劇這電影裡的野史紀 載,是帥哥導遊將他破處之後,感受到性愛的歡愉和天堂境界XDD),最後他離開墨西哥 時,交出了長達250哩的底片,電影成品的長度因為過長,還剪成了六集。所以基本上這 部電影的時空背景,就是拍電影(有點繞口)。 先前提過這部電影本身就是超級特別、大量運用視覺性畫面的電影,除了畫面色彩無敵豐 富之外,大部份的電影裡的場景,畫面的彩度和明度,都超級飽和的,感覺很像你去大賣 場的電器區,看到一整排電視播放的測試影片一樣,畫面的色彩多元又鮮豔、場景和人物 的服裝特別又具文化感。我覺得除了是向這個蒙太奇之父致敬之外,這個英國導演大概也 是想「既然要拍一個視覺性電影的大前輩,當然我也不能隨便拍一拍、剪一剪吧。」然後 呢,這部《十日性愛死》的視覺性效果,顏色就像打翻水彩盒一樣,鏡頭就像把AE或 Premiere 的效果都拿來玩過一遍 (皆為視覺剪輯和特效軟體)。 我看這部電影的同時,也整理了一下這部電影幾個常使用的鏡頭特效: 1.畫面分割:大部份是切成三等分,兩旁的畫面,常常是補充資料型的用途,也就是會放 上現實生活裡的那一個角色的歷史照片。 2.畫面分割兼不同角度:但就像台灣最近在電視上很愛玩的一種效果一樣,這部電影裡面 偶爾遇到「很重要所以要講三遍」的重點橋段,這個電影就會用三個不同的角度,讓主角 將那句重點台詞重覆講三遍。 3.魚眼鏡頭:這部電影很多場景為了要玩那個廣闊的視野效果,常常會用魚眼鏡頭(或叫 超廣角鏡頭),所以橫向的畫面可以容納的場景就會變得很多,然後最邊邊的兩端就會變 形那種,很像玩那種胖胖鏡的感覺。 4.旋轉場景:電影裡也很常出現將主角(大部份是那張床)放在場景正中央,然後鏡頭不 停地對著主角開始做360度的旋轉,很像《駭客任務》裡面男主角在躲子彈時,鏡頭會從 男主角左邊一路繞過男主角背後,然後繞到另一邊的側臉那樣。這電影則是圍著主角一直 轉一直轉,轉到我曾有一度看到頭暈 XDD 5.藍幕和補充照片:這電影另一個視覺效果的玩法,就是將主角和背景分開處理,常常會 在背景看到導演把真實生活的歷史照片啦、資料啦,用嵌入的方式當成場景的背景,有的 時候是牆面、有的時候是整個場景,基本上拍攝這些鏡頭的時候,演員們應該都是在攝影 棚裡用藍幕(或綠幕),演員本人是沒有在那個場景裡面的。 基本上,我認為這部電影除了重攝手法、剪輯的方式(大量採用蒙太奇)、畫面使用…等 各種視覺元素的運用,會讓電影迷會看得很爽之外,電影裡面藉由對白和畫面帶出的一些 潛台詞,包括探討了新世界(墨西哥)的宗教文化、俄國共產制度和專權霸凌人民的實例 、美國好萊塢集度資本主義式的對照、同性戀和男體裸體對於一般人的衝擊…等,其實看 過一遍下來,是有好些東西可以去延伸思考的,所以我覺得既有藝術感又有話題性,如果 只是單純當作同志電影來看,其實是小看了這部電影,因此這就讓我帶入了下段介紹的重 點。 ▼參考資料 貳、鏡頭之外的人生哲理 前面提到,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的這段時間,他的導遊本身是一個宗教比教學的教授,所 以兩人之間的對話都還滿有一點哲學觀的。 這部電影把愛森斯坦塑造成一個很像伍迪艾倫電影裡會出現的角色,有一點躁鬱、很多話 、又有一點帶著童真式的瘋狂、對話之間又帶有對自身的反省和對整個社會文化的反省。 我同時覺得詮釋這個角色的男一演員,真的是演得滿入木三分的,可以讓人感受到片中的 主角,不但個性很鮮明,而且很多面向。一下子很有反叛的性格,會故意和政府、和特工 、和當地小混們對幹,但是同時又豐含悲天憫人的個性,會同情一個無辜身亡的小嬰兒、 會原諒偷自已情色照片的小女傭。 我把自已觀察到這部電影的幾個點,同時也是視覺元素之外的觀察重點(就是如果把這電 影所有的畫面特效和音樂都拿掉之後,還有什麼可以看的地方)都列舉出來。 1.電影史和電影工業:這電影裡面滿多對白都會提到1930年前後,當時的電影工業和一些 著名的電影明星啦、大導演啦、大的製片公司啦(主要的公司是和愛森斯坦合作過的派拉 蒙電影公司),還有很多著名的電影橋段(像是有一段略略地提到《安達魯之犬》這部經 典),總之這部電影裡面,又講了很多電影學的教科書上會出現過的名字和片段,用電影 來講電影,這個還滿絕的! 2.好萊塢和俄國革命 (資本vs.共產):這裡還連帶了用好萊塢的資本主義來互相映照,主 要是主角時不時聊天就會提到俄國的什麼《十月革命》,又什麼攻入冬宮、然後又沙皇怎 樣又怎樣,然後資助他來墨西哥拍片的,卻是美國的信託資金,出資方是一個極度自由主 義和資本主義的人,然後共產主義和資本主義卻在墨西哥這個不共不資的第三世界裡產生 碰撞,我覺得這個角度真的也還滿有意思的,同時還可以看到共產主義裡,愛森斯坦的反 抗因子,對上了霸權政府或極左派份子的對話。 3.生、死、性愛:這裡是從主角在其中一段引用了佛洛伊德的理論,他說人生在世有五個 因素決定你的快樂與否,包括「健康、工作、金錢、性交、愛」。然後主角自已就覺得因 為被帥哥導遊破菊之後,他已經愛上了這個帥哥導遊,而且藉由「性」讓他體會到「天堂 」的存在(一般人要是被30cm攻過,大概也會整天像是飄在雲端吧?XDD)。 總之,整部電影裡我大概將幾段的重點融合成幾個重點,就是他們每段對白的主軸,這些 主軸有時候會穿插在不同段落,但它同時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幾階段,我覺得這電 影的對白,大致上就是圍繞這幾個主題在探討,包括了:(1)生 (2)死 (3)性。 (1)生:像生育這個話題,主角前後提到育孕下一代對他自已來講,是一種遙不可及的計 劃,除了他自已是同志之外,他覺得找一個女人專程為了他而生子,是對不起那個女生, 然後他又看到了帥哥導遊的孩子和妻子,加上後來死在他懷裡的小嬰兒…等,我覺得這些 都是在講述「生」這個主軸。 (2)死:像影片一開始的死亡博物館,除了拍到大量的屍體之外,他們也藉由墨西哥這個 天主教信仰,來各自述說對於「死亡」這個人生必經終點的看法,基本上他們不太避諱談 論死亡,但兩個人(主角和帥哥導遊)聊一聊好像也沒有一個結論和結果就是了。 (3)性:因為片中描述大導演愛森斯坦來墨西哥時是一個33歲的大處男(男女都沒搞過) ,然後帥哥導遊除了讓他破處之外,愛森斯坦也藉由性而對於"愛"這件事有了全新的感受 。他在電影裡說自已因為"性"好像對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昇華了,反正就是「有爽掉了,世 界都變成彩色了」XDDDDD。 另外,其實我覺得"性"在大多數情況,也是一種「生」和「死」。如果是男女之間為了傳 宗接代,那麼經由「性」就是一個新生命的誔生,如果是同性之間為了愉悅,那就是感官 上的極致盡頭,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快樂的最高享受,所以把「死」看成是最頂端的終 點的話,這樣解釋也是說得通。 總之,這電影還滿特別的,我自已看完之後,覺得還滿很多東西可以看,但每個人的感受 不一樣啦,我比較會胡思亂想一點,加上又多愁善感,所以有一些弦外之音也許純屬個人 感受。如果要當作一部純同志電影來看,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要當作一部把「電影理論」 玩到很瘋的作品,我也覺得這部電影也可以算得上是經典佳作了。 參、鏡頭之內的大鵰男演員 最後一段,按照慣例,要貼一下大雕男演員的照片。 片中的帥哥導遊,演員本名叫做(圖搜),其實我覺得他的眼睛分得有點開,不過我看他 私底下的照片,還是一個型男啦,主要是電影裡面自已搓雞雞搓到硬的畫面,至今我仍然 無法抹去這個畫面 XDDDD。然後我看他一些照片,有點像G片公司(BA)的裡面一個男生, 總之,就是覺得這個男生其實還滿性感的啦,而且真的還滿像歷史課本裡看到阿玆提克的 塑像外形,滿中美洲的拉丁人外型。 ▼本片中的男二,是來自墨西哥的型男Luis 然後片中演蒙太奇之父的男一,其實片中雖然看起來很神經質,不過這個演員私下的照片 其實還不錯耶,也不是太拐瓜劣棗的外貌。他留鬍子的幾張照片,其實還滿man的,我甚 至覺得某個角度很像英國作菜的那個廚師奧利佛。這個男演員是出生於芬蘭的(圖搜)。 ▼本片中的男一,是一個演技精湛的男演員。 劇情簡介(轉自豆瓣)   《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講述的是世界蒙太奇之父謝爾蓋·愛森斯坦在墨西哥度過的 一段奇特歲月。影片實驗性頗足,並極具視覺衝擊力,是英國導演彼得·格林納威的巔峰 之作,入圍2015年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1931年,蘇聯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埃爾默·拜克 Elmer Bäck 飾) 到瓜納華托 拍攝他的新片《墨西哥萬歲》。在那裡,他接觸到全新的文化以及當地文明對死亡的態度 ,也發現了另一個自己。在兼具歡樂和危險的異國他鄉,他開始重新評估他的祖國和斯大 林統治下的社會制度。“震撼愛森斯坦的十天”,片中的愛森斯坦這樣描述自己在瓜納華 托的經歷,這句總結來自愛森斯坦的經典電影《震撼世界的十天》,一部關於俄國十月革 命的默片。在本片中觀眾可以感受到愛森斯坦在瓜納華托經歷像十月革命那樣跌宕瘋狂的 冒險。雖然只有十天故事,影片卻通過誇張的剪輯處理整理出愛森斯坦的電影成就和個人 經歷,串聯出大師的傳奇一生,無疑是人物傳記電影裡大膽而先鋒的影像嘗試。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173.142.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Queer_drama/M.1462715807.A.82B.html

05/08 22:09, , 1F
太會寫了!想看絕對不是因為30公分。
05/08 22:09, 1F

05/08 22:13, , 2F
XD
05/08 22:13, 2F

05/08 22:26, , 3F
一樓的鼻子越來越長了… XDD
05/08 22:26, 3F

05/08 23:29, , 4F
這禮拜沒帶電腦回家真的該死(崩潰)
05/08 23:29, 4F

05/09 00:33, , 5F
今晚前半段也是播得 不太順就是了
05/09 00:33, 5F
文章代碼(AID): #1NBqMVWh (Queer_drama)
文章代碼(AID): #1NBqMVWh (Queer_d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