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Re: 不是說有再生計畫的放映會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神的孩子)時間20年前 (2005/04/11 21:5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1 (看更多)
※ [本文轉錄自 goshian 信箱] 作者: cutfadein (咖啡因)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Re: 不是說有再生計畫的放映會 時間: Sun Apr 10 22:46:49 2005 入不敷出確是臺灣多數紀錄片工作者的現實處境, 部分觀眾習於免費或以低價享受文化資源也是問題—— 但我想前面這位網友並沒有吃蚵仔麵線不付錢的意思 至少就我讀來,他是先問版主之前發起的再生計畫放映會為何無下文, 好奇作者要求多少放映費,再感慨得獎作品名氣水漲船高而無緣與觀眾見面。 文中甚至提議聚集小額募款來促成一場放映; 因此扣上「你知道拍一部紀錄片要多少錢嗎?」這頂大帽似乎有些快。 : 你們在談論的這部再生計畫 據我所知沒有得獎 : 導演為了一個理念拍片 他把拍紀錄片當作人生志業 : 因為這樣所以他不能開合理的價錢嗎(我很好奇你覺得合理的價錢是多少) : 片子拍完了 當然希望有人看 既然為了理念拍片,也希望片子完成後能讓更多人看到, 因此問題也許在: 1.一部影片的製作成本回收,有什麼樣的管道?쀊把回收成本的企圖寄望於上院線或幾場公開放映,是可行之道嗎? 2.承上,一場公開放映對作者來說,付出和回收的各是些什麼? 什麼時候我們可以來討論紀錄片觀眾心目中的付費數字, 和版主不便說出口的作者價碼?這當中差距是否遙遠到,寧可讓片子擺在倉庫積灰塵? 我想討論這個,要比訴影像工作者生存之苦更有意義。 (影視工業環境糟糕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了,谷底之下還有谷底, 問題是懷抱著理念的人如何在其中生存並繼續生產下去。) : 很多導演就因為這樣 只希望讓更多人看到 不去計較價錢 : 長此以往 觀眾都覺得看紀錄片不付錢是應該的 據我所知,五、六年前陳俊志導演和婦女新知合作反性騷擾紀錄片「玫瑰的戰爭」, 便曾經提出付費觀念,邀請影片放映的單位必需支付一筆放映費和講師費, 而婦女新知提供播出帶和帶領討論的工作人員。 : 當你看到免錢的紀錄片 要知道那是導演請你的 : 人家請你客 你至少應該心存感激 有興趣的人不妨打聽再生計畫作者主辦高雄市勞工影展時, 對於邀請來的影片和導演,在有官方經費補助影展的條件下,提供怎樣的參展待遇。 我想這個基準對於「催生一場再生計畫放映會」的合理價碼,應該有相當的參考價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1.204 -- 愛我 趁青春年少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03.68.107.72
文章代碼(AID): #12MeAif7 (documen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2MeAif7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