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為四郎哭泣
中國時報 931112
如果你為四郎哭泣
⊙龍應台
我陪父親去聽過好幾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會遇見父老們和他們中年的子女;每
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經濟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可能找得出一百個方式來回答「文化為什麼重要」這個
問題,但是我可以從一場戲說起。
有一天台北演出「四郎探母」,我特別帶了八十五歲的父親去聽。從小聽他唱「我好比
籠中鳥,有翅難展;我好比虎離山,受了孤單;我好比淺水龍,困在了沙灘……」,老人
想必喜歡。
遙遠的十世紀,宋朝漢人和遼國胡人在荒涼的戰場上連年交戰。楊四郎家人一一壯烈陣
亡,自己被敵人俘虜,娶了敵人的公主,在異域苟活十五年。鐵鏡公主聰慧而善良,異鄉
對兒女已是故鄉,但四郎對母親的思念無法遏止。悲劇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潛回宋營探望
老母的片刻。卡在「漢賊不兩立」的政治鬥爭之間,在愛情和親情無法兩全之間,在個人
處境和國家利益嚴重衝突之間,已是中年的四郎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失聲:「千拜萬拜,
贖不過兒的罪來……」
我突然覺得身邊的父親有點異樣,側頭看他,發現他已老淚縱橫,泣不成聲。
父親十六歲那年,在湖南衡山鄉下,挑了兩個空竹簍到市場去,準備幫母親買菜。路上
碰見國民黨政府招兵,這十六歲的少年放下竹簍就跟著去了。此後在戰爭的砲火聲中輾轉
流離,在兩岸的鬥爭對峙中倉皇度日,七十年歲月如江水漂月,一生不曾再見到那來不及
道別的母親。
他的眼淚一直流,一直流。我只好緊握著他的手,不斷地遞紙巾。
然後我發現,流淚的不只他。斜出去前一兩排一位白髮老人也在拭淚,隔座陪伴的中年
兒子遞過紙巾後,將一隻手環抱著老人瘦弱的肩膀。
謝幕以後,人們紛紛站起來,我才發現,啊,四周多的是中年兒女陪伴而來的老人家,
有的拄著柺杖,有的坐著輪椅。他們不說話,因為眼裡還有淚光。
中年的兒女們彼此不識,但在眼光接觸的時候,沉默中彷彿已經交換了一組密碼。是曲
終人散的時候,人們正要各奔東西,但是在那個當下,在那一個空間,這些互不相識的人
變成了一個關係緊密、溫情脈脈的群體。
在那以後,我陪父親去聽過好幾次的「四郎探母」,每一次都會遇見父老們和他們中年
的子女;每一次都像是一場靈魂的洗滌,感情的療傷,社區的禮拜。
從「四郎探母」,我如醍醐灌頂似地發覺,是的,我懂了為什麼「伊底帕斯」能在星空
下演兩千年仍讓人震撼,為什麼「李爾王」在四百年後仍讓人感動。
文化,或者說,藝術,做了什麼呢?
它使孤獨的個人為自己說不出的痛苦找到了名字和定義。少小離家老大失鄉的老兵們,
從四郎的命運裡認出了自己不可言喻的處境,認出了處境中的殘酷和荒謬,而且,四郎的
語言──「千拜萬拜,贖不過兒的罪來」──為他拔出了深深扎進肉裡無法拔出的自責和
痛苦。藝術像一塊沾了藥水的紗布,輕輕擦拭他靈魂深處從未癒合的傷口。
文化藝術使孤立的個人,打開深鎖自己的門,走出去,找到同類。他發現,他的經驗不
是孤立的,而是共同的、集體的經驗,他的痛苦和喜悅,是一個可以與人分享的痛苦和喜
悅。孤立的個人因而產生歸屬感。
它使零散的、疏離的各個小撮團體找到連結而轉型成精神相通、憂戚與共的社群。「四
郎」把本來封鎖孤立的經驗變成共同的經驗,塑成公共的記憶,從而增進了相互的理解,
凝聚了社會的文化認同。白髮蒼蒼的老兵,若有所感的中年兒女,或者對這段歷史原本漠
然的外人,在經驗過「四郎」之後,已經變成一個擁有共同情感而彼此體諒的社會。
人本是散落的珠子,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絲,將珠子串起來成為社
會。而公民社會,因為不倚賴皇權或神權來堅固它的底座,因此文化便是公民社會最重要
的黏合劑。
--
Dolpo,敬我們偉大的人類學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兔(ptt2.cc)
◆ From: 140.112.228.159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28.159
※ 編輯: newtiki 來自: 140.112.228.159 (11/30 20:50)
推
61.57.176.117 12/02, , 1F
61.57.176.117 12/02, 1F
推
24.87.56.182 12/17, , 2F
24.87.56.182 12/17, 2F
XiangSheng 近期熱門文章
PTT影音娛樂區 即時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