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家庭電影院】星光傳奇

看板Star-Clan (超級星光大道)作者 (不怕 不哭 不孤單)時間17年前 (2008/05/19 05:5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人間福報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84119 2008/5/18 | 作者:蘇蘭 《星光傳奇STARS》絕對是好看的紀錄片,劇情流暢,情節感人,參賽者克服困難的態度和 故事,是很好的勵志教材!剪輯刀工凌厲,配樂擁有十足的渲染力,主角們的生長背景( 賴銘偉媽媽是泰雅族、梁文音是魯凱族、葉瑋庭是排灣族、吳忠明阿美族、黃美珍是卑南 族人),對原住民著墨甚深;台東、屏東、新竹、苗栗、花蓮、南投山地部落的場景,我 都因溫世仁文教基金會「書香滿校園」偏鄉閱讀巡迴輔導去過,有在地情感、倍感親切。 更重要的是,不看電視的我,透過看電影的兩個小時,認識了孩子眼中著迷的對象(星光 二班賴銘偉、梁文音、葉瑋庭、吳忠明、林宜融、曾沛慈、黃美珍、魏如昀、林佩瑤、李 千娜、辛巴、林道遠、方志友…)以及寄託在這當紅事件上的年輕夢想…,對於幾個故事 性極強的真實人生(八家將的白天、流行音樂的夜晚;六龜育幼院孤兒唱福音音樂長大… ),的確適合當作灰姑娘的「傳奇」劇本;雖然我也注意到電影時間有限、對參賽者著墨 的篇幅不均(第三名葉瑋庭只對鏡頭說了一句評審給她的評語:這位黑妞,妳唱歌很油! ),但在2007年1月《超級星光大道》首播至今,監製人李崗和導演許明淳用紀錄片留下這 筆像是台灣歌壇史上的全民運動,有人看完說要再看一次呢!(註) 完全不同於我的「星光迷」,一位「熟悉」星光幫,一位「迷戀」星光幫,他們是這樣看 的~ 彥達—我略略扣分的原因: 1.《星光傳奇》到底想給觀眾什麼?是貫徹夢想的決心,還是優勝劣敗的再次宣揚?是苦 情女孩與八家將男孩的奮鬥過程,還是一個節目的文化意義?如果導演是想記錄星光大 道中成名者的心路歷程,那就必須公平些;如果要作文化意涵,那就更要呈現可信的數 據和多元的角度。像《翻滾吧!男孩》,就成功聚焦。 2. 感動會麻痺—是「真」感動或是「逼出來」的感動?套句片中主導此綜藝節目的詹仁雄 或是王偉忠所言,觀眾要的是「真」,因為真而感動。很多人看星光大道,因表演者的 家人支持或是與對手的友情而哭,為了家人支持而感動可以理解,但對於對手失敗而哭 ,電影中的營造手法和電視一樣粗糙,我實在麻痺了。影片中只有賴銘偉唱的「阿嬤的 歌」,畫面一切換到阿嬤,我就哭了,因為音樂配合畫面的力量太動人,但自此之後, 太多的感動反倒像是刻意的,不真了。(阿嬤出現太多次的話,同樣會造成過猶不及的 反效果。)這樣的共鳴可以維持多久? 3. 剪得比電視晚。影劇圈是嗜血的,那裡熱門那裡去,早在電影之前,星光大道的節目就 剪接了幕後花絮「星光大道之無間道不道」,內容和電影十分雷同;電視已經做的,電 影再做一次…片名改《我在星光大道的日子—梁文音和賴銘偉小傳》會不會比較好啊? 郁婷—我是「星光幫」忠實的觀眾: 這部紀錄片對我來說,算是成功的。在二屆比賽結束後已經很久沒注意這群人的消息,透 過這部影片,成功找回當時看比賽的一些感動。至於拍攝的手法及內容,要呈現的東西太 多太雜,在兩小時內完整呈現十多人比賽的心路歷程是不可能的事,若讓每個人平均分配 又恐不夠深入而太過平淡,因此造成了以人氣及話題度分配影片比重的結果。 另外,會不會是有些參賽者和家人不願意或不方便自己的日常生活曝光?收看星光大道這 個節目所看到聽到的演藝圈黑暗面和人性的光明面幾乎是同等的,正如星光一班的種菜王 子潘裕文被問到:「請用一種蔬菜形容演藝圈」時立刻答到:「高麗菜,因為外表光鮮亮 麗,但裡面都被蟲蛀光了。」沒辦法,有話題才有人看,是台灣影劇圈的走向,也因此蘋 果日報和壹周刊會熱賣,民視的灑狗血連續劇永遠收視率飆高。至於「哭」,其實我也常 常邊看會邊犯嘀咕—哭什麼啊!節目變成「超級哭哭大道」,這應該也是觀眾始料未及的 吧! 無論您是那一方的支持者,一定都認同主題歌曲「你們是我的星光」中:「沒經過碰撞、 火花怎麼綻放?…」論證、比賽、電影、我們的真實人生…不都是如此?再過兩天新政府 接班上任,與電影最相關的新任新聞局長史亞平,其實正是一個自小勇敢、奮力向上的真 實「傳奇」,閱讀她的人生故事亦同《星光傳奇》~有夢最美,圓夢更美!我們一起努力 逐夢,找到自己的位置築夢,追自己最適合的夢、也做一顆會照亮別人大夢的小星星…祝 福正在尋夢或將要織夢的每一個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2.14.118
文章代碼(AID): #18CAIPpH (Star-Clan)
文章代碼(AID): #18CAIPpH (Star-C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