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有鬼日常,經典校園恐怖《學校有鬼》系列

看板movie (電影)作者 (陸坡)時間9小時前 (2025/09/11 19:57), 9小時前編輯推噓5(502)
留言7則, 4人參與, 3小時前最新討論串1/1
鬼怪與學校,日本第二波靈異熱潮下的經典系列 恐怖鬼怪、宇宙不明生物、世界末日傳說、心靈恐怖靈異等等,這些故事不管是真實或虛 構杜撰,幾乎都成為一時之間的風潮與熱門話題。台灣也曾因為電影或ACG作品的關係, 迎來過多次恐怖熱潮,並直到現在也依舊有著死忠喜歡這種恐怖故事的粉絲,和持續更新 和探險的網路直播主。 在那個沒有網路,和通訊不發達的年代,有些恐怖娛樂,至今為止都還是相當經典,可以 回味的作品,也成為如今許多日系恐怖元素的啟蒙點。 《學校有鬼》系列,是90年代的經典校園恐怖故事,每一部都以一間小學校為主要舞台, 並且加入大量當時許多校園恐怖傳說、都市恐怖內容,以小學生們在學校遭遇不思議的冒 險故事,帶有恐怖與溫情元素,獲得好評。全片減少採用當時不成熟的合成技術,多以特 攝方式進行展現真實感,在2004年選為東寶傑作精選系列之一。 《學校有鬼》非原創電影?民俗學者常光徹的小學恐怖探訪 2021年,漫畫家-龍樹諒在1999年私漫畫作品《我所看見的未來》再版後,日本出版社以 「末日預言」的方式包裝,表示2025年7月,日本可能會迎來毀滅性的災難。而在台灣等 亞洲國家代理後,也引發討論。在2025年迎來高峰,對日本7月旅遊業造成衝擊(就連最 愛赴日旅遊的台灣比往年少2成),雖然後續預言並未成真,作者也在謠言出現前試圖止 血,但也可見許多人對於這類型恐怖預言的興趣、與關注度,即便到了現今網路與科學發 達的時代,能遠超乎想像的熱衷。 龍樹諒的漫畫《我所看見的未來》,原則是是日本第二波恐怖熱潮下的產物,也是日本恐 怖故事的黃金時期,著名如恐怖漫畫《靈異教師神眉》、伊藤潤二的恐怖短篇集系列、《 七夜怪談》女鬼貞子的日系恐怖形象、《毛骨悚然撞鬼經驗》的恐怖綜藝開播等,都可以 看到這黃金年代對於「日常恐怖」的塑造的開端,和鬼怪傳說的新的啟發性。 其中又以小學生之間的恐怖傳聞,最為有代表性,像是經典的『新校園七大不思議』這種 恐怖傳聞,成為那些年代的風潮,故也成為東寶決定拍攝一系列《學校有鬼》電影的開端 。 《學校有鬼》系列,其實算是半原創的電影作品,主要的鬼故事創作原型,來於日本國立 歷史民俗學博物館民俗學教授-常光徹,所創作的兒童恐怖小說《学校の怪談》系列。常 光徹教授除了民俗學專業外也研究兒童文學,對於誕生在小學生之間的恐怖熱潮現象,抱 持著民俗學者研究的角度,來觀察與了解兒童心理。故《学校の怪談》其實並不是純粹的 恐怖,還帶有冒險、溫馨、搞笑等橋段,改編電影的《學校有鬼》系列,雖然故事內容與 常光徹原作相去甚遠,但都保持著這個理念,被認為是在原作基礎上不錯的改編電影系列 。 整體來說東寶的《學校有鬼》四部系列,採用常光徹在《学校の怪談》系列前十冊中所探 討的鬼怪類型,加以拆解運用在各部電影中,但因《学校の怪談》本身就是在講解小學生 怪談的單元式故事,並沒有主線,所以電影故事則是基本重構與原創。 因為常光徹主要是探討這些校園怪談的原型,和這些鬼怪如何被塑造出來?故也成為後續 恐怖愛好者,了解90年代小學校恐怖傳說原型的好的民俗學資料。常光徹的《学校の怪談 》編制,從1990年一路到2014年,共計18冊,可以說不只第二波恐怖,也延展次時代第三 波小學校恐怖傳聞的探訪。 日本多波恐怖風潮,《學校有鬼》系列的延伸探討: 日本電影《學校有鬼》系列有四部,整體來說前三部調性比較統一,以校園怪談和鬼怪的 小學生冒險團為主,而第四部則是比較獨特,並偏向第三波恐怖的半寫實性存在。《學校 有鬼》系列幾乎每部票房都是上億日圓,第二部更是達到16億日圓的高票房。 整體來說《學校有鬼》劇情多半單純,多半是大人或小學生意外觸發了某項開關,而導致 鬼怪的出現,並在老師與學生的努力之下,一切恢復正常,學生們也在冒險與體驗恐怖中 加深彼此的友誼與羈絆。公式化的故事為何可以獲取成功?多半還是因為電影中各項學校 鬼怪被實體化的新鮮感和期待感,並且故事又涵蓋教育意義,讓小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的保 護級恐怖片。 電影《學校有鬼》的第二波恐怖,其實跟70年代的第一波恐怖風潮有很深遠的影響,也是 主要與第一波恐怖區隔之處。日本平成時代新式恐怖的流行,取於1973年的書籍《諾斯特 拉達穆斯大預言》,也就是過去預言1999年最降下恐怖大王災禍,是相當有名的世界末日 預言。並且這時候日本開始有著大量關於歐美古代文明、神祕學、超能力等書籍出現。電 視也開是播送許多恐怖與神祕學相關的節目,還有「遊戲」。日本降靈遊戲「狐狗狸大人 」的死者占卜與對話,就是為西方「通靈板」的變體,而在學校形成風潮,並加深舊時代 「校園不思議」事件,成為新版「校園七大不思議」的開端。 故整體來說第一波風潮主要是為出版、媒體業等,因為收視與銷售引進的恐怖風潮,而在 日本發酵後,形成在地的變體。例如70年代後期有名的「裂嘴女」傳說,就跟那時代誘拐 孩童犯罪率高、女性整形、古代女鬼形象交織而成的日本原創恐怖,影響80年代後至90年 代,產生所謂「資訊空想」與「戰士症候群」現象(一種對現實逃避妄想自己前世和轉世 的社會問題)。 同時也展現出,後來日本人對於恐怖的想像與原創力。隨著電視的普及,出版業興盛,除 了延續第一波恐怖的歐美外來文化外,第二波恐怖熱潮,逐漸形成關於日本在地化的故事 。 小學生吸收了電視與雜誌上各種奇特與恐怖的節目傳說,並且對於一些事物還沒有明確的 判斷力,或無法理解,就形成「校園鬼怪」的恐怖傳聞。這也是《學校有鬼》電影出現, 成為經典的原因。並且觀眾可以從第一部《學校有鬼》中出現西方的魔法陣,看見有趣的 日本、歐美恐怖文化的融合、到了第二部《學校有鬼》則有日本民俗學傳統鬼怪在現代小 學的變體(長頸妖、百鬼夜行等)等,看見小學生的恐怖將,西方塑造妖怪魔法、日本傳 統地方傳說給融合,形成一種日式小學校特有的恐怖文化。這也是原作常光徹教授為何認 為《學校有鬼》小學生的鬼故事,很大部分反映出這一代日本民俗和文化性。 與前三部不同《學校有鬼》4 邁向第三波日式恐怖 《學校有鬼》第一部故事敘述因為學生不小心打破舊校舍結界,而讓進入舊校舍的學生經 歷到舊校舍鬼怪的追擊。第二部《學校有鬼》則是偏鄉有年代感的校舍,因為某種原因導 致百鬼夜行。 第三部則是著重在鏡中世界,從學校擴展到校區,展現出似人非人的恐怖谷理論、都市傳 說。整體而言前三部都是「口耳相傳」的學校恐怖怪談為主,但第四部《學校有鬼》卻著 重在於「死者幽靈」、「過往記憶」等比較沉重故事內容。與過往電影描繪學校怪談的知 名妖怪不同,《學校有鬼》4,並沒有怪物與恐怖歡樂的元素,反而更加寫實與地方性。 前三部探討學生構思的學校妖怪,通常有著恐部和歡樂同步,同時拍攝《學校有鬼》1、2 、4三集系列的導演-平山秀幸(代表作:聖母峰眾神的山嶺)和編劇-奧寺佐渡子(細 田守導演多部動畫編劇),在四部的轉變,主要可以有三點:日本觀眾對於恐怖的認知轉 變、東寶對該系列作品表現放寬、日本社會對於自然災害、恐怖事件的感受。整體來說《 學校有鬼》前三部,東寶將其定調為「子供向娛樂片」,雖然恐怖但有闔家歡樂,基本不 會有死亡或傷痛等表現,就算是恐怖的妖怪也停留在驚嚇或抓住小孩,不會有太多心理層 面的恐懼,和很具體的恐怖出現在電影中。 但在1999年的導演和編劇因為東寶的表現放寬,想要敘述關於更寫實,讓觀眾更有感觸的 內容,故《學校有鬼》第四部採取了和前作完全不同,以真實自然災害、孩童幽靈抓交替 作為恐怖核心。這其實某方面表示《學校有鬼》在最後一部中第一次帶有死亡和悲傷的觀 點給孩子。整體電影也從誇張的嚇人恐怖、改為心理恐部。 這也代表90年代後期到2000年後,日本鬼片風格,開始走向心理創傷、日常恐怖層面。 2000年後的怪談與傳說,開始有著濃厚的日常心理恐部,和更加強死者怨念、生者生靈、 悲劇詛咒等。1998年《七夜怪談》、2002年《鬼水怪談》、2003《鬼來電》等,都可以看 到跟上一代恐怖的駭人怪物,不同,有著更悲劇、懸疑和豐滿的靈異描繪。 但整體來說《學校有鬼》第四部,還是偏向於闔家觀賞的溫馨故事,並且本質還是沒有脫 離關於學校傳說,「每當颱風登陸,被海嘯捲走的亡魂將會登陸上岸,並帶走孩子。」這 種故事傳聞,仍然保有《學校有鬼》的鬼故事風格。1995年日本發生阪神大地震、奧姆真 理教在地鐵發散毒氣的事件,自然與人為災害在全日本發酵。故《學校有鬼》第四部的特 殊性在於,導演和編劇對於真實體驗過什麼是死亡、什麼是人為惡意的那時候的孩子,展 現出因為死亡不可避免,但有些鬼並非絕對的惡,而是某種思念還放不下,將鬼怪展現複 雜人性的情感表現。 《學校有鬼》,台灣七、八年級生的日式鬼怪文化體驗 在日本鬼怪熱潮90年代,當時逐步解嚴開放媒體、出版自由的台灣,90年代剛好承接日本 偶像劇、動漫畫的輸入,日式恐怖也成為台灣新一代年輕的學生所接觸到的恐怖題材,對 比歐美外星人、殺人魔的恐怖形式,台灣對生活和背景相近的日本更有親切感,也更符合 亞洲文化,故當時《七夜怪談》的走紅,日系女鬼的形象,也讓台灣民眾較能想像。 同樣《學校有鬼》的日式學校和小學生之間的妖怪想像,也更能受到台灣學生的歡迎,類 似的場景與學校生活,讓日本恐怖傳說,投射到台灣地方上,有更好的想像連結。 這也表示像是《學校有鬼》等日式恐怖元素,很大一部分可能影響著台灣一代人的恐怖、 鬼怪想像非常的「日系」,甚至台灣許多綜藝節目當時多半參考日本綜藝的元素,靈異節 目也是如此,例如說鬼故事、鬼屋體驗、鬼影照片等,都在台灣元素中參雜著日本恐怖表 現。而且有時甚至台灣的風潮超越日本,例如《七夜怪談》的鬼片狂熱,幾乎成為當時每 個台灣大人小孩無所不知、甚至到現在都記憶深刻的「貞子」刻板白長裙女鬼印象。雖然 日本鬼片長期在世界各國受到注目,但像台灣造成這種當年恐怖文化熱潮現象,連日本都 很難想像。 電影《學校有鬼》系列、《七夜怪談》爆紅、又或是動漫畫作品《靈異教師神眉》、《學 校有鬼花子來了》等,某方面讓台灣學生和年輕一代,在台灣傳統的鬼怪文化外,又接觸 日本的鬼怪觀念。萬物皆靈、日常中的恐怖感,恐怖的傳說,這樣雙邊對於鬼怪想像的文 化現象,讓台灣對「鬼」的想像某方面是非單一,並且在一代人想像裡是非常的「和風」 。 從歐美通靈板、日本狐狗狸大人、演變到台灣碟仙文化,但碟仙文化整體來說,並非台灣 傳統請神明上身乩童,或扶鸞讓過世親人上身,可以說是一種由外來通靈文化,成為台灣 風格的變體。 重新看過一邊《學校有鬼》系列,感覺表現實在不俗,尤其在當時不成熟的電腦動畫與特 殊攝影的融合,雖然有種時代感,但卻沒有怪異感,反而加深了鬼怪與小學生表現給人的 印象,這點比起現今過多的動畫特效鬼片,反而很加分。與現在的再反轉、有爆點的鬼片 不同,《學校有鬼》系列更多是90年代的少年漫畫王道風格的表現方式,主角團遭遇事件 同心協力解決,老套但也不俗,只能說對於學校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展現出那個時代人 對怪奇事件的創造力,到今還是能影響人,看待鬼與恐怖故事的方式,而繼續發展更有意 思的「怪談」。 https://youtu.be/Ar8K6hBE1_o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8.93.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757591876.A.2D4.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25.228.93.96 臺灣), 09/11/2025 19:58:48

09/11 21:37, 7小時前 , 1F
感謝分享
09/11 21:37, 1F

09/11 23:29, 5小時前 , 2F
學校有鬼第一集最經典,後面集數對學校傳說的記憶點
09/11 23:29, 2F

09/11 23:29, 5小時前 , 3F
反而沒這麼深
09/11 23:29, 3F

09/11 23:50, 5小時前 , 4F
前三集最有印象,以前電影台轉到都會停下來看
09/11 23:50, 4F

09/12 01:23, 4小時前 , 5F
我現在只記得第一集的內容 後面都忘光了XD
09/12 01:23, 5F

09/12 01:26, 3小時前 , 6F
當初開頭打電話那段真的有毛到 雖然之後這梗也變老
09/12 01:26, 6F

09/12 01:26, 3小時前 , 7F
09/12 01:26, 7F
文章代碼(AID): #1emhb4BK (movie)
文章代碼(AID): #1emhb4BK (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