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來吧,討論一下2004紀錄片雙年展吧!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親愛的偏執狂。)時間20年前 (2004/12/20 01:1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13 (看更多)
今年是第一次,看了不少,因為怕下一次就沒那麼多時間了... 選幾部比較特別的,po一下心得!! "製造共識" Chomsky,一位極受爭議,支持無政府工聯主義的語言學家,他真是妙語如珠耶。 「宣傳之於民主社會,猶如暴力之於獨裁」。製造共識是他的一本著作,美國政府 和主流媒體,如CNN、ABC、New York Times「共謀」,為了鞏固權力,製造一種共 同的幻象、神話,把人都置於孤立,失去理性判斷。Chomsy並批評體育活動節目看 多了使人腦袋遲鈍,這觀點很有趣。他還比較東帝汶和越南的例子,凸顯美國媒體 的嚴重偏見(片中還以很好笑得方式嘲諷,例如報導篇幅的總長度比較,及以手術 來譬喻美國媒體對事實的竄改,讓我想到郭書鳳的片子)。片子是1992的作品,如果 是今天面對美國攻伊更具爭議的行為,Chomsky的批評必定更加嚴厲。 "拘謹與放肆" 儘管節奏是舒緩的,但作者自身的身體展示,和他與95歲姨媽蘇菲關於人生、死亡 、自殺的對話,日常生活:便溺、吃藥、做運動、穿衣、看病的紀錄,很讓人震驚其 內在的力量!我忘了最後作者說了什麼,不過有一幕,在他前往某屋子度假,似乎喝 下什麼致命的液體的當時,間或插入白紗幕旋轉的畫面,很美,難忘。 "直接/間接三部曲" 導演在QA時說「對原有影像失去信心,所以加入私人的部分,就是媽媽和女兒的影像 ,讓他更迷人....」的確,其私密部分與戰爭暴力畫面的疊合,有種像是化學作用的 美感,加上刻意的高反差,冷冽的藍、強烈的紅、詭異的綠和快爆掉的白色等。有觀 眾問到演關於他對真實和紀錄的關係(因為這部片子產生讓人「看不懂」的恐慌,實驗 味道濃厚),他說:「想像也是真實的一部份,想像也賦予真實意義!」夠玄了。 "魂斷通勤路" 好萊塢電影中解救人類的英雄們會爬上火車頂端,打倒壞人拯救世界,但是這個畫面 在孟買每天都上演,每班車人滿為患到你想像不到的境界。每平方公尺22人的擁擠程 度,每天平均16人死於交通的恐怖,真是驚人的數據。節奏蠻棒的,看來拍這部片非 常辛苦。 "白鑽石" 荷索作品。雖然期間下了點小雨,不過坐在草地上,看著片中美得、靜得令人窒息的 蓋亞那熱帶雨林風景、壯麗的凱特瀑布、數百萬枝褐雨燕飛進神秘的瀑後洞穴的罕見 鏡頭,還有當地人馬克可愛又純真的講話(總是那麼從容、誠懇),飛在空中的airship 白鑽石,想像自己也坐在那上頭,心情真是悠閒又愉快阿 "老人與貓" 單純而雋永的俄國故事。一個瞎眼老人,一隻優雅但調皮的白貓。他不斷熟練地用棉線 編著網袋分送路人,但路人個個提著塑膠袋匆匆走過,還有人說「網袋的時代已過去」 !老人落淚。老人老是罵白貓是「臭貓」、「壞傢伙」,不過也只有牠是他最忠實的朋 友。他們的最愛都是棉線,他們在老人的房裡自成一個世界,命運也緊繫在一起。 "遷徙-暫留" 好好看,讓人眼睛一亮的精緻B&W片。黑白的選擇讓過著遷徙生活的人們(儘管文化地域 不同)的生命樣態看來更相似。音樂使用很豐富多變,影像構圖很有詩意,一些印象深刻 的畫面:馬戲團表演、舞台上獨自旋轉的呼拉圈、接生小駱駝、沙漠風暴中佇立的人。 帳棚一拆,又要前往下一個暫留處,我們只抓住當下的片刻。片中老人唸了一段話,關於 was、is、will be,很哲學。 "杜桑哈那克短片集" 東歐的文字不通,有些字又沒翻譯,很多看不懂。尤其西方佬面面觀和A Day of Joy裡 有很多照片、剪報、人物肖像,關係到當地文化,更不能理解。不過還是覺得是迷人的 短片,「什麼是遊戲?」「為什麼喜歡老東西?」是A Day of Joy片中導演對眾受訪者 提出的問題,關於舊日的回憶,快樂的往事,及使語言的隔閡,仍然可以溝通理解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04.146
文章代碼(AID): #11nRU9Qu (documen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1nRU9Qu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