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巴哈 Partita No 3 in E BWV 1006

看板clmusic (古典音樂)作者 (藐視王法)時間3周前 (2025/07/09 23:58), 1周前編輯推噓8(8011)
留言19則, 6人參與, 1周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ttucse ((((>( ̄▽ ̄)<))))》之銘言: : 巴哈 Partita No 3 in E BWV 1006 : 這首我聽過Milstein的版本之後 : 就把大家都以他為標準了 : Milstein : https://youtu.be/waxat-_tRH8
: Perlman : https://youtu.be/kKQ_GyelRsc
: Midori : https://youtu.be/V35gFDLYG-A
: Hilary Hahn : https://youtu.be/uju--tMDar8
: Augustin Hadelich : https://youtu.be/mqOOQunYMo4
: 是我貴古賤今嗎? : 大家喜歡誰的版本 這一首在小提琴界裡也算是試金石了。 我現場聽過多次,大概只有兩次幾乎沒失誤的。 而且有趣的是,若小提琴家獨奏會有把這首排進去, 甚至節目單裡只有純巴哈無伴奏, 那這首基本上都是排開頭,避免肌肉疲勞導致失誤。 陳銳也很喜歡演奏這一首,也大膽把這首排進安可過幾次, 我聽過那一場幾乎成了災難,第二頁就開始左右手瘋狂錯開了。 由於今天很多錄音都修得過頭, 所以這首我除早期有收一些大師的CD外,今天都只聽Youtube的現場演出。 先講一下巴哈無伴奏大概是什麼時候被確立正統的開始好了。 一般來說,德奧區以前的老師大概多會說謝霖, 不論速度,或音樂性,大概都很少有爭議。 這裡給一下謝霖的版本,應該有不少人會聽不慣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rOuaAMzhCA
每位小提琴擅長的曲目常不同, 很少有allround型的,但也有剛好拉這首很優秀的, 比如Stefan Jackiw,這一場又是安可,難得可貴: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Hag84L3t2s
這兩個版本都是屬於較古典型的奏法, 快速音群幾乎都是使用上半弓, 但未至弓尖,你喜歡的Milstein就是弓尖的。 一個清新的版本,知名較不高的小提琴家Alina Ibragimova 使用中弓,甚至部分接近下半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awgrbrUFxQ
由於今天影音當道,演奏會的錄影網路上都可以看得到, 所以厲害的小提琴家們在公開演出時, 都會盡可能嘗試展現他們的實力給全世界其他小提琴家們看, 先不論音樂性如何,但音準與乾淨當然是不能失誤的, 但手法一個比一個誇張,造成了更高的門檻。 比如德國的超硬派小提琴家Zimmermann: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7LVsoeX7zU
使用中弓,而且一半以上竟然使用跳弓,還能幾乎零失誤,超強。 Kremer的也是很扯, 聽說他這片巴哈無伴奏全集每一首都是整組一口氣拉完, 這首更是使用了許多高難度的連弓與重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4oYqILD7I
聽了這麼多較激進的演奏,來一個溫暖的版本吧, 得過Paganini大賽的Barati,重新將這首回歸原始的速度, 再度重回古典的上半弓: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WEO9tAg5YA
本來只想簡短回文,沒想到一口氣寫這麼多。 最後獻醜放一個以前自己剛好要演出, 突然心血來潮想起自己防潮箱裡的一把老琴,曾上過某拍賣的報導, 當時順手拿出來,Rehersal時錄了下來,也是使用上半弓的奏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RRbZ7Iwtf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204.46.14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752076733.A.38E.html

07/10 00:24, 3周前 , 1F
Ibragimova知名度比你上面提到的Jackiw還高很多
07/10 00:24, 1F

07/10 00:27, 3周前 , 2F
我沒說Jackiw名氣高啊,我寫的是他那次的演奏非常好,而
07/10 00:27, 2F

07/10 00:27, 3周前 , 3F
且還是安可曲。
07/10 00:27, 3F

07/10 00:32, 3周前 , 4F
Ibragimova的知名度真的不會「較不高」啦
07/10 00:32, 4F

07/10 00:34, 3周前 , 5F
哈哈哈哈哈,別執著那部分啦,我對知名度的標準比較嚴格
07/10 00:34, 5F

07/10 00:34, 3周前 , 6F
點,包括值不值得我特地現場買票去聽。
07/10 00:34, 6F

07/10 00:59, 3周前 , 7F
話說下下個月Weithaas要來臺北開全本 但票賣完了
07/10 00:59, 7F
這位教授這個年紀了,竟然還能這樣搞,厲害。 她的演奏很有深度,不過不知為何還沒有對到我胃口:)

07/10 08:29, 3周前 , 8F
挖 十年前錄的耶XDDD
07/10 08:29, 8F
挖,有這麼久了...

07/10 21:53, 3周前 , 9F
Ibragimova超棒,希望他再來台灣
07/10 21:53, 9F

07/10 22:01, 3周前 , 10F
也不認同她知名度「較不高」
07/10 22:01, 10F

07/20 09:01, 1周前 , 11F
非常專業的評論, 收穫良多
07/20 09:01, 11F

07/20 09:02, 1周前 , 12F
請問上下弓除了音色之外有無難度的差別?
07/20 09:02, 12F

07/20 09:06, 1周前 , 13F
好奇在樂團, 團員對首席弓法在內心會不會有不少質疑或讚嘆
07/20 09:06, 13F
這部分其實你看上面那個Zimmermann的影片, 當他在演奏Prelude的時候, 後面柏林愛樂首席樫本大進的眼神就知道啦, 部分時候甚至還歪頭了。 回到難度這問題,與其說難度, 我倒覺得與"趨勢"或"流行"較有關。 小提琴在演奏上經歷了三四百年, 這當中有很多的發明深深改變了小提琴家們的演奏習慣。 包括現代弓,腮托,肩墊等。 但這二三十年來由於網路發達, 演奏技巧更是突飛猛進,也深深影響了教學。 大家能藉著網路上的影片去觀察與參考別人的演奏方式, 更也可藉著自己的錄影去展示自己的能耐給其他小提琴家看, 這在以前是很難想的事情。 快速音群這種東西,的確愈靠近弓根愈難, 因為很難"完美貼弦",容易跳起來。 相反過來,跳弓則是弓根較容易。 使用弓尖跳弓就非常困難了。 最後,基本上沒有小提琴家是全能的, 有些人就剛好很會跳弓,當中的代表就是帕爾曼, 但他就剛好不太會Staccato弓法, 所以當林昭亮當年在他的大師班前炫出Staccato時, 帕爾曼的表情超可愛的。 然後演奏完第一句講的是: "我們先從你告訴我你怎麼做到這弓法開始吧。" 影片: http://bit.ly/44Sq1I4 ※ 編輯: KUNI0202 (101.12.100.100 臺灣), 07/22/2025 00:51:40

07/23 21:20, 1周前 , 14F
非常謝謝您的答覆
07/23 21:20, 14F

07/23 21:22, 1周前 , 15F
我讀過美術班而不沒讀音樂班, 對這些細部不懂
07/23 21:22, 15F

07/23 21:22, 1周前 , 16F
看了您的文章之後我也問一下兩個有學過小提琴的女兒
07/23 21:22, 16F

07/23 21:24, 1周前 , 17F
聽她們解釋之後才知道有這些學問及在學生樂團的訓練方式
07/23 21:24, 17F

07/23 21:25, 1周前 , 18F
下次聽音樂會時會注意一下弓法的運用
07/23 21:25, 18F

07/24 02:48, 1周前 , 19F
很開心有幫您解惑一點小疑問^^
07/24 02:48, 19F
文章代碼(AID): #1eRf6zEE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eRf6zEE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