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The Criterion Channel 提供重度影迷值得深掘的電影寶庫
【串流大平台】當Netflix等平台競逐流行新片時,
The Criterion Channel 提供重度影迷值得深掘的電影寶庫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6404
對於普羅大眾來說,美國的電影發行公司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中文普遍直翻作
「標準收藏」,也有人簡稱為CC) 或許是個挺陌生、毫無感覺的字眼,但對於不少影迷
與電影工作者來說,這個名詞簡直自身帶有種神聖權威性。
「標準收藏」每個月發行的實體DVD、藍光影碟商品,都是世界各地新聞媒體與影癡們關
注的重大消息;對於不少導演與創作者來說,自己的作品能夠被「標準收藏」相中發行,
都是創作生涯的一大里程碑。就連Netflix、Amazon Prime這些向來對自家內容獨家性斤
斤計較的影視新貴,都願意為了「標準收藏」打破慣例。
「標準收藏」至今已發行Netflix的《羅馬》、《愛爾蘭人》、《婚姻故事》等片,
Amazon Prime則是有《沒有煙硝的愛情》、《談》、《邁阿密的一夜》等。以一個斗大傾
斜角度的英文大寫C作為logo的這家發行公司,究竟有什麼魅力能夠讓眾人們都為之傾倒
?
翻開「標準收藏」的影碟背面,他們是這麼介紹自己的:「標準收藏致力於彙整世界各地
的重要經典與當代電影,並以最頂級的技術規格、最完整的額外內容發行這些最傑出的電
影」。於1984年成立於紐約的「標準收藏」,主要母公司為Janus Films負責出資,創立
初期的「標準收藏」打從一開始就確立其目標,猶如自家的公司名稱,要發行放眼業界最
具權威的標準收藏產品,公司從起先的VCD,隨著科技演進開始製作DVD、藍光、4K
Ultra HD等,當然之後也逐漸與串流平台合作發行數位版本。
在實體影碟市場即將走向盡頭的數位浪潮之下,「標準收藏」的發行量依舊維持著極為穩
定的水平,價格當然也高過影碟市場的普遍水準,這都歸功於「標準收藏」在熱愛收藏實
體影碟的影迷心目中,仍有著相當崇高的地位,乃至於「標準收藏」每個月固定公布即將
發行的片單時,都會成為《綜藝報》(Variety)、《好萊塢報導者》(The Hollywood
Reporter)等媒體的報導主題。
「標準收藏」的影碟迷人之處,聘請各界藝術家重新設計的電影封面圖,光是第一眼就能
讓人驚艷,內容物也向來是影迷們的超值享受,「標準收藏」的影碟最精彩之處,即在團
隊收集相當完整的影像與文字資料,不僅僅是收錄幕後製作特輯,還包括電影學者與影評
人的研究資料,猶如是以該部電影為主題衍生出的百科全書。
「標準收藏」的發行以業界最頂級技術規格著稱,不少數十年、甚至百年前的影片,在團
隊的重新修復下,以極為驚人的影像品質重新展示在世人眼前,「標準收藏」有時還會邀
請導演密切合作,推出最符合創作者理想的珍藏版本,並在封面以導演的印製簽名認證「
Director Approved」。
從以上的簡單介紹,可想而知為何「標準收藏」能征服世界各地的重度影迷,而為了跟上
數位化的腳步,「標準收藏」近幾年也與不少串流平台合作,推出數位版本的產品,包括
上架至iTunes販售、以圖書館與教育公播系統為主的串流品牌Kanopy等,「標準收藏」也
與Hulu短暫合作過,讓部分影片上架Hulu,另外今天你仍然能在HBO Max上看到「標準收
藏」的主題播放區。
不過最廣為人知的應是華納媒體旗下的串流品牌FilmStruck,這個以經典老片為主題的串
流品牌,收錄了自家華納的Turner Classic Movies內容庫,也包括「標準收藏」等其他
公司發行的經典電影,不過FilmStruck即便在北美擁有超過10萬訂閱者,仍被華納決議在
2018年10月正式關閉,在當時引發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等重量級電影人集
體聯署,希望能拯救這個少數收錄經典影片的平台。
而正當不少影迷哀號,日後能去哪觀賞這些在影史有舉足輕重地位的經典片時,「標準收
藏」在同年11月宣布成立自家串流品牌The Criterion Channel (本篇就直譯成「標準頻
道」吧),並於2019年四月正式開台,某種程度上,也算是接手這群被遺落的消費者。
「標準頻道」在Roku、Apple TV、iOS等平台都能夠觀看,訂閱費用為每月10.99美金,另
有一年99.99美金的優惠價格。頻道上約有兩千多部電影提供觀賞,除了自家「標準收藏
」的片庫外,「標準頻道」也會從其他專攻藝術電影、獨立電影的片商取得授權,例如目
前頻道上有超過五部中國導演賈樟柯作品可觀賞 (賈樟柯的電影至今未曾被「標準收藏
」發行過)。
作為數位內容化的「標準收藏」,「標準頻道」繼承了其理念,目的是要讓觀眾能夠在頻
道上挖掘並欣賞更加多樣化的電影,前面提到「標準收藏」曾與Hulu有過為期五年的合作
,這段期間「標準收藏」上架了將近一千部電影至Hulu,但可以預料的是,這些電影迅速
地被淹沒在Hulu上萬部內容的大海中。
因此,比起Netflix、YouTube等串流新貴用電腦演算法客製化使用者的觀賞選擇,「標準
頻道」更加注重地是深度式的選片機制,頻道上的影片與播放清單都是團隊人工精心打造
,讓眾多獨特、極具藝術實驗性的電影能夠被觀眾看見,打開「標準頻道」的首頁,便能
體會其多元性的體驗,各個年代、類型、語言的電影一字排開,從法國新浪潮、好萊塢黑
色電影、到蘇聯時期的戲劇片,從備受推崇的藝術電影,到具備歷史地位的B級實驗片等
,完全是重度影癡的寶藏。
「標準頻道」選片團隊 (目前由Penelope Bartlett擔任選片總監) 的模式也有一定的
規律,例如每週二會上架當週主打的短片作品,星期三推出女性導演作品,星期五會以當
週的主題選出稱作「double features」的選集,星期六則是選出闔家觀賞的電影。
每回你打開「標準頻道」的主頁,都會有不同的主打專題等著被觀眾探索,就像是有一個
影展策展人在幫觀眾挑片一樣。當然,這與Netflix引以為傲的選片演算法完全天差地遠
,Netflix的演算法透過分析使用者各種過去的行為與數據,運算出為不同觀眾量身打造
的推薦影片,「標準頻道」的模式更加仰賴選片團隊是否能端出吸引觀眾的片單。
兩者並沒有優劣之分,Netflix是種速食式的消費模式,而「標準頻道」則是精緻的菁英
消費模式,力圖帶領觀眾踏上冒險,挖掘令人大開眼界的hidden gems,電腦演算法可想
而知並不適合「標準頻道」的模式。
除了獨樹一幟的片庫外,「標準頻道」也複製了「標準收藏」影碟令人嚮往的關鍵要素,
幾乎頻道上所有的電影,都提供極為豐富的額外內容給用戶觀賞,光是一部電影就另外含
有超過數小時的幕後花絮、導演與演員訪談、電影學者的隨片講解等。而即便上架了將近
兩千部電影於頻道上,「標準頻道」的搜尋功能讓使用者能夠以類型、導演、電影主題等
關鍵字搜尋片單,另外頻道上也有不少為觀眾建立好的播放清單,例如「德國表現主義電
影」、「關於電影的電影」等。
即便Netflix近年來海量的自製電影中,多少有幾部能列入年度最佳電影之林,但多半還
是被埋沒在數以萬計的內容庫之中。在Netflix、Hulu等串流平台在這幾年不是將重心放
在獨家內容,就是放在正流行、具話題的新片上時,「標準頻道」這種講求獨特性的串流
平台就更顯難能可貴,證明在這些流行領域之外,有更多更廣的電影疆土值得被觀眾探索
。
「標準頻道」不僅僅是適合那些自稱為重度影迷的觀眾,其實更加適合的是熱愛電影、渴
望能觀賞「不一樣」的電影,卻從未有機會或管道接觸到這些內容的觀眾。
The Criterion Collection https://www.criterion.com/
The Criterion Channel https://www.criterionchannel.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0.18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Video/M.1632352829.A.01E.html
Video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