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陳穎彥紀錄片 倫敦首映獲好評

看板documentary (紀錄片)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11年前 (2014/05/12 11: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8/8667545.shtml 台灣導演陳穎彥拍攝的「起風的樣子」紀錄片,9日晚間在英國2014年華語視像藝術節「 影像台灣」單元播放,這部探索兩名視障者間愛情故事的影片,獲得現場觀眾高度好評。 陳穎彥是今年唯一受邀到倫敦出席華語視像藝術節的台灣導演。他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說 ,以盲人為拍攝題材主要是因為視覺的世界無法滿足他,他想了解當人失去1種知覺後如 何看待生活,大學時他曾在盲人學校擔任志工,因為這樣的經驗而開始有拍紀錄片的發想 。 「起風的樣子」是2012年陳穎彥就讀台南藝術大學音像紀錄與影像維護研究所時的畢業作 品,去年曾入圍金穗獎,影片主要講述兩位盲人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陳穎彥認為,這 個題材可以跨越文化,他希望更多人藉此了解盲人的處境,透過差異了解彼此,並進而有 更多交流。 「起風的樣子」曾應邀到北京和香港放映,陳穎彥說,這是他首次帶作品到倫敦放映,「 對我來說這是很大的鼓勵與肯定,很希望大家透過影片了解盲人的處境」。 首映會結束後,現場近百位包括電影專業人士、媒體記者、英國觀眾及台灣僑胞熱烈提問 ,他們一致認為這是很好的作品,探索視障者的內心世界,有助他們進一步了解盲胞,觀 眾的踴躍發問與發言,也帶給陳穎彥新的思考。 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畢業的陳穎彥指出,他也很關心精神障礙及身心障礙者的議題,希望 透過攝影機忠實記錄並了解他們的想法,期盼社會大眾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真正的了 解他們,這也是自己決定想從事紀錄片創作的主要原因。 陳穎彥曾積極參與太陽花學運,他計劃回台灣後再進行人物追蹤,再過1到2年可以完成另 1部紀錄片,「學運雖然已經結束了,但台灣仍有很多年輕人願意走出來,為自己的家鄉 抗爭或努力,這是太陽花學運的重要性所在,它的影響力不僅是在台北,在全台各個地方 與角落都發揮力量」。 昨晚同時播放陳誌漢導演的作品「日暮之前的領悟」,故事敘述1位婚姻顧問的父母,結 婚一甲子但也吵了60年,透過女兒的協助,兩位80歲老人,逐漸了解彼此對婚姻的不同看 法及對彼此的愛,透過鏡頭的真實呈現,現場笑聲不斷。 「影像台灣」(Vision Taiwan)是今年華語視像藝術節的新增項目,是中華民國文化部 第2度與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合作,今年共安排7部台灣影片,其它還有陳靜儒導演的「 Disorder」、呂佩亭導演的「如果吃魚是因為我們肚子餓」、蔣明偉導演的「青蛙」、盧 彥中導演的「瘋顛狂書道館」及沈可尚的「築巢人」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28.63.106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documentary/M.1399866045.A.1E4.html
文章代碼(AID): #1JS4Az7a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JS4Az7a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