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況] 綜藝玩很大 第248集 台南
看板TW_Entertain (台灣綜藝節目)作者y800122155 (@__@)時間6年前 (2019/07/22 15:12)推噓25(29推 4噓 109→)留言142則, 11人參與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MasonShin (超強超帥)》之銘言:
: [本週外景地點] 台灣 台南
: [來賓]
: 黃隊:詹子晴、阿樂、健志、春風、洋蔥
: 黑隊:張棋惠、芳芸、黃鴻升、李玖哲、陳大天
: 關主:吳宗憲
https://imgur.com/xrIAiLx.jpg

最後一關最後一題決勝題
中文是:
觀測到宇宙正在膨脹的是誰?
英文是:
Who discovered the expansion of the universe?
https://imgur.com/945VDym.jpg

Ref:https://reurl.cc/erQRb
---
我覺得這題有爭議
中文題目只問誰觀測到宇宙膨脹,
所以只要回答任何一個有觀測到宇宙膨脹的人都可以。
(但是顯然大家對題目的理解是英文題目的那個意思)
=> 回答哈伯 -> 答對
但是英文題目的意思顯然是指誰"發現",
那就要回答 Lemaître 才對了,
Lemaître(1927) 才是第一個發現的人;比哈伯(1929)早了兩年,
1931年 Lemaître 的 paper 就被翻譯成英文,
但是長期以來這個成就都被哈伯竊佔了。
Ref: https://pb.ps-taiwan.org/catalog/ins.php?index_m1_id=2&index_id=471
=> 回答哈伯 -> 答錯
=> 黑隊勝利
=> 星球 27:11
--
還有別的題目是英文亂翻亂寫的
像是
https://imgur.com/49ZCbS0.jpg







the eighth furthest ??
https://imgur.com/Alap7db.jpg

這題我覺得有爭議吧..黑洞的性質應該沒有被驗證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163.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W_Entertain/M.1563779564.A.92F.html
推
07/22 15:18,
6年前
, 1F
07/22 15:18, 1F
→
07/22 15:19,
6年前
, 2F
07/22 15:19, 2F
推
07/22 17:54,
6年前
, 3F
07/22 17:54, 3F
→
07/22 17:54,
6年前
, 4F
07/22 17:54, 4F
推
07/22 17:55,
6年前
, 5F
07/22 17:55, 5F
這題明明就是手機查資料比賽,而且兩邊都查錯答案,
怎麼可以把錯推給館方人員? 而且又是維基百科就有的答案
推
07/22 17:58,
6年前
, 6F
07/22 17:58, 6F
→
07/22 17:58,
6年前
, 7F
07/22 17:58, 7F
推
07/22 18:02,
6年前
, 8F
07/22 18:02, 8F
那英文題目跟中文題目不同又要怎麼說?
推
07/22 18:21,
6年前
, 9F
07/22 18:21, 9F
推
07/22 18:40,
6年前
, 10F
07/22 18:40, 10F
噓
07/22 19:10,
6年前
, 11F
07/22 19:10, 11F
→
07/22 19:10,
6年前
, 12F
07/22 19:10, 12F
你哪隻眼睛看到我說作假? 還是哪顆腦袋幻想到的?
→
07/22 19:11,
6年前
, 13F
07/22 19:11, 13F

推
07/22 19:14,
6年前
, 14F
07/22 19:14, 14F
→
07/22 19:15,
6年前
, 15F
07/22 19:15, 15F
如果李玖哲看不懂中文那就更不該出這種題目了,
一來是英文翻得爛到爆,還有一題中文寫最遠,英文寫第八最遠是想怎樣?
還有幾題是關鍵字不翻譯或翻錯,根本看不懂題目,
就算今天中英文都是正確的好了,
中文是非拼音文字辨識速度絕對屌打英文,
看中文跟看英文的人在這種比賽絕對完全不公平。
這樣也不能批評?
還是玩很大看久了,早就習慣不公平了?
→
07/22 19:57,
6年前
, 16F
07/22 19:57, 16F
→
07/22 19:58,
6年前
, 17F
07/22 19:58, 17F
"jahnny: 哈伯這答案 是館方人員給的"
這句話不是你講的嗎? 怎麼變成我幻想?
所以工作人員事前都不用先自己查過一次題目答案是什麼?
館方人員脫口講出錯的答案不用修正?
→
07/22 19:59,
6年前
, 18F
07/22 19:59, 18F
→
07/22 20:00,
6年前
, 19F
07/22 20:00, 19F
→
07/22 20:00,
6年前
, 20F
07/22 20:00, 20F
jahnny: 英文翻譯不好 只能說紅隊沒有英文好的
這次失誤根本扯到爆,隨便丟Google翻譯都不會這麼瞎,
憑老吳的英文程度瞄一眼應該也知道這英文完全沒辦法拿出來給觀眾看吧。
錯就是錯,不用講什麼"只能說紅隊沒有英文好的"來粉飾太平,
而且不是一句兩句小疏漏或typo,我節目一路看過來一直錯覺得太扯才來發文的。
→
07/22 20:03,
6年前
, 21F
07/22 20:03, 21F
→
07/22 20:03,
6年前
, 22F
07/22 20:03, 22F
→
07/22 20:03,
6年前
, 23F
07/22 20:03, 23F
推
07/22 20:06,
6年前
, 24F
07/22 20:06, 24F
→
07/22 20:06,
6年前
, 25F
07/22 20:06, 25F
→
07/22 20:08,
6年前
, 26F
07/22 20:08, 26F
推
07/22 20:09,
6年前
, 27F
07/22 20:09, 27F
→
07/22 20:10,
6年前
, 28F
07/22 20:10, 28F
→
07/22 20:10,
6年前
, 29F
07/22 20:10, 29F
→
07/22 20:12,
6年前
, 30F
07/22 20:12, 30F
→
07/22 20:12,
6年前
, 31F
07/22 20:12, 31F
→
07/22 20:13,
6年前
, 32F
07/22 20:13, 32F
→
07/22 20:14,
6年前
, 33F
07/22 20:14, 33F
還有 77 則推文
還有 11 段內文
→
07/24 21:50,
6年前
, 111F
07/24 21:50, 111F
→
07/24 21:53,
6年前
, 112F
07/24 21:53, 112F
→
07/24 21:55,
6年前
, 113F
07/24 21:55, 113F
沒有什麼叫做獨立發現,兩篇數據理論都一樣的paper,
你晚發你的paper就是沒有貢獻。
→
07/24 21:57,
6年前
, 114F
07/24 21:57, 114F
推
07/24 22:00,
6年前
, 115F
07/24 22:00, 115F
→
07/24 22:01,
6年前
, 116F
07/24 22:01, 116F
→
07/24 22:02,
6年前
, 117F
07/24 22:02, 117F
這投票就是電子投票而已啊,所以怎麼可能找得到討論記錄,
所以也不用想太多兩派怎麼爭執。
→
07/24 22:03,
6年前
, 118F
07/24 22:03, 118F
→
07/24 22:03,
6年前
, 119F
07/24 22:03, 119F
哈伯定律在1929一發表就造成轟動而廣為人知,
就算在將近百年後的今天直接將哈伯字眼拿掉,還是比較多人只知道哈伯定律,
而且哈伯在觀測宇宙上確實貢獻很大,不認識哈伯也聽過哈伯望遠鏡吧。
而且,請不要忘記當時主張靜態宇宙的愛因斯坦
已經是諾貝爾獎得主(1921 光電效應)
還有更早先發表的相對論
→
07/24 22:05,
6年前
, 120F
07/24 22:05, 120F
推
07/24 22:08,
6年前
, 121F
07/24 22:08, 121F
→
07/24 22:09,
6年前
, 122F
07/24 22:09, 122F
→
07/24 22:10,
6年前
, 123F
07/24 22:10, 123F
→
07/24 22:11,
6年前
, 124F
07/24 22:11, 124F
我轉貼中研院的文章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1526
(前略)
長久以來任職於美國太空望遠鏡研究機構的天文學家Mario Livio,
則決心要為哈伯洗刷名聲。他認為首度發表宇宙膨脹
這個重要發現的第一名美譽,固然該歸還給勒梅特沒錯,
但指稱哈伯運用審查制度干預云云,
則未免過於玷污了哈伯在確認這個理論上同樣功不可沒的第一手貢獻和成就,
何況,若是沒有哈伯的發揚光大,
勒梅特的理論恐怕還不見得會如此家喻戶曉。
因此,
Livio一頭埋入當年往返於投稿者與編輯之間多達數百封的信件堆裡,
仔細查閱了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當年的會議紀錄(該學會的出版品《英國皇家天文月刊》,
正是當年將勒梅特英文版論文加以翻譯並重印刊載的出版者)。
辛苦總算沒有白費,Livio果然在成堆文件中,
找出了這麼一封勒梅特在寄英文譯稿給編輯先生時,
親筆附上的一封信,信中說明,勒梅特自己就是這篇英文稿的譯者,
他也表示,願意為他自己從原文中所做的一切刪節負責。
在信中,勒梅特說:
「我不建議重印時還需再次提及當初
只不過一時起意加以討論的徑向速度部份,很明顯地,事過境已遷,
如今大家對該部分都不再有興趣了,還有幾何學那部份的註解也一樣,
不妨只需以一小段與之相關的新舊論文書目資料取代即可。」
勒梅特在致編輯的信中說,
「我附上一份法文原始文字稿件,
其中標注了哪些段落在譯文中被省略。
我自己翻譯時盡量使英文譯文忠實於我的法文原文,
但恐怕我的英文只能算是粗略達意而已,
如若貴單位有哪位仁兄願意幫忙審閱校訂我的英譯稿,
本人將不勝感激。」
1931年時的勒梅特,
對於招搖再三地重申他4年前所取得的研究結論,
認為是完全無必要,而既然美國方面的科學家
也已經在1929年取得了同樣的結論且公眾早已知之甚詳,
他本人對於「誰先原創性地發現了什麼」
這份光環究竟花落誰家這回事兒,
則完全表現出毫不在意,
因為他最有興趣的還是繼續鑽研他的研究,
1931年下半年,他正在撰寫和「原始原子的假設」相關的論文-
而這也就是後來「大霹靂理論」的前身。
勒梅特豪不猶豫地閃躲掉任何曝露在鎂光燈下的機會,
那正是1920年代一批優秀科學家曾留下的美好典範之寫照。
今天的科學家,
恐怕人人都不可能不參加「誰先看到誰就贏」的這場大戰吧?
推
07/24 23:29,
6年前
, 125F
07/24 23:29, 125F
→
07/24 23:30,
6年前
, 126F
07/24 23:30, 126F
→
07/24 23:31,
6年前
, 127F
07/24 23:31, 127F
→
07/24 23:34,
6年前
, 128F
07/24 23:34, 128F
推
07/24 23:36,
6年前
, 129F
07/24 23:36, 129F
→
07/24 23:37,
6年前
, 130F
07/24 23:37, 130F
→
07/24 23:39,
6年前
, 131F
07/24 23:39, 131F
你前面在講什麼我看不懂,太沒邏輯了,Lemaître早就發表了,
什麼被哈伯搶去發表是完全沒這種事的。
→
07/24 23:40,
6年前
, 132F
07/24 23:40, 132F
→
07/24 23:40,
6年前
, 133F
07/24 23:40, 133F
→
07/24 23:41,
6年前
, 134F
07/24 23:41, 134F
→
07/24 23:41,
6年前
, 135F
07/24 23:41, 135F
→
07/24 23:42,
6年前
, 136F
07/24 23:42, 136F
→
07/24 23:43,
6年前
, 137F
07/24 23:43, 137F
1929這篇>>>>>1931
每個提起哈伯發現宇宙膨脹理論的人都是提1929這篇,
光是被其他論文引用就3000多次,
1929這篇一出隨即引發轟動,
Lemaître在1931翻譯英文版時根本懶得再把Hubble Law的部分放進去,
原因就是Lemaître說的,大家早就沒興趣了,
同理,Hubble 1931那篇也是一樣。
→
07/24 23:44,
6年前
, 138F
07/24 23:44, 138F
1927>>>>>>>1929+1931,1929>>>>>>1931
推
07/24 23:46,
6年前
, 139F
07/24 23:46, 139F
→
07/24 23:47,
6年前
, 140F
07/24 23:47, 140F
→
07/24 23:48,
6年前
, 141F
07/24 23:48, 141F
→
07/24 23:48,
6年前
, 142F
07/24 23:48, 142F
你完全搞錯題目,Hubble Law 跟 觀測是兩回事。
論觀測到宇宙膨脹最早可以追到1912年,Lemaître這年才18歲,高中生而已。
Hubble到1913年父親死後,才從事數學及科學研究,先前念法律。
1.論第一個觀測是其他科學家。
https://imgur.com/uRCCAmB.jpg

什麼成就都要搶難怪被酸。
2.只論觀測那答案一大堆人(但是超硬凹)。
3.論發現是 Lemaître 。
4.論Hubble Law命名,Lemaître第一個推導,Hubble發揚光大,
Maybe大家不想起爭議就並陳。
※ 編輯: y800122155 (1.160.156.170 臺灣), 07/25/2019 02:40:35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TW_Entertain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