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衛電影的時差

看板WongKarWai作者時間21年前 (2004/11/10 23:47),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聯合早報副刊 2004-11-10 王家衛電影   的時差 ---------------------------------------------------------------------- ● 沈幗英   中文電影導演當中,你叫得出名字的是張藝謀、陳凱歌和王家衛。 但只有Wong Kar-Wai你發音最准確,其他兩位經過你的口都變成了法國 人。雖然那時你還沒看過王家衛的電影,張藝謀和陳凱歌的片子你倒看 了几部。   你看王家衛電影的順序和我們相反,先是《花樣年華》、《2046》 ,然后才《阿飛正傳》。你喜歡他近期作品多一些,你偏愛它們精致華 麗的視覺和多層次的結構。我卻開始懷念《阿飛正傳》、《重慶森林》 時期的朴質簡單。   《2046》剛在巴黎上畫,就有戲院主辦王家衛回顧展,讓歐洲觀眾 有機會觀賞王導早期的電影,看《2046》時就能有所參照,識辨出戲里 無處不在的舊作符號,對影片有多一層的解讀。法國人對電影的認真叫 人妒嫉。   康城影展期間,西班牙報章給了《2046》兩大版的篇幅,影評形容 它抒情詩意近乎完美,是王家衛迄今最好的作品。相比下華人觀眾和中 文媒體看《2046》要苛刻得多。最常見的評語是:這部片需要花上近五 年的時間來拍嗎?   時間是王家衛電影中不變的主題,戲里戲外皆是。《阿飛正傳》里 的那台鐘,在歐洲和亞洲有明顯的時差。中文媒體把焦點都放在拍攝時 間上,耿耿于懷。對于時間,歐洲觀眾比亞洲觀眾來得釋懷。只要最終 的成品素質高,他們才管你花多少年來拍攝,反正戲票錢又不會增加。 華人觀眾在媒體的影響下,有了不同的期望,不知不覺地會用手表來計 算《2046》。我們無法忍受不把經濟效應看在眼里、浪費偶像巨星寶貴 時間的導演,就像我們不能理解一些人虛度光陰的生活方式。   有些電影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沉澱才會漸漸發酵。《2046》在我身上 就有這種效果。我想再看一遍《2046》,這回不戴手表進場,然后告訴 你我的感想。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2.238.70

218.166.135.182 11/11, , 1F
我好想大推這篇喔 好感動
218.166.135.182 11/11, 1F

218.171.69.42 11/12, , 2F
我也覺得很棒,借轉至CIA~謝謝!
218.171.69.42 11/12, 2F

218.162.238.38 11/12, , 3F
歡迎轉錄 我也是轉貼來的嘛~~
218.162.238.38 11/12, 3F

140.111.165.253 11/12, , 4F
不錯不錯
140.111.165.253 11/12, 4F
文章代碼(AID): #11aZWj4Y (WongKarWai)
文章代碼(AID): #11aZWj4Y (WongKarW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