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羅大佑節目爭議 姚文智:公視經營者應 …

看板pts (公視)作者 (那我走先)時間20年前 (2005/04/01 13:4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 引述《brookie (布琪 只是一步棋)》之銘言: : [恕刪] : 這個新聞真的叫人啼笑皆非 : 一想到華視未來也有可能要被公共化 : 就不知道到底是假借公共化之名 行綠化之實 : 還是真的在公共化 : 即使回到公共化本身 我覺得這件事也可以促發我們再多想像公共化的內涵 : 現在的公視 我不認為他是真的公共化 : 他只是政府的良心宣傳 : 從董監事的人選 到總經理的出線 : 我不覺得找來一批符合大眾印象裡的公正人士  : 做一堆象徵著有別於商業邏輯的節目 : 就是公共化的全部了 : 這只是淨化 : 我常在想 公共電視為什麼沒有全民參與的機制呢 : 譬如 當立委豬公說出這樣的言論時 : 為什麼是由公視管理者來決定承不承認疏失 : 為什麼不是民眾來決定  羅大佑能否在「全民的公共頻道」上 : 自由表示他對人的看法 : (適不適合 可以再討論 但起碼是要經過公視主人的討論) : 常常覺得 即使是電視螢幕選擇了有條件追求深度的公視 : 還是會落入非常被動的觀看模式 : 他給我所謂的深度報導 我就接受這樣的深度報導 : 他不給我的 我還是不知道要到哪裡要 : 結構上 我所知道的  永遠都是被篩選過的 : 是不是我們只能被動的觀看媒體呢 : 這是我最近思考的問題 : 只是我不是傳播科系出身 : 並不知道世界各地是不是有不同運作機制的媒體存在 : 希望可以從討論串中得到一點繼續思考的線索 基本上,大眾媒體的閱聽人本來就處於被動的地位 只是,我們還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而不需全盤接受媒體的報導 更進一步說,所有的守門行為都有其主觀涉入,不可能絕對的客觀 所以對於所有的訊息,我們都不該不加思考的接受 沒錯,我是說的是所有,不只是新聞,包括紀錄片,書籍,歷史,教育都是如此 全民參與的公視?我不是很懂妳的意思 是說全民參與決策嗎?還是由全民選出負責人? 這樣的結果會不會如同選舉一般要求少數得服從多數 而失去公視製作多元而貼近社會真實節目的原意呢? 現在的公共電視離真正的落實公共性仍有一段距離 也許當時公視董事長選舉的新聞報導中陰謀論滿天飛 但事實上按照公視董事的選舉制度,政府真正要全盤掌控的機會微乎其微 就算政府人馬真的進駐公視體系,其制度也非少數人能操控 就連新聞局也不能任意干涉 所以台聯立委立委才說"如果新聞局管不動的話就刪預算" 當然,公共的電視長久以來爭論不休的就是 "由誰決定定公共價值是什麼" 因此要求公共電視定期製作民意論壇檢討其製播政策 是許多國家公共電視實現其公共性的重要工作 很可惜的,我國公視尚未出現檢討自我的節目 也許是國內媒體自我檢討風氣不盛,所以讓公視找到怠惰的理由吧 他國公視:http://www.pts.org.tw/~web01/PTS/world-ptv.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84.12.4 ※ 編輯: guirfy 來自: 219.84.12.4 (04/01 14:22)
文章代碼(AID): #12JE0nQe (pts)
文章代碼(AID): #12JE0nQe (pts)