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衛報刊載的Tureck訃文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indigo girls)時間20年前 (2004/07/14 03:44), 編輯推噓3(301)
留言4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Tureck過世將滿一週年,在這時看看這篇英國人寫的報導, 或許也是一種紀念的方式。中文的翻譯出於在下之手。 杜蕾克訃文,原刊載於20037年7月19日倫敦《衛報》,本翻 譯文僅可以非營利性質流通,嚴禁基於任何商業利益進行轉 載、翻印。 杜蕾克--致力巴哈音樂而極度要求的鍵盤樂手 Jessica Duchen Saturday July 19, 2003 杜蕾克--音樂家,1914-2003 「你用你的方式彈奏,我用巴哈的方式」,是她最有名與特 殊的陳述之一。向不屈不撓的大鍵琴家藍道絲卡講這番話的 是也有著相同特性的杜蕾克,她日前以88歲之齡辭世。這位 意志強烈,要求甚高,極智慧的美國鍵盤樂手,身兼表演者 與學者兩種角色,為了巴哈音樂奉獻一生。 她與一般潮流相悖,在現代平台鋼琴上演奏巴哈,此方式現 在再度受到接納,主要歸因於杜蕾克之藝術性、堅持、及榜 樣。 她很早展露才華,9歲幼齡即在芝加哥公開演出。16歲時, 在茱利亞音樂院試聽會上,她開列清單要憑記憶演奏大部分 巴哈前奏與複格曲,震驚了主考官們。 不久之後,她在茱利亞音樂院的練習房內,一次奇特的場合 下,立下未來志向。在她18歲生日前,產生了後來被她描述 為一個「突然令人炫目的洞見」。她正在練習巴哈複格,而 「進入一種恍惚狀態……當清醒時我曉得概念的多階段構造 ,與實踐它的必要技巧。就像愛麗絲,我經過了一小扇門, 進入了無限新綠的宇宙,而我想永遠待在那裡。」 新技巧要求她放棄以往左/右手相對的概念--旋律對和聲-- 大部分古典音樂之表演基礎。「每隻手指必須達到絕對的 獨立……巴哈不應該被視為僅有線性形式:這種聯繫是垂 直和對角性的。」 但是杜蕾克的奉獻不僅止於巴哈。10歲時,她遇到俄裔發 明家Teremin,而聽到他製作的電子樂器,令她印象深刻 。在她進入茱利亞的第一個星期內,她獲悉有項獎學金提 供給願意學thermin的學生,便立刻參加試聽會--以該樂 器彈奏「上帝拯救女王」,她以前從未彈過該樂器--她就 贏得了獎學金。 杜蕾克在1935年於紐約進行首演,同年同地開了第一次全 巴哈系列音樂會。此後,他定期在紐約(1944到1954年間 ,從1959到1980年代間),倫敦(1953年起),哥本哈根 (1956年起)、帕沙迪納(1960到70年代)開全巴哈系列 音樂會。22歲,她在卡內基廳紐約與愛樂管弦樂團合作, 由奧曼第(Eugene Ormandy)指揮,演奏布拉姆斯龐大的第 二號鋼琴協奏曲--她嬌小的身材(身高1米57)及雖小卻 極柔軟的雙手,絲毫未讓她在該曲上有所懼色。 杜蕾克的早期事業與一般演員們一樣裝飾豐富。她經常巡 迴美國,演出高展技性的戰馬協奏曲--她曾娓娓道來,22 歲時與Mitropoulos(米托波路斯)及明尼蘇達交響樂團搭 乘私營火車巡迴的往事,每晚要在不同城鎮演奏拉赫曼尼 諾夫第二號鋼琴協奏曲。 在VAI重發杜蕾克1940年代初期的錄音「年輕的點火人」 (Young Firebrand)中,收錄了令人窒息的李斯特帕格尼 尼前奏曲,宣示了她既是巴哈的表演者,也有超乎尋常的 技巧性。 杜蕾克又同樣的在當代音樂中居冠,特別是艾伍士(Charles Ives)、W.須曼(William Schuman)、D.戴蒙(David Diamond)等美國作曲者,戴蒙1947年所作第一首鋼琴奏鳴 曲即為她所作,她也首演了W.須曼的鋼琴協奏曲。她也曾 向荀貝格上過幾次課,展現了對作曲的興趣,1952年時, 她在美國演出第一個錄音帶與電子音樂的節目。 如此的事業會讓許多音樂家滿足,對杜蕾克則不然。在她 1947年哥本哈根舉行歐洲首演與1953年三場巴哈演奏會的 倫敦首演後,幫助她建立了國際性名聲,她更進一步擴展 範圍。從1960年起到1972年,她建立自己的樂團(杜蕾克 巴哈演奏者),並成為首位指揮紐約愛樂(1958)與倫敦愛 樂管絃樂團(1959)的女性。她提供給樂團自己印刷的總譜 版本,並且親自撰寫演奏註解。 杜蕾克在多處擔任過教學職務,首先在費城音樂院(1935- 42),紐約曼尼斯音樂學校(1940-44),茱利亞音樂院(19 43-55),哥倫比亞大學(1953-55)。在1982到1984年她也 是馬里蘭大學的音樂教授。 身為羅素、柏林及奧本海默的友人,她於1960年代選擇 住在牛津,「因為那裡充滿了科學家與哲學家」--她對 每一種活動領域中有關結構的理論感到興趣--稍後定居 倫敦肯辛頓。1970年,她成為牛津大學聖希爾達學院的 終身研究員,三年之後成為牛津大學沃夫生學院的訪問 研究員。 在這段期間,她也到丹麥、西班牙、荷蘭、以色列、巴 西、智利、阿根廷及美國等地,進行學術演講。 她撰寫了三冊的《巴哈演奏之介紹》,也對數首巴哈作 品,其中包括義大利協奏曲(1983)及兩首魯特琴組曲編 寫版本,後者是和伊斯賓(Sharon Isbin)合作的。 「我生活中全部所經歷的的路程,似乎是使相反的世界 與區域合為一體」,她在1993年如是說過。最終,她創 立過數所音樂性與研究性社群:今日的作曲家(紐約, 1949-1953),國際巴哈社(1966),巴哈研究所(紐約 ,1968),杜蕾克巴哈研究所(紐約,1966-1990), 及1993年在英國牛津的杜蕾克巴哈研究基金會。 該基金會舉行年度研討會,講者來自不同領域--從音樂 學、天文物理學及埃及學等--探討相同的主題,例如結 構或者裝飾。在這些會議上,杜蕾克用任何樂器,像大 鍵琴、史坦威鋼琴、電子合成器,來演奏巴哈,經常是 一場之中使用數種樂器。她對宣稱巴哈只能用歷史樂器 來演奏的論點深感不耐,而於1997年的研討會上挑戰了 在二十世紀後25年具有主導性之歷史性知覺概念的真實 性。 杜蕾克人格強悍,自律他律均甚嚴格,但在80幾歲時也 如同以前一樣的表現了溫情與智慧的一面。她的談話範 圍寬廣,上從亨利詹姆士的詩到核子物理,下至她收集 古董瓷器、玻璃與銀器的狂熱到不參考任何食譜自作的 調味醬。 她在1961年與芝加哥建築師海恩帝斯(James Hainds)結 儷,之後仳離,1964年與董恩斯(George Wallingford Downs)再婚,他不幸於兩個月之後過世。兩次婚姻均 無所出。 在1990年代初,她回到牛津,主要時間致力在研究基金 會內。她繼續到各地演出,俄羅斯、義大利、紐約、倫 敦威格摩爾廳均見足跡。1998年,她還為DG公司新錄音 ,曲目就是與她或許是最強烈有關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 ,她經常在一場演奏會內用兩種樂器演奏該曲,先用大 鍵琴,然後用鋼琴演出。「我想證實我所說的,那就是 音樂與本質有關,而不在樂器上頭。」 她早先的錄音,在Philips, VAI和其他廠牌仍可獲得, 是歷史性經典。她在1953年灌錄48首巴哈平均律前奏與 複格唱片,一度在25年內無法獲得,在1999年重新以CD 形式再度發行,獲得滿堂彩。生命最後一年,她回紐約 居住。 杜蕾克的鋼琴風格是超乎尋常的有活力智慧,而在細節 上多所注意,對於更受褒獎的顧爾德有甚大的影響,比 如說她對於裝飾奏的適當性就多所關注。但讓聽眾多所 信服的,是她在細節中所穿透出來令人嘆為觀止的、火 熱的,近乎傳道性的精神面。她被推崇為「巴哈女祭司 」--那就是她將為世人所如何記憶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0.128.74 ※ 編輯: YTJEN 來自: 61.30.128.74 (07/13 19:58)

219.80.193.89 07/13, , 1F
按Harold C. Schonberg那本書好像是
219.80.193.89 07/13, 1F

219.80.193.89 07/13, , 2F
Landowska對Tureck說的
219.80.193.89 07/13, 2F

203.70.93.139 07/14, , 3F
我也記得是Landowska對Tureck說這句話
203.70.93.139 07/14, 3F

203.70.93.139 07/14, , 4F
不過也有一說是Pablo Casals
203.70.93.139 07/14, 4F
文章代碼(AID): #10z3kn4q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0z3kn4q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