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電影愈爭議 票房愈好?

看板Theater (電影院 - 戲院)作者 (夢想起飛的季節)時間19年前 (2006/06/03 15:07),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6.06.03  中國時報 電影愈爭議 票房愈好? 黃文正/專題報導 最近,根據丹布朗暢銷全球4000萬冊小說改編的電影「達文西密碼」,因片中言及 耶穌與瑪莉亞結婚,並生有子嗣,引起全球教會團體群起抗議,造成極大的話題爭議。 弔詭的是,在一片爭議聲中,且受坎城影評不佳的負面衝擊,「達」片全球首映周票房 依然大破2億美元。其實,翻開中外影史,很多內容涉及宗教、同性戀或血腥暴力的 電影,往往愈是爭議,票房反而愈好。 ★斷背山引發激辯 拉抬媒體效應 「爭議」看似負面因子,但卻也有其所謂的「媒體效應」,只是正反兩面刀,拿捏得宜 ,才不會傷到自身。坦白說,像是「達文西密碼」或是李安的奧斯卡大片「斷背山」, 電影主題與內容引發爭議,並不難想像。描繪耶穌生子的「達文西密碼」, 對虔誠教友畢生信仰,無疑是一大衝擊,自是無法接受﹔至於「斷背山」,竟然把 美國英雄主義的化身西部牛仔,變成了同性戀,保守人士當然會坐立不安, 不跳出來臭罵幾聲,怎麼可能? 有人認為,純粹就商業市場分析,李安決定拍「斷背山」這樣的題材,確實非常聰明, 因為他應該很清楚,「斷背山」上映前,一定會引發許多衛道人士的叫囂,接著, 同志團體或是同情同志的影評人,便會跳出來為影片辯護,一來一往,激烈交鋒, 然後全球各大媒體廣為報導,在媒體和網路熱烈討論的免費宣傳下,電影自然 「未映先轟動」,就行銷角度而言,幾乎已大獲全勝。 ★基督的最後誘惑 受限時空未成氣候 最常引發爭議的電影,通常都涉及宗教問題,例如,早在1988年馬丁史柯西斯執導的 「基督的最後誘惑」,便曾遭全球教會的強烈抵制,這部根據希臘文豪卡山札基 (Nikos Kazantzakis)名作改編的電影,大膽探索耶穌面對的人性誘惑及內心掙扎, 打從宣布開拍至電影上映,一直受全球教會團體的炮火猛批,宗教領袖更呼籲教徒拒看 該片,或因時空背景差異,加上主演的明星(威廉達佛)不夠閃亮,最後該片僅在 美國小賣了800萬美元,不過,影評人倒是給予此片極高的評價,與今日全球大賣的 「達」片,形成極為諷刺的對比。 有趣的是,外傳當年馬丁史柯西斯本來想邀梅爾吉勃遜扮演耶穌,但梅爾吉勃遜是虔誠 的天主教徒,不願褻瀆神明予以婉拒,馬丁史柯西斯才被迫改找威廉達佛飾演。不料, 16年後,梅爾吉勃遜自己卻又跳出來,自製自導一部以耶穌受難前最後12個小時為故事 藍本的「受難記:最後的激情」,結果呢?電影全球大吸金,總共席捲了6億多美元的 驚人票房,也讓梅爾吉勃遜一下子成了好萊塢超級巨富。 兩年前上映的「受難記」,當然也曾引發教會人士的質疑,尤其片中描述猶大出賣耶穌 的劇情,更令猶太人暴跳如雷,另外,美國保守團體也擔心,片中血淋淋清楚描繪耶穌 遭酷刑的畫面,實在過於暴力了。為了化解外界疑慮,梅爾吉勃遜除了親赴梵蒂岡 向天主教廷解釋外,還免費為美國各大教會主辦多場電影試片,結果,這些宗教領袖 看了之後,不僅深受感動,甚至還主動替影片宣傳,呼籲教友觀賞此片, 梅爾吉勃遜這一招,真是非常厲害。 ★不可能的任務Ⅲ 砸在阿湯哥搞緋聞? 除了電影本身之外,另一種則是導演和演員所引發的「爭議」,像是「不可能的任務Ⅲ」 的男主角湯姆克魯斯,以及去年台灣導演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都是值得一談的 範例。 先來談阿湯哥吧,幾個星期前,「不可能的任務Ⅲ」在美國首映,結果首映票房雖有 4700多萬美元,但因遠比預期來得少,引起美國娛樂媒體熱烈討論,而最後大家都把 矛頭指向:都怪阿湯哥搞緋聞,搞太多了,讓影迷反感。 聽到這樣的評論,阿湯哥本人不知做何感想?事實上,「不可能的任務Ⅲ」他很賣命演出 ,導演J.J.亞伯拉罕的編導功力,也頗受影評讚賞,連一向嚴苛的權威刊物「娛樂周刊」 都給電影B+的高分。電影拍得好,但影迷卻不想看?看來,阿湯哥難辭其咎。 根據「USA TODAY」的民調, 5年前,「不可能的任務Ⅱ」上映時,有51%美國人表示 喜歡阿湯哥,但今年「不可能的任務Ⅲ」上映前,喜歡他的只剩下35%左右, 人氣可說是直線下滑。 其實,玩蛇的人,最後往往會遭蛇反咬一口,阿湯哥向來是很懂媒體的明星,在一大堆 攝影機照射下的首映會現場,他總是一臉熱情大方的替影迷們簽名甚至合影,有時還會 拿起影迷的手機,向人家的媽媽或老婆問好,這幾個親民絕招,台灣影迷也都曾見證過。 親民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若變成玩媒體、搏版面,那就有點可議了。 畢竟,有哪些明星會主動告知全球媒體,他要帶新女友凱蒂在羅馬現身?然後接下來 還有跳沙發、巴黎訂婚、懷孕等一籮筐怪事?透過全球媒體的大肆傳播,阿湯哥曝光率 當然居高不下,只是,小影迷們一天到晚看到他炒緋聞,慢慢也覺得煩了, 這些微妙的化學變化,慢慢形成負面因子,最後則在他的新片電影票房上爆發。 ★莎姊不穿內褲聚焦 脫光光卻沒人看 另外,去年蔡明亮的「天邊一朵雲」,也是很「爭議」的電影,蔡明亮的藝術創作向來 大膽,不過,都不若「天」中,陳湘琪為李康生「口交」的畫面來得「爭議」。 去年初該片上映前,「口交」和「情色」話題在國內媒體熱烈炒作下,勾動許多 男性觀眾的胃口,一心想要看個究竟。 結果,該片在全台大賣2500萬台幣的票房,遠超過蔡明亮之前所有藝術電影,其中, 中南部的票房甚至比台北還要好,只是看到電影票房如此亮麗,蔡明亮心中肯定百味雜陳 。 色情和暴力,雖引人非議,造成爭議,但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確實也屢創票房佳績。 例如,1992年莎朗史東主演的情慾驚悚片「第6感追緝令」,便是成功炒作莎朗史東 不穿內褲交叉雙腿的鏡頭,輕鬆在美國創下1億多萬元的驚人票房,更把名不見經傳的 莎朗史東,一下捧為銀幕性感女神。只是,說來有點殘忍,隔了14年,46歲的莎朗史東 想要東山再起,決定開拍續集,無奈年華老去,儘管她脫得一乾二淨,但全球男影迷 卻色不起來,根本懶得去看,票房慘不忍睹。 ★巴黎的最後探戈 貝托魯奇一片成名 另外,美國影帝馬龍白蘭度在1972年主演的情慾限制級巨作「巴黎的最後探戈」, 也曾掀起一陣爭議,最後大賣了3600萬美元票房,讓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一片成名。 至於1994年由奧立佛史東執導的「閃靈殺手」,透過一對年輕男女,對暴力提出深刻的 辯證和反思,也同樣飽受爭議,不過,這部片拍得有夠正,最後狂賣了5000萬美元票房。 從此看來,「爭議」確可吸引媒體和影迷目光,為電影票房搶占先機,不過, 現代影迷愈來愈聰明挑嘴,倘若電影本身拍得不怎麼樣,只是空有其表,票房也不可能 好到哪裡。相反的,如果有「爭議」光環,電影又拍得好,那就會有加乘效果, 搞不好就如李安的「斷背山」一樣,不但票房影評通殺,還可替自己抱回一尊小金人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2.112.29

06/05 03:51, , 1F
最後一段讚啊
06/05 03:51, 1F
文章代碼(AID): #14WJKkbZ (Theater)
文章代碼(AID): #14WJKkbZ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