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畢飛宇:原著如樹 改編留紋路

看板Scenarist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0年前 (2014/11/24 01:3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123000826-260306 2014年11月23日 記者李怡芸/專訪 隨著《推拿》入圍本屆金馬多項大獎,原著作者畢飛宇也與劇組一同訪台,堅持低調的他 不打算跟劇組一起走紅毯,誠如他將電影改編視為另一個創作。對於改編,他說:「身為 原著作家,應該抱著老丈人心態,女兒嫁出去後的幸福,就不該多管了!」 張藝謀的電影《搖啊搖,搖到外婆橋》改編自畢飛宇的《上海往事》,電視劇《青衣》亦 是根據畢飛宇原著改編。《推拿》在這次婁燁改編為電影之前也曾有電視劇版本,畢飛宇 的作品可說是影視改編的寵兒,而他自己則不曾打算涉足編劇。 和婁燁合作 氣質吻合 與多位導演合作至今,他認為自己和婁燁的合作,「有一種必然性,導演語言和我的文字 語言都有種知識分子的趣味」。 電影中一些看似「不講究」的燈光,實是婁燁為了不使拍攝現場的燈光、反光板碰傷了視 障演員而刻意撤除,這樣的人道主義情懷,與畢飛宇一拍即合。「小說若是棵樹,導演把 樹打成了桌子,我不介意,我在意的只是那桌上的紋路仍是我樹上的,那就夠了。」對於 改編,畢飛宇認為氣質上的吻合更為重要。 語言運用 寫作關鍵點 畢飛宇曾於2010年以作品《玉米》,擊敗日本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而獲英仕曼亞 洲文學獎,從《青衣》到《玉米》等諸多作品被譯成多國語本,既是「得獎專戶」也是在 國際上被關注的華人作家,相較於作品被改編為影視作品,被更多讀者接觸,他坦言:「 還是更喜歡得獎的感覺,因為評委也是讀者,得獎意味著讀者不只接觸,更是喜歡這個作 品。」 《推拿》描寫的是一群為了謀生的盲人在推拿中心的生活,刻畫了底層人的情感;《青衣 》描寫女演員的內在掙扎,《玉米》寫出3姐妹間錯綜複雜的情節。被譽為最擅用比喻, 也最懂得塑造人物的作家。 他則強調身為作家,想像力是基本功「它既是低標也是高標」,不論是想像力或人物的塑 造,作家最終都是以準確的語言來表現,因此回歸到「恰如其分的語言運用」才是關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2.168.100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Scenarist/M.1416764264.A.C53.html

11/24 12:18, , 1F
推!
11/24 12:18, 1F
文章代碼(AID): #1KSXjenJ (Scenarist)
文章代碼(AID): #1KSXjenJ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