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評論] 淺談華語流行音樂中的「中國風」現象

看板comment作者 (章太炎龍騎士團)時間12年前 (2013/05/07 00:3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中國風」這個名詞本身,就表示了用它的人和「中國」有距離。歐洲藝術史 上有過中國風,歐洲離中國很遠;我們自己就是中國,就最是繼承了中華文化的族 群,為什麼還會出現一個這麼模糊籠統的名詞「中國風」?很簡單,因為我們不少 人和中國、中華文化傳統的距離,確實已經遠了。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沒有進入 傳統文化脈絡裡面去傳習原汁原味的經典、書畫、戲曲、音樂,只有零零星星接觸 到一點皮毛,造成一些印象;這些印象浪漫鋪衍開來,就成了所謂「中國風」。 現在是個全球化的世界,我們相對於外國來說「中國風」,也沒什麼不好。但 究其實,方文山等人帶起的這一波風潮有多麼「中國」?十年來已有很多人批過它 散碎,只是外表華麗的影像拼貼,然後或許說一句這象徵了電玩世代令人憂心的認 識水準。然後也有反問:為什麼認識水準一定要深?為什麼浪漫想像一定要正?為 什麼流行歌曲還要載你那老派的道? 這就牽扯到基本價值觀的不同,不是在談音樂、文學,而是在談政治了,只會 越來越扯皮。 比較好的討論方向應該是:去比較這一波「中國風」作品,和廣義上也可算在 中國風的前人作品,以及正宗傳統歌謠、戲曲,還有在傳統基礎上的新作(例如林 生祥等客家創作者對傳統山歌的革新),看他們表露的群性,對人生的理解與感懷 ,有哪些是今勝於昔的,有哪些是今不如古的,有哪些是有可能更好的,有哪些是 明顯不行、不對的。 真有在學傳統的東西的人也不少,然而這十年你也聽不太到他們說那些以前人 都會說的「不倫不類」「離經叛道」,因為在多元的大旗底下這類「正統派」的觀 念已經不吃香。或者是他們懶得講,道不同不相為謀吧,或者就鄉愿地說「有助於 推廣中國文化嘛,都好」這其實就放棄了磨礪彼此的可能。 為「中國風」護航的人,也老是在用多元的大旗,或是說「這就是流行」、「 年輕人聽這個」等等本質主義(我終於學會用這個詞了)的市場論來拒絕批評,而 不思在文學、音樂學、社會學為之建立經得起比較、檢驗,站得住腳的評論。這或 許是一種下意識的迴避:比內涵,你怎麼跟經過了千百年淘汰的文學、音樂經典比 ,又怎麼跟從真正本鄉本土生發出來的東西比? 這話大家都懶得說了,但是都不會忘;通常的回答是:不須也不應勉強用人家 的標準和人家比長短,「中國風」表現了當代一些地方一些人的生活情調,這就夠 了。 這真的就夠了嗎?我想應該可以進一步追問:那麼,問題就在這些今人的生活 情調,對人生的感悟和思想,比起古人、他人,有什麼差距、有什麼異同、有什麼 特別、有什麼「當代性」、有什麼優缺點。真正的爭議應該由此開展,我們辨別廣 義上可稱「中國風」的作品孰優孰劣,也就當從此開始。 --            Schroedinger's cat is NOT dead. http://sites.google.com/site/youtie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43.20.164 ※ 編輯: youtien 來自: 118.143.20.164 (05/07 00:33)

05/07 21:16, , 1F
深感認同 寫得真不錯 推
05/07 21:16, 1F
文章代碼(AID): #1HXzi77C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HXzi77C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