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書籍] 《大銀幕後:好萊塢錢權祕辛》

看板Scenarist作者 (全ては時の中に…)時間12年前 (2012/03/27 22:42), 編輯推噓9(903)
留言12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去年年初 碰巧發現這本書甫出版 沒有什麼猶豫就買了一本回家 (僅為我個人的喜好與需求 大家還是可以去書店先翻一翻、或去圖書館借借看再說) 但因為同時間一口氣 購入了不少相關書籍 而這本比較「厚」 所以就比較慢才開始看了 XD 直到最近才把剩下一點點給補完 就來寫個簡短的心得吧 首先 先直接講「心得與收穫」部份的話 我必須承認 以我個人淺薄的見識 在對好萊塢瞭解有限的情況下 讀此書猶如「劉姥姥逛大觀園」般 的確是能從書中增加不少見聞~~ 不過身為一個小小的讀者 我也不能跟你拍胸脯保證 K完這本書 你就會從局外人 立刻變身成「好萊塢內幕達人」之類的 XD 畢竟 書籍的作者在四處蒐羅資料的過程中  碰上了「哪些能講 哪些又不能講」的難題時  究竟又有多少事情 被保留起來 這或許又是另一個謎了 (總是這樣的) 我唯一能確定的就是 閱讀本書  「多少」可以增加一些對好萊塢的瞭解 如此而已…… 再來 以下就是一些個人對這本書的簡介 由於閱讀的時間拉得很長 所以就從比較新近(也就是後段的章節)的部份來切入好了 我覺得這本書其實有很大一部份 算是在分析以下這種本質上的差異: 「如果有兩個人,其中一個是在天天泡戲院的日子裡,渡過童年;  而另一個則是從小就守在電視機前,名副其實的電視兒童。  那麼,當這兩人後來都成為電影業的決策者時,他們的想法思維是否會是一樣的呢?」 本書的第一章直接破題「新舊好萊塢」 直言好萊塢大抵分成了兩個不太一樣的時代 「老戲院時代」 vs 「新媒體時代」 到了最後則有一章「附錄」 講到電視大亨崛起 則是在說現在好萊塢的六大公司裡 電視界出身的人 紛紛接掌權職的此一情形 而除了前半段的序章性質的內容 有介紹到好萊塢初期的一些發展史  (在這段落中 你可以讀到華特.迪士尼、澳洲的梅鐸,以及新力的盛田昭夫…… 等人的生平介紹 可以對這些重量級人物有一番認識   另外 也有一個單元是專門介紹「六大片廠」的 這些我都覺得挺不賴的) 還有好萊塢的電影怎麼產生的 (從企劃案、募集資金、準備開始拍片……一直到於各地戲院上映等等 都有介紹) 算是有一個完整的交代之外 其實全書(我個人覺得) 本質上 大概都是在介紹 好萊塢如何隨著科技演變 進行著一場內部的質變 也就是從「老戲院時代」被迫走向「新媒體時代」 而整本書讀下來 當中讓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詞彙 可能是這個字吧! 「授權」 影片本身的票房 在現在這個年代  已非大片廠獲利的最大來源 (反而還只是一小部份) 隨著時代與科技的進步 真正賺錢的  是對於影片週邊的各種授權業務  包括了:電影碟片、於各種電視上的播映權、電玩遊戲、玩具及其它週邊產品…… 等等 在戲院上映的電影 就等於像是在幫「授權業務」打廣告的 前哨戰、熱身賽、前菜、宣傳樣板似的…… 另外 在全書豐富的章節當中 也是有專欄 有特別介紹到「編劇」這一職位在好萊塢的情形 就在第24章<新興的精英階層>裡的P.295 - P.301 有這麼一小段 不過看到這你也知道 很明顯的所佔篇幅並不多 (另外還有一段 提到「劇本」 在第6章<受苦受難開發記>:P.147 - P.152) 但這並不影響我覺得這是一本寫得頗為精彩的書的事實 且仍會津津有味地一直讀下去…… 講到這邊 就要稍微提一下  我從本書得到的 與編劇相關的最大瞭解與收穫  倒不是「好萊塢的編劇這一行」 而是「好萊塢的故事題材如何行銷全球」 這是出現在第29章<好萊塢眼中的世界>裡 我節錄P.360、P.361的一些文字:  (一)  國際罪犯在好萊塢的電影裡面雖然越來越多……但是,好萊塢也要留意不要無謂觸怒  外國的官方,到底好萊塢的利潤有很大一部份都出自海外的重要市場。跨國企業貪得  無饜的高級主管,正好套得進這類框框。……  (二)  外星人,或者至少不算人類的物種,也因為放諸四海都像壞蛋,而和這框框一樣一拍 即合。……  外星大反派之於好萊塢片廠的動作角色、電腦遊戲的授權業務,是十分重要的骨幹,  單單是2003年就創下了一百六十億美元的零售業績,因為這類玩具、電玩吸引兒 童的魅力,有一大部份就在於一名玩具業分析師說的:善、惡兩大類角色的「對決」。 從以上的段落(還有更多敘述在書中) 可以約略窺見 好萊塢是以何種方式 將電影給推銷到世界各地 因為他們常常主打「虛幻、不存在」的反派與世界危機  不得罪誰 而是能讓大家都融入劇情的正邪對抗 再回到書中主要特色 除了「授權」這個字外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另一個詞彙 則應該算是「作假」 書裡甚至有一個章節就叫<作假的文化> 說到這 其實你整本書讀下來 很可能會跟我一樣感受到 作者的文筆中 所流露出的一種「嘲諷」的語氣 三不五時就對好萊塢裡的某些文化 以「詼諧」的方式敘述 那麼 為什麼有個政治及新聞領域出身的作者 可以在蒐集美國電影業界的各種資料後 出一本書來對好萊塢進行一番嘲諷呢? 那讓我不禁覺得 說不定 這正是好萊塢的「作假文化」最高境界的表現之一吧? 這可能要回到前面提到的 作者在蒐集資料的時候……  「有哪些是可以說的呢?」 如果 這部份其實比想像中多  換句話說 若要說這本書或許「沒那麼地」河蟹的話 我個人覺得那可能是因為 好萊塢 連被嘲諷的部份 也都算計進去了 就像那些拍來吐槽好萊塢的許多電影 (書中也有提到 例如《超級大玩家》、《美國甜心》等等) 這本書的誕生 或許也是好萊塢善於「自嘲」 進而將其轉化成商機與自我行銷 的一種過程吧~ 如果有部片取名叫《驚爆內幕》 講的是某企業公司的秘辛 那麼來一本書叫《驚爆好萊塢內幕》的話 又有何不可呢?…… 「假」的是戲 「真」的也可以是戲! 只要觀眾、讀者愛看的話…… (以上這段非書中內容 純為個人瞎掰 XD) 另外書中還有第三個讓我深刻印象的事情  則是好萊塢「對藝術仍存有矜持」的有趣現象 這一部份可見第21章<米達斯公式> 試想:如果像《神鬼奇航》、《哈利波特》這種片子 是最賣錢的 那為什麼我們仍舊可以看到許多小品 甚至是藝術性質高的 陸續地問世呢? 對此 書中提到 好萊塢一些電影公司的高層 坦承「如果會拍那種賣座大片 原因無它 就是為了賺錢」 但 他們倒也不會只為了賺錢而拍片  那些有賠錢風險的片 有其「藝術價值」的考量 不只對他們自己來說 可能有如此的價值追求 同時更可以滿足大導演、大明星想要追求崇高創作價值的願望: 「好萊塢也有另一套比較隱晦的非經濟邏輯在運作著,而且還很強大」 最後 也順便提一下個人在閱讀過程中 覺得小小缺憾之處: 由於在國外 本書的原文版出版於2006年 (台灣則是等到去年才有翻譯版 但總比沒有好啦 XD) 所以 書中的統計資料與常舉例提到的幾部商業片 並不是「最新」的 這點稍微可惜了一點 (當然 比起年代更久遠的那幾本編劇書 本書的例子還算新的了 XD) 而將此一缺憾 發揮到最大極致的一個情況是 書中最常舉例的片子 是阿諾主演的《魔鬼終結者3》…… 你可能會每讀到一小部份 就會看到作者又說: 「此處再以《魔鬼終結者3》為例……」 雖然 很顯然地 以今日的眼光來看 這部片無論在口碑和賣座上 都比較沒那麼有說服力吧…… XD 不過話說回來 這可能只是一種情感上 (且可能是我個人主觀上)的感受就是了 XD 或許以商業的角度來看 以《魔鬼終結者3》為例 也是可以很善盡解說的效果吧 (換種相反看法 這可能也是本書的優點:例子從一而終 不會東提一個 西講一個) 總之 大概描述了一下我看完這本書後 個人印象比較深的一些東西~ 但可能還有更多精彩的內容 是我所沒提到 或忘了講的 那就把這些可能性 留給有興趣的人 自行去書中挖寶囉~~ The En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215.115

03/27 23:00, , 1F
這本好看
03/27 23:00, 1F

03/28 00:33, , 2F
第二部份寫實到可當題材了
03/28 00:33, 2F

03/28 01:15, , 3F
沒錯 應該真的有人拿去拍電影 XDDD
03/28 01:15, 3F
※ 編輯: SKnight 來自: 114.34.215.115 (03/28 03:48)

03/28 07:04, , 4F
推!(っ⊙▽⊙)っ
03/28 07:04, 4F

03/28 11:46, , 5F
好詳盡的解析!!
03/28 11:46, 5F

03/28 20:56, , 6F
推認真分享
03/28 20:56, 6F

03/28 21:23, , 7F
推,很有意思的解析
03/28 21:23, 7F

03/29 07:53, , 8F
感覺十分值得一看啊!已經向圖書館預約了!
03/29 07:53, 8F

03/30 11:21, , 9F
^^ 希望讓你有收穫囉!
03/30 11:21, 9F

04/11 22:22, , 10F
這本我有買 推一個
04/11 22:22, 10F

04/23 17:39, , 11F
剛剛讀完,確實值得一看啊!
04/23 17:39, 11F

04/27 03:16, , 12F
喔喔! 我自己也覺得收穫挺豐富的 ^^
04/27 03:16, 12F
文章代碼(AID): #1FST7bJ1 (Scenarist)
文章代碼(AID): #1FST7bJ1 (Scena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