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rman Operas(2)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Mannsbild)時間21年前 (2003/05/22 14:0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於五月二十日聯合報的文化版又有一則關於德文歌劇上演的消息 北市交將於十月十七、十九日上演R. Strauss的Salome Richard Strauss(1864-1949) 我習慣將他區分為 兩個Richard (另一個當然是Wagner) 與兩個Strauss (另一個是寫圓舞曲的那群) 雖然之間沒有任何血緣關係 但是以他許多的音樂創作歷程 堪稱有趣而"不"巧合 大家熟知的"音詩"(Tondichtung) 也不過是1890年代的"早"期作品(我們相當多的R. Strauss聆賞經驗就從這裡開始) 此處受到了另一個 "Richard" 的影響是無庸置疑的巨大 (Strauss十七歲時就拿Tristan(見上篇)的總譜研究) 也不光只有Strauss受到影響 只是將此處與1910年以後的"晚"期作為比較 這些音詩的聲音(不只是音樂)表現力量震撼當時人們的視聽 不用說 效果是十分的成功 這個趨向到1908年Elektra的首演到達了頂峰 批評家所謂的"噪音"成了當時Strauss與他的同儕們決定要寫的效果 但是之後起了大變化 1910氣氛輕鬆的年Der Rosenkavalier(中譯玫瑰騎士)充滿了許多三四拍子的圓舞曲 雖然樂團編制一樣盛大 演出成功更勝以往 但是如Elektra或Salome的不協和音幾乎沒有出現 聽眾顯然相當滿意 但是他的同儕指責他走回頭路的措辭一樣激烈 這個sea change 固然有他任法國號首席父親影響 圓舞曲顯然也有Johann Strauss Jr.的影子 但以他個人的動機觀之 不提到1905年首演的Salome是說不過去的 之中固然有很多充滿失常的性愛表述 但這未必是R. Strauss的主因(其中有點複雜,容後再敘) 其中音樂風格很難說是具有相當中東特色的 反倒是具有維也納風格的(例如七紗舞) 而末尾Salome漫長而失神的獨白 就是一種類似Isolde的終止式(雖然mood大不相同) (按:還記得愛與救贖嗎?) 還不僅於此 Salome與Elektra都是頗不常見的獨幕劇 (按:R. Strauss為區分此二部作品與一般歌劇的差別, 特使用原作者對原著的稱呼,即前者為Drama,後者為Tragedy) 也就是從演出開始至結束沒有休息 使得劇情十分緊湊 原來Wagner招牌的leitmotif(主導動機)也要變更形式 否則一直重複將使得音樂沉悶劇情呆滯 於是便產生了一種特別減縮,富於變化,以致於結構性的leitmotif 這些原因使得當時人們在此劇的心理與精神分析難以找到著力點 總而言之 Salome是R. Strauss由前期邁入中後期的重要線索(卻不是分界) 也扮演浪漫與現代的橋樑(Stravinsky的春之祭整整晚上五年) 也為後來的作曲家們指引出一條道路 P.S. 1.在此並未詳述關於歌劇內容及原作資訊,請使用搜尋引擎尋找相關資訊 2.廢話及專業術語太多,尚請多多包涵及原諒 -- Wenn Tugend und Gerechtigkeit If virtue and justice, den grossen Pfad mit Ruhm bestreut, the big path with fame sprinkles dann ist die Erde ein Himmelreich, then the earth is a heaven, und Sterbliche den Goettern gleich. and mortal is like the God. --- Schlusschor des erstes Aufzugs, Die Zauberfloete, Mozart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1.74.123.11 ※ 編輯: Aegisth 來自: 211.74.123.11 (05/22 16:29) ※ 編輯: Aegisth 來自: 211.74.123.11 (05/22 16:30)
文章代碼(AID): #-p6a-Av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p6a-Av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