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電影爛翻譯 有看沒有懂

看板Theater (電影院 - 戲院)作者 (Brotherhood of Legio)時間18年前 (2007/03/20 18:13),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2007.3.20.自由時報 編譯胡立宗/綜合報導 對部份導演及製作人來說,翻譯不良的字幕往往是惡夢一場,不但原本的戲劇效果達不到 ,還讓觀眾如墜五里霧中,根本看不懂劇情。例如鄔瑪.舒曼主演的「我的超人女友」 (My Super Ex-Girlfriend)在台灣上映時,原本是「我們絕不容忍性騷擾 (zero-tolerance policy for sexual harassment)」,但字幕打出來卻變成 「我們對性騷擾的標準很高」(按英文報導直譯)。 類似例子還包括,「X戰警三」中,英文原意是「我介紹新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 他代表美國人民面對全世界」的句子,在台灣上映時被翻成了「我介紹聯合國大使, 他為美國人民發聲」(按英文報導直譯)。 片商節省支出 翻譯外包 英國泰晤士報十九日報導,為了節省成本,越來越多製片公司將翻譯工作外包給像是印度 或馬來西亞等國的公司製作,但不少資深譯者卻認為,問題壞就壞在微薄工資激發不出 工作熱情,更何況這些地方的譯者能力不足以掌握電影原意、協助觀眾了解劇情。 同樣狀況也發生在台灣,一位譯者黛博拉.詹(譯音)就說,「有些錯誤實在誇張」,「 觀眾痛苦,製片公司也痛苦」。除了前述兩個例子,還包括「麻雀變公主二」中,主角 安.海瑟薇引用英國自然歷史影片拍攝者艾登堡的話,被翻成了來自福爾摩斯。 部分譯者就批評,他們的工作不只是當個翻譯機,「而是要能用簡潔、富文采的文字重新 包裝原文」,但英國製片業者卻只會要求他們「降低價碼,不然就乾脆別幹了」, 長此以往受害的只會是英國影業發展。 小行星帶竟翻成「類固醇帶」 曾將「Sixty Six」由英文翻成丹麥文、以及將宮崎駿的「神隱少女」譯成英文的英國 電影譯者史蒂芬森,舉例說明他碰過的一些案例,如「飛進小行星帶(asteroid)」 譯完變成「飛進類固醇帶(steroid)」,或「她死於一場詭異的(freak)橄欖球意外」 變成了「她死於一場畸形人(deformities)的橄欖球比賽」。 而墨西哥導演葛雷摩.戴.托羅(Guillermo del Toro)也是個「受害者」。 他二○○一年的作品「惡魔的脊椎骨」(El Espinazo del diablo),在被譯成英文後, 由於字幕「不知所云、艱澀難懂」,結果讓許多觀眾根本有看沒有懂。因此在拍完 二○○六年新片「羊男的迷宮」(El Laberinto del Fauno)後,他乾脆披掛上陣, 親自翻譯英文字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48.13.130
文章代碼(AID): #15_xFOGe (Theater)
文章代碼(AID): #15_xFOGe (The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