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11/16 佐藤俊介與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綠鳩)時間2年前 (2022/11/21 16:18), 2年前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很精彩鮮豔的一場音樂會, 先上音樂會資訊, 再記(遲來的)個人感想。 ================================================== 《炫技巴洛克-Shunske Sato╳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2022.11.16 誠品表演廳 曲目: A. Corelli:Concerto grosso in D Major, Op. 6, No. 4 J.S. Bach:Violin Concerto in D Minor, No. 1, BWV1052r A. Vivaldi:Quattro Stagioni,“Four Seasons” 演出者: 小提琴獨奏/Shunske Sato (佐藤俊介)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 ================================================== 11/16是這一系列音樂會的最終場,不知是這幾天下來樂團和佐藤俊介培養的默契 越來越好,還是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本來就是很棒的樂團只是我孤陋寡聞,總之這 場音樂會我著實對他們的表現感到驚艷。 我因為遲到錯過了Corelli的大協奏曲,所以在現場聽到的第一首是巴哈的協奏曲 。一開始的印象,怎麼說呢,確實有種不協調的感覺,我推想原因可能和使用的 樂器和編制有關。佐藤使用的應該是現代小提琴配上羊腸弦及巴洛克弓,而樂團 則是鋼弦和現代弓, 樂團人數上包含大鍵琴家共12人。佐藤的琴聲就如他在荷蘭 巴哈協會的錄音那般表情多變 、情感豐富,另一方面作為對照的樂團在風格上雖 然和獨奏配合得很好,但音色上的差距還是給了我突兀感。再者我覺得巴哈協奏 曲中弦樂團人數稍多,這也增加了音色上差異感。先前有板友提到整場聽起來都 有難以言喻的「怪怪」感覺,會不會這就是原因呢? 撇除這點,這首巴哈協奏曲的演奏很是精彩。獨奏和樂團間的競逐對比非常生動 ,在現場聽便能夠清楚感受到巴洛克協奏曲音樂所富有的強烈節奏感與劇烈對比 ,和諧與不和諧間的色彩及語調變化都是如此直覺。雖然激烈的感情表現地相當 直接,但巴哈音樂所具有的理性秩序卻又清晰可感。 對於佐藤現場演奏的第一印象,我想絕對是那清晰細膩又多元的弓法,還有又大 又響的琴聲!他使用那把巴洛克弓就像是自己身體的一部分般活用自如,佐藤也 熟知以不同方式拉奏羊腸弦會發出什麼樣的聲音,現場聽到的音色層次真的另我 非常驚豔。雖然我以前也有在現場聽古樂器演奏巴洛克音樂的經驗,但當時完全 沒有這種豐富的印象。我也可以斷言這個感受是只有在現場可以真實感受到的, 羊腸弦豐富圓潤的有機聲響有著獨特的韻味,而在其上使用巴洛克弓則能使語調 表達更加清晰容易。聽到如此豐富多彩的演奏,我也不難想像佐藤為何會選擇 當古樂演奏家了。 (註: 其實他現在也還是有拉貝多芬、莫札特、布拉姆斯甚至是華格納的音樂, 另外離題一下,他年輕時拉的Korngold concerto真是極品呀) 在第一樂章快板中,我感受非常深刻的部分是在B段的獨奏樂段。這段出現了許多 演奏效果高的片段,像是bariolage的反覆使用。而這個片段在B段結束前以更華 麗的方式出現時,我感覺佐藤的演奏像是把我帶到了另一個世界般,內心有種說 不出的強烈感受。這讓我想到Edmund Burke對於美學的描述。當晚我感受到的無 疑不是纖細的美,而是近於恐怖的崇高(Sublime)。佐藤的琴聲完全籠罩、支配了 整個空間,聽眾想逃也逃不掉(?) 我當時對於這響徹音樂廳的聲響感受到了類似 害怕的感覺但又有些興奮,就像是站在海邊觀看巨浪,壯觀但是令人畏懼。雖然 這是照理來說沒有殺傷力的音樂,而且也只是佐藤一人的琴聲而已,我當時所感 受到的可比在現場聽百人交響樂團大聲強奏還要震撼。我也非常敬佩巴哈創作出 這樣的傑作,這首BWV 1052的第一樂章從開頭齊奏的ritornello主題到獨奏部分 的素材發展實在很有巧思呀。許多獨奏樂段其實只是同一音型的反覆而已(例如B 段的bariolage),這些樂段基本上也沒有巴哈的招牌對位法卻如此吸引人。我想 能造成這個效果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開頭齊奏主題在後續發展時聲部越加豐富, 就和獨奏形成了很大的對比吧。 隨後的第二樂章我感覺他們的演奏好像在傾訴著耶穌的苦難一樣,有種類似馬太 受難曲一些片段的情緒。第三樂章快板雖然也是d小調開始,但其輕巧卻讓我印象 深刻。這個樂章也展現了佐藤的名人技巧,一樣是在B段獨奏樂段,佐藤的音色多 變實在太過驚奇、句句都如此有說服力,最後我又完全被他們音樂牽著走了。 總結這首協奏曲,樂團和佐藤的演奏充滿了洋溢的生氣;力度、音色、音量、情 緒等等的對比和張力鋪陳都使得這首作品性格鮮明而活靈活現,有著滿滿的現場活 力。 下半場的四季依然是精彩演出。或許是因為我適應聲響了,也或許是因為演奏實在 太過精彩,總之我早已忘了上半場聽巴哈時感覺到的些許違和感。佐藤在上半場已 展現了他的名人技巧,而在四季中他的存在更加閃亮。有了他作為獨奏,所有樂章 的性格都是如此鮮明,樂團也在佐藤的領導下有了堅定的自信。無論是和諧、對立 ,或是一唱一和,都能感覺出獨奏與樂團都有著親密信任的關係。雖然樂團表現不 俗,我還是要強調佐藤在四季中作為virtuoso的重要性。簡單來說,就是他充滿個 人魅力,所以這場四季具有很好的故事性和畫面感。例如《秋》的第一樂章從豐收 農民到酒醉村民實在太繪聲繪影了。雖然這場演出中佐藤沒有像他在荷蘭巴哈協會 那樣「誇張」,但我想聽眾應該也都充分感受到豐收後歡騰一番,宴會酒酣耳熱、 爛醉如泥的樣貌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即興演奏,如《冬》的第二樂章,那流 麗新鮮、富有歌唱性的即興旋律真是讓我耳目一新呀。 整體而言這是場充滿魅力的四季演奏,獨奏和樂團間的親密互動不只肉眼可見,更 是肌膚可感。佐藤在四季中充分展現了巴洛克時期義式協奏曲中virtuoso的氣魄, 無論是增加張力的華麗炫技,還是好品味的即興演奏都賦予了樂曲重要的靈魂,使 其性格鮮明而生動。而這場演出在描繪各個季節的氣候或環境氛圍上也是活靈活現 ,觀眾宛如在幾十分鐘內就經歷了四季的巡迴一般。 最後也讚賞一下樂團,第一次聽他們的現場演奏就留有好印象。樂團總監李美文老 師提到,這次佐藤先生和他們合作其實也是「給我們上了一課,重新認識了巴洛克 音樂演奏。」雖然我沒有聽過他們以前的演奏,但從這晚演出的精彩程度看來確實 如此。有了這場演出的好印象,我今後會更加期待巴洛克獨奏家樂團、以及台灣古 樂演奏的未來發展。 四季精彩結束後就到了安可時間,第一曲是巴洛克獨奏家樂團《印象 ‧ 臺灣》專 輯中「春情」小提琴協奏曲的第二樂章「雙雁影」。佐藤在四季謝幕時去後台拿了 現代弓演奏這首曲子,或許是因為羊腸弦的關係,他的琴音聽起來非常暖,整體上 給人柔情似水但不幽怨的印象。第二曲是Telemann的12 Fantasias for Solo Vio- lin中第12曲(A minor)的Presto。演奏前佐藤又去後台換回巴洛克弓,接著快步走 到舞台中心後便毫無遲疑地拉奏這首。我感覺拾起巴洛克弓後佐藤整個人又精神起 來了,這首演奏得隨興歡快,有著十足的民眾舞曲感覺。現場好似在18世紀的歐洲 節慶市集中一樣氣氛活絡,我想聽者和演奏者都想隨之起舞了(佐藤演奏時還腳踏 拍子)。 第三首後佐藤終於給聽眾巴哈了,無伴奏g小調奏鳴曲從Siciliana拉到Presto結束 。和演奏Telemann不同,佐藤在拉巴哈時給我的是「忠誠」的感覺。他用心於和巴 哈對話,所有的一字一句都在精湛獨特的articulation下具體鮮明。在結束前,佐 藤給聽眾無伴奏C大調奏鳴曲中的Largo作為道別。他的巴哈不是意義深長需要細細 思考的演奏,而是相當雋永卻直接說進心坎裡的誠摯告白。雖然我有一瞬間期待他 能繼續拉Allegro assai讓大家快樂回家,但Largo聽到一半,我也明白這是最好的 結束了。 總結這場炫技巴洛克,這真是場新鮮生動、讓人滿足的音樂會呀,錯過了大協奏曲 真是讓我後悔。如此鮮豔的音樂會平常真的體驗不太到,我覺得偶爾就是要來一場 這樣「直覺式」的體驗。義(德)式巴洛克協奏曲富有的韻律感和簡明旋律都帶給聽 者和演奏者很直白的感受,也難怪我常聽說某些人聽不慣「古典音樂」,但卻蠻喜 歡(義大利)巴洛克音樂的,因為具有活生生的氣息。另外這場選在誠品表演廳真是 正確的選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5.188.16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669018694.A.A77.html

11/21 23:55, 2年前 , 1F
巴洛克獨奏家樂團本來就很棒.我女兒有推薦
11/21 23:55, 1F

11/23 07:02, 2年前 , 2F
在台中聽過一次這個團的演出,很棒!
11/23 07:02, 2F
※ 編輯: raicho (180.217.140.191 臺灣), 11/24/2022 23:00:43
文章代碼(AID): #1ZUpH6ft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ZUpH6ft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