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生命"觀後感~~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妞妞)時間21年前 (2004/10/10 00:0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5 (看更多)
(mychen的)文恕刪。 我的感覺跟你很像欸! 整個紀錄片跟我預期中的不太相同,說感動當然也有感動到, 可是沒有到痛哭流涕的程度。 有鼻子酸酸的時候,卻不是因為跟著紀錄片的走向而感動, 大部分都是因為導演(感覺上有些刻意)的質問,受訪者說著說著才覺得被觸動到內心, 可能也因為它就是一部紀錄片嘛,所以才會這樣, 可是總覺得一些鏡頭跟訪問的處理應該可以更細膩一些。 (或許導演跟受訪者都很熟悉了的關係吧?) 我也覺得佩如的紀錄部分導入的角度不太好, 譬如說真的覺得已經過了一段時間了,還很直接的問她對於爸媽的感覺如何如何, 或許導演覺得這是一部時間拉長後的紀錄片, 著眼在時間的推演上當事人對於同樣一件事的感覺是很重要的,因此不停的重複詢問。 可是那些感覺像是硬被追問出來的結果,而不是佩如自己自然的講出來。 或許佩如她想要堅強又想要找人談又壓抑自己,確實是有想要談的可能, 可是為什麼不能等她真的想談而談呢?而不是一直質問她對爸媽的感覺, 有一點現在噬血的媒體在天災人禍後詢問當事人「你難不難過」的感覺。 (我自己當時的感覺啦!) 直接斥責佩如想尋死的想法也讓我覺得有一些...突兀吧! 或許在當下,吳導就是覺得這些話不吐不快,不說連基本做人的道理都沒有了, 可是感覺上導演的角色跟主導性涉入太深,有點左右了受訪者的感覺。 我在想,吳導當時會不會是因為覺得, 佩如自己找他出來說要拍遺言的部分讓他很生氣, 已經先違背了拍紀錄片這種必須某種程度上跳脫主導性、不能為了拍攝而拍攝的意義, 所以才會忍不住斥責吧! 因為我沒有研究過紀錄片不太懂,這只次我的小想法。 (因為學科裡受訓在做田野調查的時候是不能很介入當事者的生活或主導的,這是大忌, 所以我才會這樣想) 我自己本來覺得的感動應該是那種因為畫面的呈現或剪輯,因影像帶來的觸動心靈, 《生命》有讓我感動到,不過比較偏向受訪者當下的談話內容, 這是我覺得可惜的地方。 不過總歸來說,這是一部還不錯的紀錄片, 紀錄這塊土地上發生過而且一直發生的記憶。 特別是有拍攝到事隔一年後,九份二山挖出羅老太太跟幫傭者的遺體時, 我忍不住心理的小震撼, 因為當時我大四,跟著系上的同學到南投教學參觀,也順道去考察九二一的痕跡, 當時就是要上去九份二山,新聞當天出來我們還在草屯, 當時還想說隔天會不會封山行程變更?或者遇到媒體拍攝?需不需要迴避或取消? 後來還是順利的照原定計畫全班上山考察, 一年後的九份二山還是天崩地裂的殘破情形, 尤其是走山的情況,加上現場一些販售九二一紀念冊、冷飲的當地人小攤子, 讓人覺得很鼻酸。。。原來當時吳導跟佩如就在那兒。 還有阿,我也不太懂為什麼說跟王家勳有小誤會呢? 是因為吳導假設觀眾還不知道實情(王已過世)時,王沒有回信(因為發生誤會)的關係麼? 還是他們之間真的發生了一些小誤會呢?這是我覺得納悶的地方。 ......阿那個台電的地基怎麼老是挖不完啊!!好奇怪哩...... 挖得好深喔!工作真的很辛苦......可是看他們夫妻工作竟也覺得小小的幸福^^ 尤其是看到玉梅說先生每次累了就嚷嚷要回家看女兒的樣子, 真的覺得有子(女)萬事足: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4.44.131 ※ 編輯: newnew8888 來自: 218.164.44.131 (10/10 00:32)
文章代碼(AID): #11Q0n7zf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1Q0n7zf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