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評論] 從原住民角度看「水蜜桃阿嬤」紀錄片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海倫)時間17年前 (2007/08/13 16:47),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3 (看更多)
※ 引述《fansss (新天堂樂園)》之銘言: : 推 loser1999:可以把你的「不爽」描述得清楚一點嗎? 07/10 11:07 : → loser1999:這一系列質疑的目的不在「踐踏」導演的善心 07/10 11:07 : → loser1999:同時也是在提醒 拍紀錄片,光憑善良在自我運作並不夠 吧 : 好吧,我來講一講我的「不爽」,不過這是比較私人性的想法, : 大家看看就好,請不要太認真。 : 該怎麼說呢,今年大概是我認真接觸紀錄片的第五年。 : 我從一個很單純的喜愛者,然後開始寫感想文,弄了部落格、電子報、紀錄片版, : 接著被邀請寫紀錄片的相關文章,認識了不少紀錄片工作者。 : 我也當紀錄片教育營的工作人員,甚至擔任過某紀錄片上院線的地域統籌人員。 : 這些經歷,讓我一直覺得很幸運和寶貴, : 我總是可以比其他人碰觸更多與紀錄片有關的人事物。 : 一開始,我們對紀錄片很執著的大家都在苦思,並作出各種的努力和方式, : 想盡辦法要讓觀眾們可以對紀錄片更親近, : 告訴他們紀錄片其實一點也不枯燥乏味,它所紀錄的真實事物是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 : 我甚至還記得,我以前有多麼崇拜全景,想著以後一定要去全景工作。 : 2004年的年底,全景一系列的紀錄片要上院線,這畢竟是前所未有的大嘗試 : 我們每個人期盼又緊張,積極的到處宣傳。 : 上映的前幾天,我的朋友K每天都到戲院去偷偷觀察現況, : 這場究竟有多少觀眾呢?觀眾們在黑暗影廳裡的反應如何呢? : 然後晚上回報給大家,暗自竊喜著這些紀錄片獲得觀眾好評, : 大家直嚷著要叫更多人來看紀錄片,那時候,我們心裡滿是單純的快樂! : 票房破了一千萬,《生命》也引發了一連串的爭議, : 我覺得這些爭議像是一種正面的警訊, : 它提醒了我們某些紀錄片的本質若與商業操作有所抵觸時,將產生的複雜難題。 最近在找過去紀錄片票房的資料 腦中第一個想法就是到新聞局找電影年鑑的紀錄 在"2004年電影市場總覽"的篇章裡是這麼說的: "其中《跳舞時代》因受到李登輝前總統的公開讚譽,賣座不惡。 而吳乙峰的《生命》,更因為受到陳水扁總統的加持, 而創下台灣紀錄片的賣座最高紀錄,達一千萬元以上。" "2004年的台灣影片,除了《生命》因獲陳總統加持,票房成績突出,......" 這樣的因果論 不知長期關心紀錄片的朋友們可贊同? 當年的市場反應 與政治人物參與映演 進而造成媒體曝光的效果 是否真有如此大的關連性? p.s 2004年電影市場總覽其他單元中 有另外再談紀錄片表現特出的原因... : 可是我們好像被這個熱潮衝昏頭了,時間一過大家不再記得《生命》的教訓, : 看到觀眾對紀錄片的興趣高昂,2005年有更多的紀錄片也想來嘗試院線看看。 : 《無米樂》的票房反應熱烈則是我最開心,也最憂心的現象, : 觀眾居然跟煌明伯訂了超大量的手工棉被,崑濱伯的家成為觀光景點, : 大家爭著要買後壁鄉出產的米。 : 我在想著,怎麼會這樣?觀眾在做什麼阿?我真的很懷疑紀錄片的意義! : 2006年,《醫生》來了,它悲情的行銷手法讓我無法接受。 : K跟我說,我們一直希望紀錄片可以讓更多人接觸,讓更多人看到, : 可是看到之後呢?追求「廣」的同時,我們是不是也要在乎「深」的培養呢? : 對我來說,紀錄片真的已經不再像過去那麼弱勢小眾了, : 大家對於推廣紀錄片的努力像是有了成果,但其實,我們紮的根並不深。 : 於是我們看見了王育誠的造假腳尾飯錄影帶的惡行是多麼容易被原諒遺忘, : 我們看見了電視上有多少假著真實之名的造假節目, : 我們看見了這幾年「商周」是怎麼利用紀錄片、利用弱勢者為他們打造良好的形象。 : 我好遺憾,好不滿,好不爽, : 大家這幾年對紀錄片的努力, : 居然可以走到了像今天「水蜜桃阿嬤爭議」的變質情形, : 我該說是我們太天真了?還是這世界太險毒了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3.217
文章代碼(AID): #16m1gk3w (documentary)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m1gk3w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